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眼的屈光及調節(3 / 3)

2.視疲勞 指閱讀、寫字或近距離工作稍久後,由於應用過多的調節,睫狀肌處於持續的緊張狀態,可以出現字跡或目標模糊,眼部幹澀,眼瞼沉重,有疲勞感,以及眼部疼痛與頭痛,休息片刻後,症狀明顯減輕或消失。嚴重時甚至惡心、嘔吐。有時尚可並發慢性結膜炎、瞼緣炎或麥粒腫反複發作。

3.內斜視 遠視眼的患者看遠看近都需要調節,看近需要付出更多的調節,過多的調節而伴隨過度的集合,遠視程度較大的兒童易誘發內斜視。

4.中度以上遠視可見視盤比正常小,有時盤色較紅,邊界模糊稍隆起,稱假性視盤炎;其眼球較小,前房較淺。

“處理”

應用合適的凸透鏡或類同於凸透鏡的原理方法,使平行光線在進入眼之前做適度的會聚,使其進入眼屈光係統後聚焦在視網膜上。

1.如果視力正常,又無自覺症狀,不需處理。

2.如果有視力疲勞症狀或視力已受影響,應佩戴合適的凸透鏡片矯正。遠視眼的配鏡原則是選擇最佳視力的最高度數的凸透鏡。

三、散光

學習目標

說出散光的概念;闡述散光的分類,簡述散光的臨床表現及處理原則;能夠按照臨床思維的方法對散光進行臨床處理。

“引言”

散光是由於眼球在不同子午線上的屈光狀態不一致,致使平行光線不能在視網膜上結成焦點,而形成焦線。散光眼分規則與不規則兩類,一般屈光學上所說的散光眼都是指規則散光。規則散光,多由於角膜彎曲度異常所致;不規則散光,多由於角膜或晶體病變所致,如角膜雲翳、早期老年性白內障等。

★案例

患兒,女,4歲。體檢時發現視力不正常來進行眼睛檢查。健康情況良好,沒有明顯的家族史。檢查:視力:OD 遠4.6 近4.7;OS 遠4.6 近4.7;睫狀肌麻痹驗光 OD:+3.00DS+3.50DC×180=4.6,OS:+2.75DS+3.00DC×180=4.6;其他眼部檢查均正常。

問題:①根據檢査結果,你認為其屬於哪種屈光不正的類型?並找出相關的依據;②如何處理?

“分類”

最大屈光力和最小屈光力主子午線相互垂直者為規則散光,不相互垂直者為不規則散光。不規則散光通常是繼發性的改變,是指由於角膜表麵病變,如角膜瘢痕等,其表麵彎曲度高度不規則或凸凹不平所造成,甚至在同一子午線上也可能不是完整的弧,亦即同一子午線上各部分的屈光力也不一致,因此,光線通過更無法形成焦點,嚴重影響視力,可試配角膜接觸鏡矯正。

規則散光按照最大屈光力子午線的位置又分為順規散光、逆規散光、斜向散光。最大屈光力主子午線在90°±30°位置的散光稱為順規散光,最大屈光力主子午線在180°±30°稱為逆規散光,其餘為斜向散光。

根據兩條主子午線聚焦位置與視網膜的位置關係,規則散光又可分為①單純近視散光:一條主子午線聚焦在視網膜上,另一條主子午線聚焦在視網膜前;②單純遠視散光:一條主子午線聚焦在視網膜上,另一條主子午線聚焦在視網膜後;③複合近視散光:兩條主子午線的屈光力不同,且都是聚焦在視網膜前;④複合遠視散光:兩條主子午線的屈光力不同,且都是聚焦在視網膜後;⑤混合散光:一條主子午線為聚焦在視網膜後,另一條主子午線為聚焦在視網膜前。

“臨床表現”

散光患者主要有兩大症狀:視力降低和視疲勞,有時還會產生視物變形、頭痛。

“處理”

1.規則散光 可以使用框架眼鏡、角膜接觸鏡、屈光手術等進行矯正。

2.不規則散光 不能用框架眼鏡矯正,一般首選角膜接觸鏡。

第三節 老視

學習目標

說出老視的概念;闡述老視的臨床表現;簡述老視的處理原則;能夠按照臨床思維的方法對老視進行臨床處理。

“引言”

老視,俗稱老花,不屬於屈光不正,是一種生理現象。隨著年齡增長,眼調節能力逐漸下降,從而引起視近困難,以致在近距離工作中,必須在其靜態屈光矯正之外另加凸透鏡才能有清晰的近視力,這種現象稱為老視。

因晶狀體硬化可塑性減弱及睫狀肌功能減弱所致。

★案例

患者,男,48歲。閱讀困難,光線暗時明顯。檢查:視力OD 遠5.0 近4.7;OS 遠5.0 近4.7;遠距驗光結果:OU:平光。習慣閱讀距離為40cm。

問題:①根據其裸眼視力結果,你能否估計其問題在哪裏?並找出相關的依據;②應如何處理?

“臨床表現”

發生於40歲以上,近視力減退,遠視力無變化。視近困難,視近物不能持久;所需的近工作距離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在光線不足的環境下,近視力更差,易產生視疲勞。

“處理”

驗光配鏡,用凸球鏡來補償調節的不足。首先做遠距的屈光不正檢測,完全矯正屈光不正,即準確驗光並完全矯正近視、遠視和散光,然後擇定標準工作距離,最後確定老視的度數。

(王會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