長江魚王與東海龍王敖廣私交甚好,是磕頭過命的兄弟。老魚王非常喜歡大太子敖甲。
敖甲來到了長江之後,老魚王就特別留心他的行止。
——————
中華鱘:又稱鰉魚,古稱“王鮪魚”是一種大型的溯河洄遊魚類,係我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世界現存魚類中最原始的種類之一,有“活化石”之稱。屬於軟骨硬鱗魚類。身體長梭形,尾部犁狀,基部寬厚,尾端尖,略向上翹。口下位,成一橫列,口前有短須。眼細小,眼後頭部兩側,各有一個新月形噴水孔,全身披有五行硬鱗。尾鰭歪,上葉大。個體碩大,長可達4米多,體重逾千斤。有“長江魚王”之稱。
中華鱘,每年9——11月間,由海口溯長江而上,到金沙江至屏山一帶繁殖。孵出的幼仔在江中生長一段時間後,再回到長江口一帶生活。
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老魚王從口中吐出了一顆水晶珠:“賢侄,此水晶珠叫做避暑水晶珠。你服下它以後,就再也不用怕酷暑炎熱了。”
敖甲接過水晶珠放入口中,喉頭一動滑入腹中,頓覺口舌生津,通體涼爽:“謝謝老叔父。”
老魚王從自己身上揭下了一枚鱗片,放到了敖甲的脖子後麵,輕輕的一揉就長在了肉裏,變成了一枚閃閃發光的銀鱗片。老魚王說:“賢侄,凡是王鮪魚,隻要見到了此銀鱗片,就會聽你的調遣。在長江之中,你遇到了危險,我就能知道。必要時,我會很快趕來幫你。”
老魚王叮囑敖甲:從潯陽江到讚陽(今湖北省老河口市),山妖水怪甚多,路艱水險,一定要謹言慎行,不要暴露自己的身份,以免招災惹禍。王鮪魚族已洄遊到潯陽江,正好有一支族要到讚陽,賢侄可與他們同行,有事時,他們也能助賢侄一臂之力。
敖甲白天趕路,太陽落山之前下到江裏獵食,吃飽之後就化作一尾王鮪魚,遊到王鮪魚群中休息。嗬嗬,終於可以放心的睡覺了。
上午剛下了一場雨,土路泥濘難行,爛泥黏黏呼呼的,抬腳都困難。敖甲把袍子撩起來掖在腰間,張開兩條胳膊,一腳一滑溜一步一趔趄、左倒右歪前仰後合的艱難的走著,心裏真想叫罵一通,可是既不敢叫罵又不能埋怨。咋了?因為他知道,下雨這事兒是天庭下旨龍王操辦。罵玉帝?他不敢。怨龍王?父王也是奉旨行事。所以,隻能在心中叫苦,隻能咬咬牙忍了吧。
哈哈,前麵有一塊圓圓凸凸光溜溜的大石頭。敖甲樂的像個孩子似的,緊走幾步一下子就跳到了大石頭上。他使勁的跺了跺腳,腳上的爛泥掉了下來。他向前邁了一步,一屁股坐了下來,把靴子脫下來,拿起一隻靴子在大石頭上用力的磕了十幾下又蹭了十幾下,覺得靴子上的爛泥隻能弄到這樣了才放下,又拿起了另一隻靴子用力磕了十幾下蹭了十幾下。敖甲把兩隻靴子並放在一起晾著,站起身來,放下袍子,伸了一下懶腰,摘下遮陽帽,仰麵朝天躺下,把遮陽帽蓋在臉上,一會兒的功夫,就迷迷糊糊的睡著了。
敖甲看到這塊圓圓凸凸光溜溜的大石頭時,光顧的高興了,根本沒有(甚至連想也沒有想)仔細看一看它,他哪裏知道這塊圓圓凸凸光溜溜的大石頭竟然是怎麼一回事兒。
這塊圓圓凸凸光溜溜的大石頭根本不是石頭,它是一隻數萬年的老黿精(《靈異記?異龍》:黿,大鱉也。),就住在沔水(今漢江,又稱漢水。)裏。
雨過天晴,老黿精爬到了江岸上曬曬太陽,曬了一會兒就睡著了,睡得正香呢,突然,背上重重的挨了幾下子,他驚醒了,偷偷的伸出頭來一看,一個人坐在自己的大甲殼上正在用力的磕著沾滿爛泥的臭哄哄的靴子。老黿精氣不打一處來,剛要發怒,心中“突”的一動:嗯,不對。如果這個混小子真的是人,他坐在我的背上我根本感覺不出有什麼分量。這個混小子怎麼像小山一樣重呢?剛才那重重的幾下子一定是這個混小子用腳跺的。如果這個混小子真的是人,人在我的背上跺幾腳我根本覺不出來。可以斷定,這個混小子根本就不是人。老黿精暗暗運功於眼睛仔仔細細的一看:哎呀,這個混小子原來是東海龍宮的大太子敖甲。前幾年,老夫到東海龍宮拜會老龍王敖廣時見過這混小子,不會錯的。這,這敖甲也太欺負老夫老實了。這還真應了人們“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的俗話了。不行,老夫今天一定要好好教訓教訓這個混小子,看他以後還敢不敢再欺負老夫。老黿精正要發作,心中又是“突”的一動:不行,在陸地上,老夫動作緩慢笨拙。真的動起手來,搞不好,老夫要吃大虧。哼哼,等這個混小子到了水裏,老夫再跟他好好算一算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