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且說劉備飛馬狂奔,因不識路途,失了方向,奔行半日,饑渴難當,隻得放慢行程,尋找人家求食,然大山之中,人煙稀少,劉備無奈,隻得下馬摘些野菜生嚼,正食半飽之時,突聞山腰有人虎相鬥之聲,劉備甚奇,牽馬奔上山腰察看,但見鬥場站一書生,牽著二馬,甚是懼怕,一白袍勁裝,濃眉大眼,麵若傅粉,唇上留須,年約三十大漢正徒手博虎,劉備似有相識之感,正欲撥劍助之,不料大漢向右躲過猛虎一擊,翻身騎上虎背,鐵拳猛擊虎頭,猛虎吃痛,狂蹦亂跳,險些將大漢摔下地來,大漢怒喝:“畜牲,吾本不欲要汝性命,既如此,勿怪吾手不留情”,語落揚起右拳,“嗨”聲大喝,“砰”響一聲,鐵拳硬生生插入虎頭,腦漿蹦裂,濺的大漢一身是血,猛虎不及悲嘯一聲,一命嗚呼。劉備大佩,心思:“此人可與吾家子龍相比矣”。正思間,大漢笑曰:“機伯不必害怕,虎已打死,今日有虎肉可食矣,哈哈哈”。
:“子義真好功夫,換伯早已為虎腹中飽食矣”。書生笑語。
語落大漢喚書生牽馬過來,單手提虎,嗨聲將虎置於馬上,怕馬不負重,遂徒步牽馬,同書生向山下行去,劉備大急,心思如此人才,焉能放過,急催馬近前拱手曰:“不知二位何方壯士”。
二人甚驚,但見劉備甚是落魄,也不為意,大漢抱拳曰:“吾乃太史慈也,同行兄長乃伊籍是也”。
劉備聞言大笑曰:“二位可認得吾是誰來”。
想那太史慈,曾受劉備活命大恩,因昏迷當中,不曾見得玄德真麵目,那伊籍,本陶謙手下謀臣,因出使西涼,回得徐州之時,人事已非,又不想投曹操,隻得流落江湖,哪認得劉備,二人注視劉備,太史慈突覺似有相識之感,拱手曰:“不知先生何方神聖,子義不知”。
:“嗬嗬,子義忘卻管亥軍圍北海乎”,劉備撫須輕笑。
:“啊!主公…”,太史慈大驚拜倒,劉備下馬扶起,伊籍更是熱淚盈眶,泣曰:“吾二人尋主公有十年,不想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劉備驚疑,問此言何出,籍曰:“機伯出使西涼,回得徐州之時,曹賊已賺了徐州,機伯無法,隻得流浪江湖,不想路過北海之時,路遇子義,子義言曹賊逼死孔賢,不堪其辱,殺了將官,出尋恩人劉備,機伯聞此,遂與子義結伴同行,來尋主公,曆時十年有餘,不想於此碰得主公,真乃上天保佑也”。
劉備大慟,執二人之手謂曰:“子義,機伯如此看重玄德,玄德感激不盡矣…”。語落甚是悲切。
太史慈打得圓場,笑曰:“今遇上主公,當隨主公歸去,不知主公現在何處”。
:“備現安身於新野,因昨日赴劉表之約,不想劉表大將蔡瑁相害,故逃難於此,不知此在何處”。
:“此乃襄陽新城界內,嗬嗬”,伊籍笑言。
:“子義識的路途,請主公隨子義而行”,語落率先下山而去,劉備二人亦隨其下山。
行了五日,新野在望,前方閃出一軍,太史慈急策馬擋於前道,大喝曰:“來者何人”。
:“吾乃劉豫州麾下高覽是也”,來軍閃出一將,正是高覽,劉備大喜,歡呼曰:“高覽賢弟,玄德在此”。
高覽聞呼,喜出望外,急下馬參拜,劉備扶起,一一介紹,一同進城。
且說徐庶奔行三日,到得許昌來見曹操,曹操大喜,以上賓待之,設宴款待,然席中徐庶不沾一酒一箸,曹操尷尬,程昱打得圓場,送徐庶歸徐府,進得徐府,程昱告退,庶急進內堂來見母親,不想徐母見庶至,非但不喜,反大罵徐庶不忠不孝,枉為人子,揮杖將徐庶趕出,庶無奈,隻得於廳中飲茶解悶,須臾,丫環號哭來報,夫人於內堂懸梁自盡,庶急奔入內堂,撫屍痛哭。
次日,曹操親自吊孝,向獻帝討了皓命夫人爵位,為徐庶安排後事,以望徐庶感激,不料庶不聞不理,曹操無法,殺之惜才,隻得賜庶尚書令,以安其心。
漢建安十年,天下大勢發生劇變,獻帝暗付衣帶詔於劉備,馬騰,孫策,命其救主,馬騰,孫策各出軍十萬,兩路擊之,曹操依郭嘉之謀,分軍兩路,由曹仁征西,夏候敦征東,大敗兩軍,馬騰被擒身死,孫策重傷不治而亡,其弟孫權繼位,騰子馬超,身負蓋世武勇,盡起西涼大軍,以報仇為由,大敗曹軍於洛陽,直逼許昌,曹操又用荀彧之計,暗連西涼刺史韓遂,令其與馬超反目,與超決戰於穎川,超腹背受敵,不敵敗走漢中,投了張魯,曹操趁勢領了西涼,自此,曹操勢力大增,神州無敵。
而東吳孫權,雖年謹十六,然魄力超然,統領東吳,比孫策有過而不及也,曆時半年,東吳軍事,財政,盡皆倍增,令曹操歎然曰:“生子當若孫仲謀矣”。
而新野劉備,在劉表護庇之下,羽翼漸豐,雖名居表臣,實力早超出劉表數倍有餘,是年冬至,飛雪漫天,劉備召回關羽,著張遼鎮守樊城,依徐庶去言,率兄弟四人來隆中尋訪臥龍,到得隆中,四人微感口渴,見前方一亭,有三人正痛飲溫酒,甚是饞涎,劉備翻身下馬,於亭前躬身曰:“諸公好雅興,雪中飲酒,平生快事矣”。
亭中皆老者,聞言注視劉備,見其相貌其特,隱有王者之風,不禁微微點頭,一老者曰:“娃兒四人哪方麵來”,劉備揖曰:“新野而來,趕了一日,微覺口渴,不知諸位前輩可否賞口酒喝”。老者稱然,讓四人入亭坐了,眾者端酒奉之,四人渴飲,甚是痛快,那老者又曰:“傳聞新野現任太守劉備,甚是膽小怕事,無謀無德,不可此事可真”。張飛摔杯怒起,劉備急止,汕笑曰:“前輩所言正是,那劉備雖皇室血親,卻上不能報國,下不能安民,何德何能,當為世人唾之”。
三老捧腹大笑,四人不解,此時左首一錦衣老曰:“崔兄何必如此為難小輩,吾婿讓吾等是來迎接真主”。
崔姓老者笑曰:“遇慍而不怒,遇恥而不羞,真乃天縱英才,在下崔州平,還望玄德公勿怪”。言紇一揖。劉備方才醒悟,扶住老者,呼兄弟跪拜曰:“博陵崔州平,小子早聞大名,博學多才,乃當世大儒,請受小子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