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黃巾之亂 第三章(3 / 3)

猛將初上陣,視敵如草荊,怒起運奇功,獅吼碎敵心

二人一剛一柔,喝死敵將,義軍眾人呼聲叫好,黃巾賊眾皆嚇的身如糟糠,股顫欲粟,屎尿者甚多,劉備見此,心思賊眾雖身為賊,然百姓居多,殺之不忍,遂大喝賊眾:“爾等主將已死,願降者皆棄兵器,走近我方二尺處,不願降者,發誓不再為賊,饒其性命,發錢回鄉”。賊眾聽此一喝,如夢初醒,聞對方如此善待,盡皆感動,紛紛丟下兵器,扶傷助殘,走向義軍二尺處下跪投降,亦有亡命者奪馬逃之,張合欲下令追趕,劉備阻之。張合方知劉備仁義,心慈意善,頓生欽佩。

張合見敵軍投降,囑義軍全身者搬拾兵器,合同劉備四人,押著降兵回到營寨,寨門立一瘦弱書生相迎,張合引見,乃姓閻名圃,字進初,北平柳城人氏,善謀略,攻兵法。

進得寨門,張合欲引進中軍帳,劉備問曰:“備曾學醫技,可為傷兵診治,但請一軍士引路前往”。張合聞言,不敢怠慢,親引至傷兵營,但見義軍傷兵慘呼連連,血流滿地,一幹軍醫正忙的不亦樂乎,卻不見一黃巾傷兵,劉備納悶:“不知今日降軍傷眾何在”。

:“吾等自起兵以來,因缺錢少財,故降軍傷兵皆殺之”。張合答之。

劉備麵有慍色,但不便發作,輕喟張合曰:“黃巾雖為賊,然皆父母精血所生,皆為百姓家人,還望將軍體上天有好生之德,勿殺之”。張合聞言不怒反喜,思此公當真仁義,當即下令停止斬殺黃巾傷兵,搬來救治。

須臾,數百黃巾傷兵搬來,聞劉備為巳等求情,盡皆落淚,跪拜於地,劉備急扶之,囑咐自家兄弟相幫,親自為傷兵診治,張合見此,亦下令軍士助之,此事一傳十,十傳百,黃巾降眾盡皆得知,感動不已,暗思效死之意,稍有欲反之人皆不言反。

是夜,張合於中軍帳宴請四人,席間方知,張合乃南皮河間人氏,本地首富,黃巾賊至,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張合恨然,仗家傳武藝殺賊數十人,鄉民見之,舉鐮刀斧頭相助,張合遂合眾鄉民,舉起義旗,專殺黃巾賊,半月不到,竟聚兩千餘人,後張角遣人圍剿,眼看必死無疑,不料軍中來一書生,正是閻圃,以其計謀,逃脫圍剿,占山為王,又為其出謀劃策,訓練軍士,義軍戰力大增,每戰必勝,勢力倍增,竟聚六千餘人,後張角令張寶親引軍剿,雖聯合北平易京義軍高覽,然仍寡不敵眾,一戰逃脫兩千餘人,高覽失蹤,損失慘重,被逼無奈之下,逃至此偏遠小地,然張寶仍不放過,派小股軍力剿之,數戰之下,義軍用閻圃計謀,皆勝,昨日圃去縣城購置糧草,賊軍又至,張合引軍擊之,不料軍至落葉穀,中了埋伏,一千五百義軍士兵,隻剩九百餘人,幸為劉備四人巧至救下,不然天下又少一支義旗也。

劉備聞言,遂問張合:“將軍就此下去,可是長遠之計”。此言一出,張合,閻圃二人皆陷入沉思,劉備見已達效果,又道:“備有一建議,不知將軍聽否”。

張合聞言忙起身相問計將何出,

劉備答曰:“當今天下,黃巾賊犯,然朝庭剿賊不力,民遂起義,如今已有兩年,天下恐已有千百支義旗,雖拚死反賊,然如一盤散沙,前不聚攻堅之軍,後不得朝庭支援,各自為戰,如此陣勢,得利者賊軍也,備所思,何不盡聚天下義旗,壯大力量,選一將帥領之,投靠朝庭,群起討賊,這樣既無後顧之憂,前方亦力量倍增,賊軍必滅矣”。

