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公元二百三十三年九月,為時三月之荊州四郡複奪戰以蜀漢勝利而告終,荊州四郡乃魚米之鄉,糧草重地,四郡一失,夷陵、江津、江陵、安陸、
新城、上庸等地相繼糧草告急,奈何曹丕全國調集糧草,然遠水難救近火,荊州糧價飛漲,民心恐慌。
這日,長沙城中,軍士來報,獄中留讚父子又自溢未果,秦天眉頭深鎖,殺之可惜,放之又成心頭之患,兩難決擇。
:“孩兒拜見父親”,秦航舉步入堂,拱手笑曰:“父親又愁留氏父子乎”。
:“然,子鑒已有良策”?
:“父親忘卻陸伯言陸叔父乎”。
秦天聞語而笑:“子鑒又長進矣,為父不及也”,語訖喚人去請陸遜。
須臾,陸遜至,秦天迎進曰:“為兄遇一難題,望伯言助我”。
:“嗬嗬,旋秋兄莫非為那留氏父子犯愁”。
:“知我者,伯言也,莫非伯言已有良策”。
陸遜展言一笑曰:“旋秋兄放心,不出兩日,留氏父子必喚人來請”。
是夜,長沙獄中,留氏父子五花大綁於柱上,口中塞巾,兩眼迷離,自被俘半月以來,除每日被獄卒灌些粥外,少許進食,真是英雄落難天
亦罪,生不如死魂朝西。
咣當聲響,獄門大開,陸遜領數名獄卒搬入刀,毒,帛等物,置於留氏父子身前,遜昂首視曰:“留讚,可認得吾否”。
留讚聞聲兩眼放光,陸遜喚人扯去二人口巾,留讚苦曰:“今讚已淪為階下囚,不能相迎都督,望都督見諒”。
:“嗬嗬,既認得本都,為何不與本都一起投誠大漢,為國效力”。
:“非吾父子不投,然曹家父子兩代待吾留家不薄,若棄之而去,實在有違讚之為人準則,望都督莫再行勸解,隻管用刑,吾父子二人生亦好漢,死亦鬼雄,絕不皺眉”。
陸遜揮退眾人,抬望曰:“嗯,留正明啊,留正明,隻惜當年吾為保汝一家四十餘口性命,冒死將汝調任為長沙太守,汝以為本督當年真要爾等投降曹魏,以保性命乎”。
:“都督,此話何解”。
:“先帝祖上,本出自長沙,時武皇帝策開疆擴土,方有東吳天下,然先帝稱帝時,曾下旨曰:“長沙乃吾祖基業所成之地,任長沙太守,必吾孫家忠臣,吾之子孫,皆應重用”。是以。本都方才將汝調任長沙,讓那岑昏奸賊不敢輕易動汝,不想汝竟背道而馳,投了曹魏,實讓本都心寒之至”。
:“都督。。。。。。。。。”。留讚父子泣不成聲。
:“今秦候爺引軍至,想候爺所率之軍,乃大漢劉姓正宗,汝父子不思棄暗投明,光複大漢,為故國效力,竟刀兵相向,寧死不降,不知汝父子二人之忠,是忠,還是愚,本都話已至此,今吾為汝父子鬆綁,是生是死,汝父子好好考量,兩日後若有他言,再喚人來請本都”。
陸遜語落,為留氏父子二人鬆開繩索,即拂袖離去。
留讚目送其身影,轉首望向刀,毒,帛等器物,謂子曰:“難不成吾當真大錯特錯耳”。
:“夫君,為妻亦認為此番真錯矣”。獄室門外一婦佇立,正是留讚愛妻曾氏,曾氏泣曰:“長沙城破至今,候爺對留府善待有加,並派兵日夜守護,時時錢糧接濟,想當年,魏軍入城之時,何曾有過如此厚待”。言訖泣不成聲。
:“唉,罷了罷了,夫人且讓為夫再加考慮”。語落喚曾氏回府。
兩日後,留讚喚人請陸遜至,跪曰:“煩都督引薦,正明願降”。
陸遜扶住曰:“要跪之人非伯言矣,正明請看室外何人”。
