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給孩子釋放壓力(2 / 2)

給孩子減壓,不可忽視學校、社會都有責任,但學生壓力主要來自家長。有的家長不顧主客觀條件,忽視孩子的天性,完全用家長的意誌塑造孩子,以為有高投入就得有高產出。因此若給孩子減壓,首先就要調整家長的心態,拋棄不切實際的想法,保持平常心。

從老師那一方麵來說,父母不能給孩子都找到好老師,但要給孩子找一個好班主任。有這樣一個例子就是很好的證明。一個孩子前後兩個班主任。高一的班主任會這樣說:“你們家長放心,再調皮的學生我也有辦法對付,我治他們的辦法多了,誰也別想在我這裏犯刺。”這個老師確實夠厲害,每天對孩子的話除了諷刺就是挖苦,聽不到一點鼓勵。孩子本來成績就不好,老師的諷刺和挖苦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孩子的學習根本沒有什麼積極性可言。高二換了班主任,老師是這樣開場的:“我覺得我們班的孩子很可愛,每個人都很有特點。”一句話聽得孩子們眼淚差點掉下來,心裏麵熱乎乎的。孩子的學習熱情比以前高了許多,所在班的成績也有很大的提高。一種是施壓,一種是釋壓,老師對待孩子的態度不同,孩子學習的態度也會不同。所以,教育工作者應遵循以下的規矩做人做事:確立育人為本,服務至上的教育思想;堅持以柔克剛,循循善誘的教育方法;營造民主平等,健康活潑的教學氣氛。這樣孩子待在學校裏就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有時,學生、老師之間總會產生一些矛盾,這很正常,關鍵是父母要及時與孩子的老師溝通,弄清矛盾的原因所在,及時化解矛盾。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一般是不願同家長講,老師也沒有太多的機會及時對家長講,家長又沒有察覺到孩子的心理變化,幾方麵一耽擱,做疏導工作的機會就貽誤了。

對於孩子之間所造成的壓力,當孩子老師和家長的壓力減小了以後,孩子的心態就會大不一樣,在孩子中間就會有一份自信,這就讓孩子拋去了心理的包袱,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就跑得更快。

1.孩子活得並不輕鬆。我國經濟和科技飛速發展,為孩子提供了較好的成長環境。但孩子身上的擔子並沒有因此而減輕。他們除了每天花費七八小時學習之外,還要回家做大量的家庭作業,這是有目共睹的。因此,適當減壓是有道理的。

2.自己的事情不要影響到孩子。有的父母自己工作有了壓力或受到批評時,常常拿孩子來撒氣,這樣做的結果使本來壓力就很大的孩子雪上加霜,長此以往,容易引起他們的心理問題。

3.理解學校。學校有自己的教學計劃和目標,父母除了支持學校教育之外,還要協調家校之間對孩子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