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2節德法:忘記仇恨,把我們的手放在一起
戰爭是曆史最深的傷口,當一個國家與另一個國家結下仇恨的時候,首先遭受不幸的是它的人民。然而這一次是個例外,兩個冤仇不斷的民族在某一天終於握手言和,兩國人民放鬆心態,充分享受著友好比賽帶給他們的喜悅和幸福。
就像二戰中一樣,球場上的法德對抗也是永恒的主題之一。1952年10月5日,西德和法國兩國球員在二戰之後再度握手。交換隊旗、握手這麼簡單的幾個動作,在那時不僅是禮貌,也承載著兩個民族的曆史與未來。戰爭後的6年,無數恩怨在握手間消弭於無形。
那場比賽的組織者,當時的法國足協秘書長德諾萊和西德足協主席鮑文博士如今都已是垂暮老人。回顧起那個曆史性的時刻,他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看淡那段曆史:“那隻是場普通的球賽。”當事球員也都選擇保持低調。但是,無論當事者怎樣輕描淡寫,那場交手都決不是一場簡單的比賽。
在那個普通的周末,整個歐洲都關注著位於巴黎南郊的球場。5萬名法國人和1萬名德國人坐在看台上,更多的人則把耳朵緊貼在收音機上傾聽球場裏的一舉一動,傾聽那些歐洲人久違了的呐喊和歡呼。場外,那個夏天也不平靜。
從球員的角度來看,德法大戰永遠不會缺乏火藥味。1932年,兩隊第二次交手恰逢希特勒上台,法國球迷在柏林受到了粗暴的對待。等到1935年,德國隊來巴黎做客時,法國人的反德情緒已達到沸點,巴黎人第一次在球場裏唱響了《馬賽曲》以對抗《德意誌高於一切》的歌聲。
而在1952年那個特殊的日子裏,一切可能引起不良後果的舉動都在賽前被嚴令禁止,德國球員踢得很謹慎,犯規後會立刻向對方友好地伸出手,而法國人也將波德情緒拋在了腦後。最後,法國人以3∶1的比分贏了這場比賽。
鮑文博士在賽後晚宴上說了兩句意味深長的話。第一句是說給他的球員聽的:“雖然輸了,但你們的表現不會令法國人民失望。”第二句是說給法國人聽的:“昨天我們在巴黎火車站得到的歡迎真熱烈,好像回家一樣。”
這樣的曆史場景不多,但已足夠感人。無論什麼時候,和平與友誼始終是奧運會的主題,也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願望。而兩個帶著曆史仇恨的國家能夠在某一時刻握手言和是多麼的令人欣慰,他們的和好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上。
為人類最偉大的盛典放棄戰爭的事例還有很多:1994年挪威冬奧會,戰火紛飛的前南斯拉夫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停火;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剛剛宣布獨立的東帝汶派出代表團亮相開幕式;2004年雅典奧運會期間,仍在戰火中的巴以雙方承諾停火。奧林匹克運動宣揚的和平、美好讓世人有目共睹。
其實,沒有人不熱愛自己的祖國、熱愛自己的人民,繼而上升為愛整個世界、愛整個人類,人人都期待永久的和平。這個故事啟示我們青少年朋友,學會用包容去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忘記對手的身份,其實大家都是朋友。
故事鏈接
在古希臘,每四年的奧運會開幕前7天到結束後的7天期間,都會暫時中止敵對雙方的戰爭狀態。這樣,運動員、藝術家和觀眾就能前往舉行運動會的奧林匹亞,參加競技或者慶祝活動,然後再回到家中。國際奧委會一直試圖恢複這一傳統,並且取得了聯合國的支持。聯合國在不同的場合呼籲各個成員國遵守奧運會期間停火的傳統。奧運會不僅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體育盛會,同時也是全球愛好和平的人民的一次友好聚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創始人顧拜旦就根據古代奧運會“神聖休戰”的精神,表達了奧運休戰的願望。1993年,聯合國大會再次通過了奧林匹克休戰決議。從此,奧運會的和平理念日漸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