留讚轉眼相望,但見室外一人身長八尺,兩耳如扇,長須及腹,眉如劍,眼若水,飄逸姿然,不是秦天又是何人,留讚父子拱手而跪曰:“敗軍之將,安敢讓候爺親至,實乃正明大罪也”。
:“哈哈哈,將軍投誠大漢,大漢大福也,吾區區凡人,豈能怠慢將軍。將軍請起,將軍請起,哈哈哈”。
:“夫君”,一柔聲自秦天身後傳來,留讚定睛,正是愛妻曾氏。
:“夫君,略兒,快與吾一起多謝候爺善待之恩”,話落一家三口跪謝。秦天入室扶起留氏三人,以王侯之禮,將留氏一家迎進長沙正堂曰:“將軍但請上座,長沙城永屬將軍轄地”。留讚不從,秦天直勸,拗之不過,堂上坐了,秦天陪於下首,是夜,大肆慶賀,為留氏父子壓驚
席間,秦天歆然曰:“隻惜公子平不在此處,不然,正明一家團圓,才是真喜”。留讚聞言心神領會,起身輯曰:“候爺但請放心,吾書信一封,必讓平兒來投”。
:“既如此,吾有一計,可賺江陵”,陸遜起身笑曰。
:“兄等伯言此語久矣,哈哈哈”,陸遜略加思索,對秦天之才更是欽佩有加,思若孫家就算立於如今,恐怕也非其敵手矣。
數日後,陸遜統兵十萬,於公安集結,進逼江陵大門,江津,江陵夏候鹹急令大將韓珩死守江津,又令留平率舊部同去。疏不知此時留平已得家書,知父兄平安,非傳言中為漢軍屠戮。
是夜,陸遜大起三軍,起櫓渡江,子時時分,漢軍逼近魏軍水寨,梆梆數響,寨門處躍出數十黑影,打開寨門,陸遜一聲令下,數十快艇衝進寨門,登岸悄隱於魏寨之內。四處暗殺崗哨,須臾,大軍登岸,好個陸伯言,嘴角輕勾,揮手呼殺,霎時,殺聲大作,火光四起。漢軍衝進各帳見人就砍,魏軍士卒大半不及更衣,即遇血光之災,而此時韓珩亦慌忙披掛,衝出帳外,一將呼曰:“將軍速走,伯休為將軍墊後”。來將正是留平留伯休,衝近韓珩,韓珩大喜過望,正欲上馬,留平大喝發難,手中鋼刀猛揮,嚓聲肉裂,自韓珩右肩劃下,韓珩雙眼環瞪,落地身亡,死不瞑目。
:“主將已死,降者不殺”,留平手起刀落,割下韓珩首級,上馬大呼。
魏軍見留平反叛,主將已亡,大勢已去,盡皆舉器投降。
盞茶功夫,陸遜喚軍收拾停當,即令留平率舊部化殘軍五千,疾投江陵,留平接令而去,陸遜教偏將李福鎮守江津水寨,即引軍六萬,隨留平之後隱行。
淩晨寅時時分,留平引軍至江陵城下,喚軍士呼曰:“快開城門,吾乃水軍都尉留平”。
城上軍卒聞聲急稟夏候鹹,夏候鹹稍作遲疑,即上城來觀,但其夜色之中,不見分曉,遂呼曰:“留將軍何在”。
:“留平在此,夏候將軍速開城門,江津失守,漢軍追兵即至”。
:“打開城門,放留將軍入城”。夏候鹹整衣下城,來迎留平,剛至城門,一人由遠及近呼曰:“將軍不懼有詐乎”。夏候鹹轉首相望。正是麾下謀士邴原趕到。
:“留家一家四十餘口盡為漢軍所屠,吾待留平若兄弟一般,他豈會叛吾”。
:“將軍不知當年郭淮都督對其父折辱乎,況且留氏一家隻聞傳言,並無真憑,如若留平叛敵,如此一來。江陵能保全乎”。
:“嗯哼,先生之言雖善,然聞衡陽五子其三已投漢軍,先生莫不是亂吾軍心而來耳”。夏候鹹輕哼數聲,掉首不再理會邴原。
:“將軍,仲高若有半點反心,必遭天遣,請聽仲高一言,偵察屬實,再開城門不遲”。正此時,城外十裏傳來喊殺之聲,漢軍已近,夏候鹹冷眼環瞪,喝曰:“先生莫不是要吾損折此一大將之才乎”。言訖不理邴原,喚軍大開城門,親迎留平,留平麵帶愧色,近前曰:“夏候將軍見諒,伯休來日再行請罪”,語落刀影輕揮,架於夏候鹹項上呼曰:“夏候鹹已擒,降者不殺”。城外五千漢軍一湧而入,於城門處四處砍殺魏軍士卒。
