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五一章 飛蛾撲火(2 / 2)

墨台衛央冷哼一聲,頭也不回。

“衛央,你這是去飛蛾撲火啊,去不得!”

墨台衛央離開之後,北臨王對王妃和墨台天說,“今天起,王妃你就不用參政了,天兒,好好在家反省。”

“高陽氏,你這樣做會把北臨之地帶上絕路的。”王妃怒道。

“豈有此理,你竟敢直呼本王名諱,本王做什麼需要你來教導嗎,退下!”

“你會把墨台家族帶上絕路!”王妃依舊怒斥。

“母親,我們走。”墨台天看了北臨王一眼,看了一眼大臣們,隻是歎息一聲,扶著母親離開了。

墨台天和王妃一走,諸臣紛紛上來行禮拍馬:“北臨王,您是北臨城千百年來第一個女王,也是最美的女王,北臨之地在您的帶領下,一定會臥薪嚐膽,成就千秋偉業。”

“北臨王容貌與智慧無雙,我等諸人,皆不如王的萬分之一。”

北臨王心花怒放,對於喪子之痛和女兒被囚的悲傷減輕了很多。

王宮的貴賓宮殿中,唐僧閉目打坐,趙莘縉一個人坐在桌邊喝酒,由於敬重唐僧,他從津洲海峽離開之後,就一直以水果熟食果腹,雖然很不習慣,但他並沒有任何怨言。

趙莘縉心情複雜,不管如何,巫馬氏都是巫馬秀琴的姑姑,雖然他對巫馬銃或者巫馬昶烽並不感冒,但是看在秀琴的份上,對這個巫馬氏還是有些好感,想到剛才在大殿上巫馬氏母子權力被架空,北臨之地即將大難臨頭,就忍不住歎了一聲。

“莘縉,為何歎氣?”唐僧說。

趙莘縉說,“大師,弟子,弟子……哎。”又喝了一口酒。

唐僧睜開眼睛,微微一笑:“俗話說盡人事聽天命。你已經把該做的事情做好了,至於這件事如何發展,都是天意了。莘縉你也不要自責。”

趙莘縉嘴上說是,心裏卻想,如果老師在這裏,一定把高陽氏廢了,讓墨台天當墨台王,馬上組織自北臨之地反抗,大不了同歸於盡。這倒好,高陽氏一個人搞得烏煙瘴氣,就要把整個北臨之地帶入地獄?

心裏越想越是憤悶,覺得唐僧話說得看似有道理,但是,卻是把自己置身事外袖手旁觀。我佛慈悲,卻袖手旁觀,這樣,難道佛就是這樣虛偽?

他對佛產生了懷疑,心情更糟,喝酒更厲害。

“哎。”唐僧歎了一聲,“我雖然出身佛門,但並非佛界之人,也並非虛偽之人。我說的盡人事聽天命,並不是要袖手旁觀,而是,我們也無能為力。”

趙莘縉激動的站起來,“大師,既然如此,我們就要做些什麼啊!”

唐僧搖了搖頭,“這是北臨之地的權力和政治體係,外人就算有通天徹地的能力,也不能強加幹涉,那樣隻會適得其反。作為現在北臨之地的新領袖北臨王,她的決定,也是北臨之地的決定。如果決定對了,北臨之地得到喘息的機會,北臨王就功不可沒,如果決定錯了,北臨之地陷入劫難和戰爭之中。這些,都不是我們能夠阻止或者可以扭轉的。”

趙莘縉心裏還是很不痛快。

有人敲門,趙莘縉過去開門,是王妃和墨台天,趙莘縉說:“原來是王妃和世子,請進。”

王妃說,“不知道有沒有打攪大師和莘縉的休息?”

“嗬嗬,王妃請進,貧僧並未休息。”

“拜見大師。”王妃和墨台天走進來,向唐僧行禮。

“二位請坐。”唐僧道。

等二人坐下,唐僧說:“二位的來意,貧僧也知道。但是這件事,即便貧僧強行改變,也隻能改變事情的走向,而不能改變整個北臨之地。”

這一次,就連趙莘縉也露出詫異之色,這句話很適合他的口吻。

“為何?”王妃和墨台天一起問。

“如果貧僧依靠大聖的修為,強行阻擋天庭的征討,勝敗且不論,這件事就不會是一天兩天能夠解決,而且北臨之地的老百姓們就會覺得貧僧來攪局把大家陷入戰爭。那樣,即便世子當了墨台王,也不會有民心,老百姓不會支持一個把和平推向戰爭的統治者。而北臨王讓墨台衛央去談判,這是北臨之地所有的人都期待的。成功了,固然大家都好,不成功,那麼老百姓就會知道,天庭的態度了,那時候,世子再把大權拿在手裏,領導北臨之地的人反抗,也會同仇敵愾一條心了。”

墨台天頓時大悟,下拜道:“多謝大師提點。”

“世子請起。”唐僧歎了一聲道:“還有一個結果,那是貧僧也不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