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丟掉壞習慣:清除成功路上的絆腳石(1)(2 / 3)

很多人經過思考之後,都會發現自己屬於後者,這正是我們還沒有成功的原因。我們不夠敬業,付出的不夠多,對工作不夠積極。

喬布斯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人,他身邊的人常將他稱作“工作狂”。對喬布斯來說,工作不僅是一種責任和義務,更是一種使命,是他成就自己,改變世界的途徑。所以,他常常表現得非常敬業,從不怠慢自己的工作。也正是因為這點,讓他做出了比競爭對手更多、更好的產品。這,也可以說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很多人都把喬布斯當成自己的偶像,立誌向他學習,做一個像他那樣擁有屬於自己的事業的人。這是好事,有這樣的想法,說明自己有誌向,有抱負。但是我們不僅要確定這樣的目標,也要思考一下具體的實施辦法。要明白,真正地學習喬布斯,不是隻想有他那樣的成就那麼簡單,還要學習他身上的優點,更要學習他那刻苦、敬業的精神。隻有將這些學會了,才能讓自己跟喬布斯更加接近。如果隻是幻想著成為一個像喬布斯那樣有錢、有名的人,是絕對不行的,最後你將一無所獲。

喬布斯曾說:“每天我都把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業來做。在工作的時候,我總是會全身心投入,身上就像有一種激情在燃燒,讓我精力充沛。當然有時候我也會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情,也會感到不舒服。但回去睡一覺,第二天太陽照樣升起,我將會迎來又一個充滿激情的一天。”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喬布斯對他的工作的熱愛程度,正是這份熱愛讓他一直堅守著崗位,從不怠慢自己的工作。

喬布斯得病之後,由於需要治療,不能過多地參與公司的管理,便交出CEO大權。可是,即使這樣,他仍作為蘋果的首腦留在公司。在患病療養期間,喬布斯依然堅持出席了蘋果的很多活動,比如向外界展示iPad 2和iCloud等新產品,參與公司的一些重大交易等。這些,都說明他是一個非常敬業的,一個忠於職守的人。

可以說,喬布斯為蘋果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即使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仍念念不忘蘋果的事情。據國外媒體報道,喬布斯在生命結束的前一天仍在進行有關新產品的研發工作。

透過喬布斯的行為,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聰明的商人,更是一個敬業的商人。在他身上,有著一種近乎偉大的職業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一直支撐著他,讓他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情。我們要向喬布斯學習的,也正是這點。

作為一個年輕人,我們要明白,忠於職守並不是公司對我們的強製要求,而是我們個人職業道德的體現。隻有做到忠於職守,不怠慢自己的工作,我們才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成績,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這是每個成功的人都要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很多人能夠成功的根本原因。

NO.67把“要是”改為“這一次”

留給別人好印象,你隻有一次機會。所以,我們必須抓住這個機會,做到不留遺憾,因為現實不可能讓我們重新來過。

——史蒂夫·喬布斯

我們做事情時最怕的就是辛辛苦苦了一場,等來的卻是不合格,需要重來一次。說得通俗些,就是折騰半天卻白忙活。不過,很多年輕人對此不以為意,總是為自己開脫:“要是我上一次想到這個問題,就不會出現這個缺陷了。”“要是我上一次注意了,這次就不會犯錯誤了。”“要是……”

沒有“要是”!人生是一場現場直播,沒有任何彩排。請記住:第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好,把“要是”改為“這一次”。

很早的時候,喬布斯就對蘋果前任CEO約翰·斯卡利說道:“我們的生命很短暫,因此我們能完成的偉大的事情並不多,沒有人知道自己究竟能活多久,但我感覺我必須在我年輕時就完成很多事情,否則就真的沒機會了。”所以,在短暫的生命旅程中,他深諳“機會往往隻有一次,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的道理,竭力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最好。

例如,喬布斯在開發蘋果手機的過程中,對手機屏幕尺寸的要求近乎苛刻,既不能再大,也不能再小,因為這個尺寸恰好可以讓使用者在一隻手拿手機時,大拇指可以觸摸到屏幕的任何地方。他認為,再大一點或者再小一點,使用者用起來都會不舒服。最終,他成功了,一次就做出了自己滿意、消費者也滿意iPhone。

還有,多數人都喜歡把消費者作為試驗品。無論如何,效率第一,先把產品投放市場再說。產品上市,用戶體驗,反饋意見,把產品的不足之處一一搜集上來,繼續改進,稱為“第二代”。可喬布斯的理念恰恰與之相反。1982年,當有人在他的辦公室問他是否需要做市場調查時,他的回答是:“不!因為人們不知道他們想要什麼,直到你把它擺在他們麵前。”而把消費者當試驗品的後果,就是用戶對產品缺少深刻體驗,反倒留下了不良印象。第二代產品再完美,恐怕也難引發消費者的興趣。現在早就不是產品短缺的時代了。喬布斯要的,是一次就徹底抓住、抓準消費者的需求。他還解釋道:“如果東西不在眼前,你怎麼能去問顧客想要什麼,更何況顧客多數時候並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他認為新產品的開發始於內心深處,通過以下對話醞釀成熟:我們討厭什麼?我們用技術生產什麼?我們想擁有什麼?顧客花了錢,我們就得辦好事,問題歸我們思考,不能把問題拋給他們。所以,他的智慧、他的苛刻、他的一流執行力,使得蘋果一而再、再而三地研發出讓消費者愛不釋手的產品。他要的,並且做到的,都是——“這一次”就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