:“留伯休,吾待汝不薄,汝竟叛吾,實乃無恥小人”。夏候鹹怒火中燒,正欲冒死反抗,留平一腿飛起,將夏候鹹踢翻在地,喚軍士將夏候鹹押下,引軍入城,正遇遠處邴原麵目無神,呆立當場,平知其才幹,喚軍不得傷其一發一膚,好生保護。正此時,陸遜揮軍趕到,率軍入城,凡遇反抗者,盡皆斬殺,不須半時,江陵平定。
次日,秦天率眾到達江陵,各執陸遜、留平一手曰:“兩位建此奇功,聖上定當重賞”。話畢下令犒賞三軍。出榜安民,江陵民眾聞舊時軍隊入城,盡皆歡喜。
少時,喚軍將夏候鹹、邴原押來,秦天勸降,鹹橫眉斥曰:“忠臣焉能侍二主,況吾伯父敦勇冠天下,悍不畏死,星墜新野,吾豈可貪生於世,辱伯父清名,勿需多言,但請刀詛”。
:“哈哈哈哈,無謀之輩,若聽吾之言,豈有此敗,汝萬死亦難恕其罪”,邴原望天而笑。夏候鹹埋首大慚。
:“堂下可是邴仲高否”。秦天下座望曰。
:“哼!敗軍之臣,隻求速死,將軍莫思辱吾名聲”邴原轉首哼曰。
:“哈哈哈哈,先生大才,著實厲害,然,先生就此而去,滿腹經綸之學,學來何用”。秦天負手曰。邴原默然。
:“況先生自投魏以來,於程武麾下作謀,然程武自持豪勇,何時重用於先生,後先生辭官加鄉,教書為生,若不想一展宏圖,又何投夏候將軍麾下作一參謀,今大漢欲興,已是江河之勢,不可阻也,先生本大漢子民,何不歸於朝庭,一展抱負,就此絕命,豈不抱憾黃泉,望先生三思”。
:“仲高兄,何故如此執固,吾兄弟與來兄已投漢並得重用,仲高兄當效妨矣”,堂外進一書生,正是條則前來。邴原聞聲而立,抱拳曰:“仲高願降,望莫計前嫌”。
:“甚好甚好,本候又得一大才,何愁天下不定,大漢不興”。秦天撫須暢笑,又望向夏候鹹曰:“汝有勇無謀,距汝伯父何止千裏,本可要汝性命,然本候念汝忠義,若汝不降,可自行離去,他日戰場相見,莫怪本候刀詛無情”。
夏候鹹聞言愧煞,跑輯曰:“候爺天恩,來日再報”,言訖奔離。
是夜,秦天設宴三軍,舉城同慶。
十日後,聖旨到曰:“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聞陸伯言,留讚父子建得奇功,特各賞黃金千兩,錦衣各一件,封萬戶候,另任命陸伯言為水軍都督,陸抗為水軍參議,留讚為副都督,留平為水軍都造史,留略為水軍總教。掌管水軍運作,眾卿夷加緊組建水軍,早日平定東吳,勿負朕恩。欽此”。
旨畢,眾人領旨謝恩。
:“恭喜都督,重掌兵權,又可大展抱負”。留讚賀曰。
:“同喜同喜”,陸遜眼潮心酸,原以為今生告別戰場,不想如今又獲兵權,實乃天大喜訊。
次日,秦天自點將台付陸遜水軍都督大印,調撥十萬軍卒組建水軍,自此,蜀漢擁有第一支水軍。
半月後,永安傳來消息,秦厚德見荊州糧草危機機不可失,遂奏請朝庭調軍十萬,朝庭遣驃騎將軍太史慈引軍至,聯合永安守軍,先後奪下上庸、安陽、西城、劗城等城,緊逼樊城,樊城一失,襄陽亦成漢軍囊中之物,秦天聞信大喜。引軍十萬。向襄陽奔襲。
