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像老板一樣工作(1 / 3)

把工作視為生命,拚命工作,無時無刻不在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到完美和極致,這種人多是老板。如果每位員工都像老板一樣拚命工作,那麼公司一定會欣欣向榮,公司之船也會快速地抵達成功彼岸。

請自動自發工作,不要被動工作阿穆耳飼料廠的廠長麥克道爾之所以能夠從一個速記員一步一步往上升,就是因為他在工作中總是追求盡善盡美。他最初在一個懶惰的經理手下工作,那個經理習慣於把事情推給下麵的職員去做。

有一次,他吩咐麥克道爾編一本阿穆耳先生前往歐洲時需要的密碼電報書。如果是一般人來做這個工作,他隻會簡單地把電碼編在幾張紙片上敷衍了事,但麥克道爾可不是這樣玩忽職守的人。他利用下班的空餘時間,把這些電碼編成了一本漂亮的小書,並用打字機打印出來,然後再裝訂好。完成之後,經理便把電報本交給了阿穆耳先生。

"這大概不是你做的吧?"阿穆耳先生問。

"不……是……"那經理戰栗著回答。

"是誰做的呢?""我的速記員麥克道爾做的。""你叫他到我這裏來。"阿穆耳對麥克道爾親切地說:"小夥子,你怎麼會想到把我的電碼做成這個樣子呢?""我想這樣用起來會方便些。""你什麼時候做的呢?""我是晚上在家裏做的。""是嗎,我特別喜歡它。"這次談話後沒幾天,麥克道爾便坐到了前麵辦公室的一張寫字台前;沒過多久,他便代替了以前那個經理的位置。

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說:"有兩種人絕對不會成功,一種是除非別人要他做,否則決不主動做事的人;第二種人則是即使別人要他做,也做不好事的人。那些勇於負責,不要別人催促,就會主動做事,而且不會半途而廢的人必將成功。"卡耐基這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隻有那些自動自發,主動積極工作的人才會成功。

永遠把今天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來工作公司要裁員了,傑莉和露茜都不幸上了解雇名單,兩人被通知一個月之後離職。兩個人都在公司待了近十年了。傑莉回家後,一整夜都沒有睡著,第二天更是十分氣憤,逢人就大吐冤情:"我在公司待了這麼多年,平時兢兢業業,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憑什麼解雇我呢?"剛開始的時候,其他同事出於同情,還會安慰她幾句,可傑莉老是嘮嘮叨叨,就讓人煩了。尤其是她竟然含沙射影,仿佛自己被人陷害了似的,看誰都不順眼,對誰都沒有好臉色,鬧得大家都怕碰到她,見她來了就遠遠躲開或繞道而行。傑莉還把氣發泄在工作上:"反正我在這兒隻有一個月了,幹好幹壞一個樣,不如幹壞一點,讓陷害我的人遭受損失,讓老板遭受損失。"結果,她做的工作相當糟糕。

露茜在看到自己的名字上了解雇名單後,當然也難過了一晚上。但她的態度和傑莉截然不同,"既然隻有一個月時間了,不如給大家留下個好印象。"於是,她從不說自己被解雇的事,好像沒事人一樣,別人偶爾提起時,她隻說自己能力不足,應該淘汰。臨離職前幾天,她逢人就道別:"再過些日子,我就要走了,不能再與你們共事了,請多保重。"大家見她這麼重感情,反而更親近她了。在工作上,露茜的想法是,在崗一天就應該負責任一天,給公司、老板和同事留下一些美好的回憶,即使我走了,也會有人誇我、想念我。她心想,我快離職了,就更應該做好自己的工作,甚至要求做更多的工作。她工作起來更加兢兢業業,更加認真負責,絲毫沒有因為離職而降低工作品質,她的工作成績甚至比沒被宣布解雇時還要好。

一個月很快到了,傑莉如期離職,露茜卻被老板留了下來。老板說:"像露茜這樣對工作認真負責的員工,正是我們需要的,我們怎麼舍得她離開呢?"露茜的態度是值得稱讚、值得尊敬的,她沒有因為要離職了而敷衍工作,她把離職前的每一天都當作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來認真對待,努力工作。

如果你把今天當作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就會無限珍惜這一天;如果想到過完這一天,生命就沒有了,你就會盡一切努力去工作,你不敢也不會浪費每一分每一秒,因為你還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假如公司的每一位員工都把生命中的每一天當作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來看待,那麼,他就不會消極怠工,就不會拖延,就不會找借口逃避困難,就不會敷衍工作。

像戰士一樣履行職責當一名士兵受了重傷,知道自己將失去生命的時候,他會說什麼呢?也許,一千個人就可能有一千種遺言,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這些遺言,都是這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話語。

在一次激烈的戰鬥中,一名海軍陸戰隊軍士和他的戰友一起衝鋒在槍林彈雨中。在他失去了一隻眼睛時,戰友們要求他撤回去,他沒有同意;接著他失去了左胳膊,戰友們要求他撤回去,他仍沒有同意,他依然向前衝;再後來,他失去了半條右腿,他不能衝了,戰友們要求他撤回去,他還是沒有同意;他不能衝,就爬著向前,仍然端著槍射擊;最後,一顆子彈打穿了他的胸膛,他再也無法前進了。當戰友試圖轉移他時,他擺了擺手說:"我履行了我的職責。"說完,他閉上了雙眼。

