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八王齎詔求六使 焦讚大鬧陳家莊(2 / 2)

翠藻參差竹徑成,新荷跳雨淚珠傾,曲欄斜轉小池亭。

風落簾衣歸燕急,水搖扇影戲魚驚,柳梢斜日弄微晴。

二人行了半日,歇坐於柳蔭之下。焦讚曰:“本官且停待於此,我往前麵,問有酒舍,沽一壺聊止饑渴。”六使允之。焦讚徑往前來,沒處尋酒店。正煩惱間,忽一夥人挑著酒肉而過。焦讚問曰:“汝等所挑酒肉肯賣乎?”一人曰:“此是賽願酒肉,如何肯賣?”焦讚曰:“賽甚麼願?”眾人曰:“前麵有楊六使神廟,威靈顯赫,鄉村賴之以安,但有祈許者,無不遂意。今日特往酬謝。”焦讚聽罷,遂大笑。回見六使,道知其事。六使笑曰:“那有是理?”焦讚曰:“鄉人道離此不遠,當與本官訪視之。”

六使依言,與焦讚行來,果見一座廟宇,創造極是威儀。楊六使步入廟中,見上塑著本身神像,脫然無異。兩旁塑一十八員指揮使。香火十分旺相。六使指焦讚謂曰:“此像塑汝真乃相似也。”焦讚笑著道:“本官更塑得真。我在鄧州發癲打人,原來這裏供養。待先推倒本身,然後去推本官。”言罷,一下拳頭一聲響,將其塑像推落半邊。走上殿去,把六使神像一連幾推,全然不動。乃努力推之,震聲而崩。賽願者各自奔走。廟祝見之,便把哨鑼亂敲。一伏時,劉超、張蓋帶領三百餘人,來到廟前。六使認得,喝聲曰:“汝眾人做得好事來!”劉、張大驚,納頭便拜曰:“眾人都道本官已死,今日緣何到此?”六使說知詐死之事:“今要招集汝等,前往魏州救駕。”劉、張喜曰:“既如此,請到寨中商議。”六使令拆毀廟字,打倒神像。隨眾人到虎山寨坐定,劉、張設酒醴相待。六使曰:“嶽勝居止何處?”劉超曰:“嶽勝與孟良部眾反上太行山,稱草頭天子。”六使歎曰:“使我不起,四境如何得寧?”乃分付劉、張等:“整各槍刀盔甲,在此俟候。待我招了嶽、孟,一同征進。”劉、張領諾。

六使仍與焦讚望太行山而來。行了一日,紅輪西墜,天色漸昏。六使曰:“此去皆是山路,想無客店,汝往前村尋覓借宿去處。”焦讚領諾,往前一望之地,並無人家,直轉過山後,卻是個小鄉村。焦讚靠前入進莊所中,見一員外,在燈光下端坐。焦讚揖曰:“遠行客商到此日晚,敢擾公公寶莊上借宿一宵,當以重謝。”那人答曰:“平時敝莊盡可安歇,今日難以相許,君可往別處投宿。”焦讚曰:“天色已黑,萬望公公方便。”主翁曰:“汝有伴當否?”焦讚曰:“隻有本主在莊外,共兩人而已。”主翁曰:“隻兩人亦無礙,與汝在外房歇息。”焦讚即出,邀六使相見。

主翁視六使一貌堂堂,乃問曰:“君從何而來?”六使答曰:“小可汴京到此,欲往太行山公幹。”主翁曰:“君若提起太行山,老拙冤懷莫伸。”六使曰:“有何苦事?望說與小可知之。”主翁曰:“老拙居止此鄉,好名重義。此莊都是陳家一姓,離太行山數裏之程。今山中有二位草頭強人,一名嶽勝,一名孟良,號稱天子,招聚五六萬人,打官劫舍,甚為民害。老拙飄零半世,隻生一女,被孟良瞧見,今夜要來入贅,沒奈何,隻得允從。不然,一鄉之人難保。是此冤枉,無處伸也。”六使笑曰:“老丈勿憂,孟良是小可故人,待他來,我自有法退之。”主翁曰:“若得小女不辱,乃重生父母。”六使辭出外麵俟候。

卻說主翁分付家中,安排筵席迎接。將近二更左側,忽聞金鼓之聲,燈炬輝煌,入報孟大王來到。陳長者出莊外迎接。孟良進廳上坐定,從人各列於兩邊。長者拜曰:“有失遠迎,望大王赦宥。”孟良曰:“汝今是我嶽丈也,不必施禮。”長者因令家人抬過筵席,並故意令百花娘子來把盞。使女回報:娘子懷羞,不肯出來。長者曰:“如今即是將軍夫人,懷甚麼羞,不肯出來耶?”孟良聽得,不勝歡喜。

是時,六使與焦讚隔窗張視,私笑曰:“若是沒王法,憑他橫行鄉村。今日不遇我來,真被他騙去此女。”焦讚曰:“待我出去打折他一隻腳,看他還做得新郎杏?”大使曰:“汝先去捉住,我便來矣。”焦讚忍氣多時,即踏進廳上,一腳將筵席踢倒,兩手將孟良緊緊抱住。孟良不曾提備,動手不得,喝聲:“手下何在?”嘍羅正待向前,六使厲聲罵曰:“不識廉恥之徒!敢如此無禮耶?”焦讚乃拖孟良出座外,指曰:“汝看此位是誰?”孟良燈下認得,連忙拜曰:“本官因何到此?萬望赦罪。”六使曰:“可急備鞍馬,回寨中商議,起兵救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