襄陽守將乃曹魏名將,鄧艾,鄧士載是也,聞秦天軍至,一方高掛免戰牌,緊閉城門不出。然。其正中秦天妙計。疏不知秦天喚軍占據荊山,景山兩處高地,大設營寨,令張虎、張範二將各鎮一寨,實主力早已繞道新城,向劗城靠攏,意取樊城。
樊城漢寨,太史慈正於帳中小酌,數日下。數番強攻,損兵折將,不禁憶往時摯友馬良馬季常,有其在此,安能如此無奈。不知季常入羌多年,健在否。
:“將軍,西北一軍計八萬投寨而來,現離此五十裏”。探馬忽至。
:“是敵是友,何人主帥可曾探得”,太史慈濃眉緊鎖。
:“夜色太暗,探之不得”。
:“將軍,新野鄧忠引軍計六萬向樊城而來,意與樊城合圍之勢,現離此有二十裏”。探馬又至。
:“什麼。。。。。”,太史慈驚起,然不失大將之風,輕舒雙眉喝曰:“中軍升帳”。
:“是”。
須臾,中軍賬中,慈令曰:“廖化何在”。
:“末將在”。
“:令汝引軍兩萬,於寨外設伏,望魏軍全數進寨,即伏軍盡出,向寨內衝殺,不得有誤”。
:“末將遵令”。
:“王平將軍”。
:“末將在”。
:“汝領軍一萬將五十裏地軍不管是敵是友,引至西山枯木林內,吾自有妙用”。
:“末將遵令”。
:“費觀將軍”。
:“末將在”。
:“汝領軍一萬,伏於樊城五裏外,若樊城軍出,即向其衝殺,然不可戀戰,隻須小創其銳氣即退向西山枯木林,吾自會引軍接應”。
:“末將遵令”。
:“其餘諸將,隨吾引軍入西山設伏”。
:“遵令”。
:“太史叔父在上,侄兒拜見”。
正此時,一將自帳外喧嘩,太史慈喚進細觀,但見其身約六尺,明眸皓齒、螓首蛾眉、頭束蛾冠,衣甲鮮明,端是人才了得,似曾相識,卻認之不得。
:“義父不識小女乎。嘻嘻!”
:“你。。。。。。。。。。。。。”,太史慈低頭一思,恍然大悟,曆喝曰:“女兒之家,不在家侍俸母親,來此何為”。
:“義父。。。。。。。。。人家一直自成都就隨你在軍中,隻是義父你不知嘛”,來者不是別人,正是呂布遺女呂雯是也,使出慣用伎倆,扯袖發嗲。
:“你。。。。。。。。。。”,太史慈拿她無法,氣不打一處,隻怪當初見此女有男兒氣概,是以收為義女,不想此女刁蠻縱橫,上至皇帝,下至其母,皆拿她無可奈何。
:“義父莫生氣,出發前我也跟皇帝哥哥說了此事,皇帝哥哥也默許我留於義父身邊照顧,嘻嘻!”言畢得意洋洋自懷中取出一物,正是皇帝親書,慈趕緊下跪。
稟書畢,慈喚曰:“如此,汝除梳洗臥眠之外,不得離吾身邊半步”。
:“我不”,呂雯小嘴高翹:“我要隨義父一起立下戰功,以不負我父戰神稱謂”。
:“你敢”。
:“嗚。。。。。。義父欺負我。。。嗚哇”。呂雯無淚而嚎,太史慈焦頭爛額。
:“嗚。。。。。況且義父軍中,除義父之外,我敢言無人能敵我三招之外。嗚嗚嗚。。。。。義父又欺負我”。
此倒亦是實情,方知呂布天下無人能及,呂雯自小受父親熏陶,雖呂布亡時隻十來歲,然亦為小輩中翹楚,先帝時,亦讚其為一大將之才,可惜身為女兒。
:“戰場撕殺,乃男兒之事,女子豈能同男兒相提並論”。太史慈勸曰。
:“叔父大錯特錯”,呂雯見計得逞,見好即收,正色曰:“需知大漢正用人之際,吾雖為女兒身,卻有男兒藝,若上不報國,下不護家,豈為戰神之後乎,我父在時,亦時時讓我旁觀戰事,難不成義父還無吾父開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