張,閻二人聞言,連聲稱善,閻圃稟張合曰:“觀玄德公,乃世之大才,兼有仁德之心,實乃元帥首選,將軍何不拜其為帥,隨其麾下,他日定出人頭地,馳聘天下,豈不快哉”。

張合聞言,急下上座,向劉備拜倒,口呼元帥。劉備扶起,張合讓劉備上坐了,自坐劉備座位,舉杯敬之,皆大歡喜,正此時,有軍士來報,今日降兵連傷兵四千三百人,依往日慣例,攆其出營,然眾皆不走,誓言死降,現跪於轅門外,偏將田豫正勸之,劉備聞報疑惑,見張,閻二人麵有難色,心思今日傷兵之事,恍然大悟,遂親率眾人至轅門,但見數千之眾,跪於門外,口呼願降,盡皆落淚,轅門處有一將正勸之,張合引見,姓田名豫,字公望,是也,薊城漁陽人,武藝超群,善騎射,眾人之中,隻秦天看出此人不凡,雙耳肥厚,主大富大貴,雙眉似柳,主有才氣,眼雄而清澈,主有計謀,此人文武兼備之才也,秦天大喜,思待其立得戰功,遂向劉備舉薦。

寨外士兵見劉備出來,盡皆大呼:”玄德公,吾等死亦跟之,望玄德公留得”。劉備見寨門外眾降兵如此義氣,心下大慟:“眾人聽令,皆歸寨內,聽候張合將軍調遣,降軍眾人大喜,皆跪拜不已,劉備急揮手慰之。張合遂下令,增加營寨,待明日商議後再派軍將統之。

眾人歸得中軍帳,突聞有一降軍軍士有軍情來報,劉備召見,軍士進帳報曰:“吾等隨那鄧紹,劉亦來前,曾聞有義軍一支,被圍北平柳城玉蟾山上,已有四日,義軍首領姓張名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這廂關羽聞報大驚,遂報劉備曰:“張遼,世之虎將,兼有謀略,乃國之棟梁也,此人乃雲長同鄉,曾同甘共苦數年,但請兄長調一軍與雲長速救之”。其實劉備聞言早打算出兵,因劉備在涿縣時就曾聞此人不凡,領支義軍,東征西戰,上月聞為配合官軍,兵伐常山,不想官軍望風而逃,斷了後路,獨抗之,大敗,其後行蹤全無,今出現在北平柳城,想是被賊軍追至此處。

劉備轉首問張合,現義軍有多少人馬,張合答曰:“加今日降軍,有六千餘眾”,又問閻圃柳城離此距離,閻圃答曰:“離此五百餘裏,如日夜兼程,後日下午當可趕到”。劉備當即下令:“雲長速回涿縣調兵直撥柳城,張合,閻圃傳令擂召軍鼓,”。三人領命而去。須臾,鼓聲通天,劉備稍整衣衫,領秦天,張飛二人出帳,帳前不知何時已搬來可容十數人的點兵台,張合,閻圃,田豫三人正在台前等待。

劉備率眾人上台,”呼曰:“眾兒郎,黃巾軍作為如何”,

眾答無惡不作。

:“既無惡不作,吾等該當如何”。劉備振臂呼之。

“殺”“殺”“殺”“殺”。場中呼聲震天。氣勢如虹。

:“今有一義軍被圍柳城,眼看有滅頂之災,玄德不才,欲領兒郎們速救之,爾等以為如何”。

:“願聽將令,隨將軍戰死沙場”。

:“既如此,吾有軍規三條,擾民掠財者則斬,後退怕死者斬,棄傷丟殘者斬,爾等聽否”。

:“謹遵將軍將命”。

:“好,現我喚三條,合這三條者出列,一:家乃獨子者出列,二:家有高堂者出列,三:家有孕妻者出列”。聲落已出數百人,劉備謂曰:“爾等家中皆有老少需侍奉,且速歸去”。一中年軍士泣呼:“將軍何以如此小看吾等,今國之有難,匹夫有責,試問國破安有家全,吾等從軍,亦為保家衛國也,還望將軍收回成命”,言罷回歸陣中,其餘眾人皆隨,劉備大慟:“爾等如此義氣,從今往後,備與爾等皆為兄弟,同甘共苦,在所不辭,看吾將令”。

:“張合,秦天,田豫聽令”。

:“在”。張,秦,田三人躬身接令。

:“令張合為先鋒,秦天為監軍,田豫為偏軍,領軍兩千先行”。

:“遵命”。三人接令下台而去。

:“閻圃聽令”。

:“在”。

:“令汝為監糧官,押運糧草跟隨先鋒軍先行”。

:“遵命”,閻圃接令下台去了。

:“張飛聽令,令汝領兩千人為後軍,不得有誤”。

:“大哥………”。張飛心有不服。思張,秦二人都當了先鋒,自巳卻弄個後衛,實為不甘。

:“點軍台上隻有將帥,無有兄弟,汝敢不從乎”。劉備雙目圓瞪,濃眉聳立,威嚴十足,張飛自跟隨劉備以來,何曾見過如此威嚴,嚇的趕緊接令:“張飛接令”。他焉知劉備另有深意,想全軍黃巾降軍占多,張,秦二人之猛已深入軍心,秦天居前,鎮先鋒降軍,張飛居後,鎮後軍降軍,如此思反之人定不敢反矣。

:“吾率兩千軍為中軍,出發”。一聲令下,萬馬皆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