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巧遇帥哥?(1 / 2)

朱顏再次回到了那對好心收養她的夫婦家中,雖然早已物是人非,但是想真的好好再跟他們說聲謝謝,也順便拿走自己當強盜時得來的放在這裏的銀子,以備不時之需。

長安乃當朝帝都,此時正值國力昌盛,豐衣足食,長安城內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城內寺廟,道觀林立,為修佛界和修真界共同的中心。

通過多方麵的打聽和不負責任師父的教導,朱顏總算有點了解這個時空中的修行界了。原來佛道兩界自古紛爭不斷。六百年前,佛道兩界矛盾激化,被小人挑撥,於是當時佛道兩界頂尖高手齊聚終南山,甚至包括本不應該幹涉人間事物的散佛和散仙,散佛和散仙的參與使得其他修行界高手根本無用武之地,仙佛的實力比修行界人士的實力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

由於當時散仙有三人,而散佛隻有兩人,所以佛界屈居下風。打到後來,當時的皇帝突然禦駕親臨,親自勸說才得以暫時平息紛爭,並且定下了每五十年一屆的佛道大會。大會持續了十二屆了,修佛界隻贏了五屆,輸了七屆,處於劣勢。現在距離第十三屆大會還有十年世間,修佛界和修真界各個門派都在竭力培養出色的弟子,期待自己的宗門能夠取得好的名次。

長安東南,碧瑤山。

終南山是長安的南門戶,碧瑤山是秦嶺終南山的一條支脈,碧瑤山風景秀麗,氣候怡人,名震神州。

但是比之更為有名的則是建在山上的修真門派--太乙門。太乙門曆史悠久,創建於兩千年前,是修真界最著名的門派之一,與天心門,青龍門並稱修真三門。相傳兩千年前一得道高人雲遊至此,發現此山幽險奇峻,山靈水秀,是一塊難得的福地,於是在此開宗立派,史稱太乙門。那得到高人就是太乙門的祖師太乙真人,他當時借助山中罕見的冰洞和風洞,潛心修煉,終於在他六百三十歲那年成功突破天人期,騎白馬,破虛空而去,成為修真界有史記載以來的第一位正仙。

正仙和散仙是不同的,正仙已經能夠榮登仙界,而散仙則不能被仙界接納。無論是修佛還是修道,都注重一個“功德無量”,正所謂:“凡欲修道,建功為先。利人濟世,功德益彰。是以諸天仙真,鹹以功德超真位。積功滿於千,形神俱仙;功不及千,形滅神仙。功及兆民,玉清之寶。凡蛻化為仙真,心性無礙,洞合自然。消則為氣,息則為人。神通自在,變化無形。飛行三界,出幽入明。一切眾生,鹹願濟撥。心不退轉,自得真道。”意思也就是必須積得一定的功德,才能晉升仙界,功德不及而強行突破天人期者稱散仙。

其實修真同修佛一樣亦分九乘,分別為聞道期,道心期,元神期,出竅期,太虛期,輪回期,大道期,歸真期和天人期,度過天人期後就是仙了。渡天人期和渡大密咒乘一樣凶險,渡仙有仙劫,渡佛有佛劫,據說是仙佛兩界所下的考驗,威力巨大,非人力所能抗拒,能渡之者亦屬極少數。

碧瑤山有三峰,分別為玉華峰,玉案峰,甘湫峰,太乙門就建於主峰玉華峰上。玉華峰山勢極其陡峭,山中多珍奇異獸,奇花異草。山峰高聳入雲,半山腰雲霧繚繞,白氣升騰,山尖偶現於雲端之上,猶如化外仙境一般。

在玉華峰接近山麓之處有一大湖,名曰“玉華天池”。天池被青山環峙,綠波粼粼,猶如小舟點點,湖光山色,群峰倒映,一片詩情畫意。湖的北側有兩處泄洪,形成兩條落差達二十五米的瀑布。較大的瀑布寬六米,在山崖上分三級落下。飛瀑如注,傾噴而下,似滾雪湧潮。巨流擊石,轟鳴如雷,水花飛濺,霧氣繚繞,在陽光下,時現彩虹,甚為壯觀。這就是著名的“雙瀑飛虹”。此時,在飛瀑下方的一塊巨石上,一個滿臉胡子的瘦小男人正目不轉睛地仰頭看著這一幕壯觀的景象,歎為觀止。此人正是北入長安的朱顏。她今天來到碧瑤山的早溪村,聽村名談起碧瑤山著名的“雙瀑飛虹”,從小就生長在大都市的朱顏哪有機會見到這等秀麗風光,自然就忍不住前來一飽眼福。

朱顏總算是見識到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氣勢,瀑旁有條十多米深的河,據說裏麵還遊著一條條娃娃魚呢!這暗河酷似一條響尾蛇,“劈裏叭啦”地甩著它的尾巴不停地遊著。人們就給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響水河”。置身其中,飄飛的水滴輕揚於須眉之間,真可謂是“仙煙紫氣隨興來”。 瀑布下的水,或漫不經心地凝聚,或絲簾般地垂落,或琴弦般的恍動,或乳汁般的湧流。點點成趣,絲絲流情。正是這秀色可餐的水,千回百次地澆注、滴落,使得黃龍洞內參差錯落的鍾乳石千奇百怪,像玉筍頂埂,像利劍,像猛獸,像飛禽。有的如少女沉思,有的如佛祖落塵。這像與不像之間,便留給人們許多想像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