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9章(1 / 1)

第12章第6節張丹、張昊,在痛苦的時刻創造奇跡

看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唐僧師徒四人為了從西天取得真經,曆經九九八十一難,遇到各路妖魔鬼怪,但他們還是堅持向自己的目標前進,最終修成正果。雖然這隻是神話,但人何嚐不是一樣,要想獲得成功,就得付出汗水,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

2006年,在意大利都靈舉行的第20屆冬季奧運會上,花樣滑冰雙人滑項目進行到尾聲時,我國21歲年輕選手張丹、張昊最後一個出場,在中國觀眾耳熟能詳的《龍的傳人》那優美激昂的旋律伴奏下,二人開始了向奧林匹克巔峰的衝擊,他們將要作出世界上最高難度的拋跳——後內接環四周拋跳。2002年我國名將申雪、趙宏博也曾向這一高難度動作發起衝擊,但未能如願。現在,人們都期待張丹、張昊能在奧運賽場上再次向這一頂尖難度發起衝擊!

然而,意外在剛開場不久就發生了,由於張昊拋出的高度不夠,張丹在空中旋轉周數不夠便跌落冰麵,造成膝蓋嚴重受傷。由於張丹雙腿已經無法活動,張昊便單腳滑行,單腳蹬冰,慢慢地把張丹護送到冰場入口。場外的醫護人員也都在做救護準備。

人們以為張丹要退出比賽了,卻看到張丹向教練擺了擺手,表示還能繼續完成比賽。在規定倒計時結束前,張丹重新回到冰場中間,全場觀眾立即報以長時間的熱烈掌聲!隨後,兩人順利地完成了一係列高難度動作。最終他們拚得了一枚銀牌,這也是中國隊在奧運會花樣滑冰曆史上的最好成績。

在賽後的頒獎儀式上,帕拉維拉體育館全場觀眾對張丹、張昊報以經久不息的掌聲,人們都為這對年輕的中國選手的勇敢喝彩。

張丹用她的勇敢和堅毅向我們詮釋了永不服輸的拚搏精神,這是真正的奧林匹克精神,同時也是我們成長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種精神。

“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成功的人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鮮血,他們的名字不是用筆而是用生命寫成的。”這樣壯烈的語言,來自一個婦人,她就是諾貝爾獎得主居裏夫人,相信在居裏夫人的科研道路上,一定對失敗深有體會,才能寫出如此感人肺腑的話。試想,沒有地質學家李四光櫛風沐雨、鍥而不舍的研究,中國怎能扔掉“貧油國”的帽子?沒有運動員台下的揮汗如雨、不怕跌倒,又怎能有一項項新的世界紀錄?

很多人懼怕失敗,因此寧願不嚐試,也不願意麵對困難。但是縱觀整個世界的發展史,所有卓有成就的人,即使是那些被人稱讚為天才的人,也都是從挫折與失敗中一路走來的。愛迪生為了發明燈泡,甚至把朋友的胡須都拿來做實驗,在失敗了幾千次以後,才找到了最合適的鎢絲。

當麵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不妨想想那些在冰麵上跳舞的人,他們的精彩正是在無數次摔倒後換來的。既然取得成功必須付出代價,我們何不大膽地去實踐心中的想法,用行動取代擔憂和猶豫!

故事鏈接

提到奧運會,我們最熟悉的是夏季奧運會,因為它的比賽項目多,中國在夏季奧運會中的表現也最為突出。其實,與夏季奧運會相對的還有冬季奧運會,簡稱為冬奧會。冬奧會也是每隔4年舉行一次,賽事主要在冰上和雪地舉行,如滑冰、滑雪等項目。1924年在法國的夏慕尼舉行了第1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由於地理位置和曆史傳統等原因,我國在冬奧會中表現一直平平,直到2002年美國鹽湖城冬奧會,我國短道速滑選手楊揚為中國摘得第一枚金牌,實現了中國冬奧會金牌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