這位士兵最後的話,和很多士兵最後的話都不一樣,它沒有表達對生命的眷戀,沒有表達對死亡的恐懼,沒有對後事作出托付,而是表達了心中的一種欣慰,更道出了海軍陸戰隊的一個行為準則:履行職責是最大的忠誠。

在職場上,遠沒有戰場上那麼危機四伏,也沒有槍林彈雨,但作為員工,也必須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戰士的職責是,無論多麼困難,多麼危險,都要打好每一仗,即使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員工的職責是,無論多麼困難,多麼危險,都要做好每一件工作,即使犧牲小我、流血流汗也在所不惜。事實上,當一位員工像戰士一樣去工作去戰鬥,像戰士一樣去履行工作職責時。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完不成的任務。

這是我能做出來的最好方案嗎?

曾經擔任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的知名企業家曾憲梓說過:"企業聘用員工,不僅是要員工來做好自己的工作,還有更重要的,就是培養員工隨時去思考的能力,隨時運用自己的判斷力,以組織利益為前提,采取行動。"所以,我們每一位員工都要認識到不斷改進工作的重要性,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斷發現不足,不斷地改進。這是企業的要求,也是自我的要求。

在香港奧美廣告公司,有一個剛剛進入公司的年輕人,他自認為專業能力很強,對待工作一直很隨意。有一天,他的領導交給他一項任務,讓他為香港一家知名企業做一個廣告策劃方案。

由於是領導親自交代的工作,年輕人拿著自己精心設計的方案,走進了領導的辦公室,恭恭敬敬地把方案放在領導的桌子上。可是,領導連看都沒看一眼,隻是說了一句話:"這就是你能做出來的最好的方案嗎?"年輕人聽了之後一怔,沒敢立刻回答。領導輕輕地把方案推回給年輕人。年輕人什麼話也沒說,拿起方案轉身走回自己的辦公室。接下來的幾天,年輕人冥思苦想了很多問題,將修改後的方案又一次交給領導,誰知,領導還是那句話:"這就是你能做出的最好的方案嗎?"年輕人心中開始忐忑不安,也不敢給予領導肯定的答複。於是領導還是讓他把方案拿回去修改。

就這樣反複了四五次,最後,這個年輕人終於信心百倍地對領導說:"是的,這是我能做出的最好的方案。"領導微笑著說:"好!就這樣了,你的這個方案通過了。"有了這次經曆後,這個年輕人明白了一個道理:

工作隻有持續不斷地改進,才能夠做好。在以後的工作中,這個年輕人經常自問:"這是我能夠做出的最好的方案嗎?我的工作做好了嗎?"然後再不斷改進。後來他成為公司不可缺少的一員,領導對他的工作也非常滿意。現在,這個年輕人已經成了部門經理,無論是他個人的工作還是他領導的團隊,業績一直很好,也為公司在香港廣告界贏得了榮譽和利益。

做任何一件工作,都不要急於結束工作,不要急於交工作答卷,不要急於邀功請賞。先對自己的工作進行檢查,看工作有沒有漏洞,能不能做得再好一點。再以公司的標準、行業的標準來檢查一下自己的工作,看能不能做得更好。在確保工作的高品質、無缺憾、無漏洞的情況下,才向上司或老板交出答卷。

因此,在每次要向老板交出答卷的時候,請先問問自己,這是我能夠做出的最好的方案嗎?如果不是,如何改進養成"馬上行動"的工作習慣一位員工準備晚上7點開始加班,但因為晚飯吃多了,所以決定看一會兒電視。說是看一會兒,結果卻看了兩個小時,因為電視節目很精彩。晚上9點,他坐在桌前正準備工作,突然又想起要給朋友打一個電話。這一聊又是幾十分鍾。一個晚上的時間就這樣不知不覺溜走了。到了夜間11點多鍾,他打算工作,但又太累了,集中不了精神。最終,他還是去睡了。

他一直沒有能夠坐下來工作,因為他的準備時間太長了。

這種"過分做準備工作的人"不計其數。他們在開始工作之前總是先聊天兒,讀報紙,擦桌子,泡杯茶,然後再開始工作,工作一會兒之後又接個電話,聊個天兒,喝杯茶,上網瀏覽一下,然後就開始中餐,下午又重複上午的動作,然後下班回家,一天沒有閑著卻也沒有工作成效,就這樣一天一天浪費下去。事實上,這既在耗費公司也在浪費自己,既在傷害公司也在傷害自己。也許他們並不想這樣,他們也感到很苦惱,但他們改變不了這個拖延的習慣,改變不了做事拖遝的習慣。

