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俞二將信件帶回雲南,劉奎璧聽父之言靜侍良機的來臨。另一方麵,皇甫與孟家正準備子女的婚事,京中忽然傳來緊急的聖旨。聖旨當下,誰人敢慢,兩人即備快馬連夜趕路到京都。不消數日,就來到京城。
兩人當下進入禦書房,隻見成宗與二位相國正研究軍情,原來是邊疆傳來緊急表章,因遼東番國進犯,其元帥英勇無比,登州鎮兵殷耀無法迎接,故要求朝庭另派大將前住鎮壓。皇上苦無人選,急召二位賢臣前來商量。皇甫元帥一聞邊疆失陷,麵生煩憂,心想登州乃我朝的重要邊鎮,若然失守,就危機深重。
於是皇甫敬向皇上自薦為主帥,欲負起保疆退敵的重任,鐵木耳雖然亦有此意,但又恐他處再發事端,無人可退敵。一見皇上下不了主意,孟尚書亦向成宗保薦皇甫敬,更願負起備糧餉的責任。鐵木耳本有此意,就下旨封皇甫為平男大元帥,下令討代遼東。
皇甫敬奉旨征東,擇定八月初八日先送家眷歸鄉,自己十二日出發。主意即定,回雲南後,就令家人打點行裝,夫人與公子小姐雖皆不舍,但亦惟有作別而行。至於孟尚書父子,備好糧餉後,亦具禮相送下船。臨別之時,孟士元薦到一位總兵,姓衛名煥,字振宗,年方四十二歲,英勇無比。他是韓夫人嫡親表弟,皇甫敬遂收為部將。二人亦同意回朝後再定子女的婚事。
事過數月,一日,成宗駕臨早朝,午門官遞殿啟奏曰:“山東巡撫彭如澤進表,奏稱平男大元帥皇甫敬丶先鋒衛煥征剿番國,不料被番軍師神武道人所擒,貪生怕死,歸降番國,充為向導,現在領兵攻打登州城,正甚危急,請旨定奪。”
成宗聽表後麵色大變,半信半疑,心想:“皇甫敬為人忠誠,斷不是變節之人,曾鎮守邊界三年,功勞浩大又軍紀嚴明,怎會兵敗而苟且偷生,歸降番兵毀去英名,況且被擒不死,可能遭到囚禁,可是山東巡府書信為憑,應無誤聞錯奏,若冒然下令,朕為恐殺錯良臣。”
朝中幾位大臣,聽聞亦不相信,心想皇甫敬是一位忠義愛國的英雄,斷不會做苟且偷生,背國忘祖的事情,但事關重大,無人敢多言。
劉捷暗中觀察成宗,眼見皇上尚有懷疑,於是奏道:“皇上,皇甫敬受國大恩,手握兵權,竟敢歸降番邦,充為向導,背叛之情實可恨。臣以為皇甫敬此次降番必是早有叛逆之心,這次自薦征東,恐怕是有野心登上帝位。”
成宗聽後大怒:“皇甫敬!你滿門受朕大恩情,竟貪活命枉做叛臣,投降異域人,堂堂一品封疆將軍,竟做偏邦小國家臣。你當不怕,舉家良眷遭受嚴刑。好!皇甫敬陰謀反叛,現著令刑部差官一員,領禦林軍五百名,速赴湖廣荊州府江陵縣捉拿皇甫敬至親男女以及擒拿衛煥家口,解京處斬。”刑部接旨後,差官起身前住荊州以及江南。
劉捷心知時機不可失,忙將茅頭指向另一位仇人:“皇上,兵部尚書孟大人保薦皇甫敬為帥,實在有妄薦之罪,乞請陛下將他交於部議處定罪。”
成宗答道:“準卿所奏,孟士元保薦亂臣,暫革職交予劉國丈查辦。另著令振威大將軍楊秉義加封防禦大元帥,領兵一萬,即日前往登州,或守或戰,隨機行事。”當下成宗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