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勤奮沒有任何借口(1 / 1)

任何一位強者並不是一開始就是強者,強者要成功,勤奮是關鍵。隻有無止境的追尋,才能到達成功的理想境界,領略無限風光。即使天生愚鈍的人,隻要真誠地投入到事業中去,隻要笨鳥先飛,也能創造出人間奇跡。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在小學讀書時,因為成績不好,沒能獲得畢業證書。在初中一年級時,數學也是經過補考才及格的。

由於他認識到自己天資較差,就加倍努力學習,初中二年級時,就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他能夠攀登數學高峰,主要是依靠勤奮努力。

梅蘭芳在青年時代,曾拜一位老藝人為師,學唱京劇。老藝人教了他一些動作,特別是教他如何用眼神表達心理活動。可是梅蘭芳怎麼也學不會,眼球不聽使喚,目光也缺乏生氣。老藝人說梅蘭芳長了一雙“死魚眼睛”,沒有培養前途,拒絕收他為徒。梅蘭芳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堅持苦練眼神,每天仰望藍天,追逐鴿子的走向,又俯視水中的金魚。經過長期鍛煉,他的眼睛轉動自如,如流星,似閃電。

法國有個叫卡爾·威特的人。孩提時,鄰居們都在背後說他是個白癡。他父親也傷心地說:“上天為什麼給了我這個傻孩子。”盡管如此,父親還是耐心地教他學說話、認字,用大自然的動植物啟迪他的智慧。結果,他9歲考入萊比錫大學,14歲發表數學論文,被授予博士學位,16歲被聘為柏林大學教授。

日本著名林學博士本多靜六說:“我年輕時,腦子很不好,以致連中學都沒考上。希望破滅後,我企圖跳海自殺,幸而被人救起。從此,我便發奮學習,並在大學兩度榮獲了銀表獎。”

捷克大教育家誇美紐斯說:“勤奮可以克服一切障礙。”隻要勤奮努力,就能戰勝遺傳的缺陷,克服自身的弱點。天資聰敏者的優勢,往往隻在某個方麵。而所謂素質差,也僅僅是指某個方麵。隻要進行反複訓練,勤奮努力,就能消除這方麵的差距,同樣也可以有所作為。

美國哈佛大學一位心理學教授指出,一個人在一生當中能否獲得成功,智商的高低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許多事實已經證明,不少獲得重大成就的強者,智商其實並不高。他們的成功,主要靠後天的勤奮努力。愛因斯坦說:“天才和勤奮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它幾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產婆。”這句話,成為了每一個強者的座右銘。

強者生存之道:

每一個成功都是來自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強者也不例外,而他們付出的是百分之百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