事實上,有一種方法可以改掉這種習慣,那就是告訴自己:我此時此刻已經一切就緒了,可以開始工作了;我拖延時間什麼也得不到,要把"準備"的時間和精力用到開始工作之上。

工作前,所有阻礙工作的事情都不想,隻是馬上行動,立即去做。

有位哲人說了這樣一句話:"預備、發射、瞄準。"他說,一般來說是先預備、瞄準,然後再發射,但成功重要的是不要有了方法再行動,而是在行動中尋找方法。在行動中瞄準,如果射偏了沒關係,糾正它,再發射。人生最重要的是先發射先行動。凡事馬上行動,絕不拖延。

當你養成"馬上行動"的工作習慣時,你就掌握了工作的優勢,你就可以享受工作中的快樂,享受工作中的成果和成就感。

不把問題留給老板公司能平穩地發展是和每個員工的努力分不開的。我們知道凱瑪特是美國一家曆史悠久的零售商,是零售業的一大巨頭。

很多年以前,有一個關於凱瑪特的故事廣為流傳並被人們爭相議論:在一次會議上,一位員工在總結時發現一個問題沒有解決,當時,他的上司正好坐在他身邊,於是他側身向上司請示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而恰恰這位上司也不知道怎麼解決問題,更為可笑的是,這個問題被一級又一級地向上請示,居然到了總經理帕金那裏:帕金說:"真可笑,沒有人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而寧願將問題一直推到最高領導那裏。"年,凱瑪特的業績開始慢慢往下滑,到了年凱瑪特申請破產保護。經過全麵的重組後,直到2003年,凱瑪特才走出了破產的陰影。

導致凱瑪特破產的原因應該是多方麵的,但公司內部所有員工把問題推給上司的這種做法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在遇到問題時,他們缺少主動解決問題的意識,隻想讓老板解決問題。如果每位員工都以這樣的工作態度來麵對問題,那麼公司的問題一定會越聚越多,最後不堪重負。

公司有這樣的員工,一定是公司的不幸,當然這樣的員工也會不受歡迎,最後的結局是被淘汰出局。

在工作中,有問題是不可避免的,這是必然的。

所以,老板需要那些能夠主動解決問題的員工。能夠幫助老板解決問題的員工,在老板看來就是省心的員工;能夠自己把問題解決,也就節約了老板的時間和精力,久而久之,必然會得到老板的信任。

用生命來捍衛工作責任·12汶川大地震摧毀了很多學校的教學樓,龍居小學也沒能幸免於難。地震中,龍居小學頃刻間倒塌了,很多學生被埋在廢墟下。女教師向倩原本隻需兩秒鍾就可以離開教室,到達安全地帶,但她沒走,而是保護兩個手足無措的學生。她一手摟住一個學生,把他們緊緊地擁在自己身下,用自己的身體去護住兩個學生,像母親護衛著自己的孩子一樣!她的身體被壓斷了,被壓成了三段,她的手仍然緊緊摟著兩個學生,救援人員找到他們時,人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人們怎麼也無法掰開她那緊緊摟住學生的雙手在場所有參與救助的人員均被向倩老師這種舍身保護學生的英雄之舉感動得淚流滿麵,自發朝向倩老師鞠躬致敬。

在香港一家比較有名氣的雜誌社,一位資深記者曾遇到過這樣一件事:

有一個歌手,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提高知名度,通過朋友找到了記者,希望他能夠在雜誌上對自己進行宣傳,同時開出了不菲的酬勞。記者告訴歌手:

"我們的選材都有一定的標準和要求,假如你的經曆、風格符合我們雜誌的要求,我改日肯定會登門拜訪的。"隨來的朋友希望記者能夠考慮考慮,記者非常嚴肅地對朋友說道:

"作為一名記者,我更加懂得新聞工作者的要求和道義,隻有把形象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工作中嚴格自律,才能把新聞的真正意義帶給廣大讀者。"這名記者自覺遵守職業道德規範,拒絕了歌手的要求。這件事傳到了領導的耳朵裏,引來了領導極大的讚賞,也贏得了同事們的尊敬。這就是自律的魅力。

每份工作都有它的職責,每份工作也有它的意義,隻有履行了工作的職責,工作的意義才會顯現,才會有價值。每份工作都有它的權利,每份工作也有它的義務;隻有履行了工作的義務,才有資格享有工作的權利。上麵這則故事中的記者很好地處理了工作職責與工作的意義的關係,工作義務與工作權利的關係。

舉世聞名的馬拉鬆比賽的設立,就是為了紀念一位盡職盡責的人——用生命捍衛責任的希臘士兵菲迪皮德斯。

公元前490年,希臘和波斯在馬拉鬆平原上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希臘人打敗了前來侵略的波斯人。上級命令菲迪皮德斯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捷報送到雅典,以激勵身陷困境的雅典人。菲迪皮德斯接到命令後從馬拉鬆平原不停頓地跑回雅典(全程約公裏),當他把勝利的消息帶到雅典時,自己卻累死了。1896年,為了紀念這位盡職盡責的士兵,希臘人在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就用他跑的距離作為一個競賽項目,以激勵那些盡職盡責用生命捍衛工作職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