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兩個倭寇眼看著那個首領倭寇登上了船,便放棄對樂文的騷擾,也要準備登上船逃跑。
一個倭寇以極其迅捷的速度登上船,在另一個也倭寇也要登到船上的時候,樂文趕上前去,一劍便把倭寇穿了個透心涼,嘴裏吐著血扭頭看了一下樂文,手裏還不忘用出最後一口力氣,推了一把船隻。
樂文想要跳到船上,可是已經晚了,船上的倭寇把鐵錨往上一拉,撐開風帆,海風輕輕一吹,便把這隻小海船吹到了離海灘十幾米遠的海麵上。
沒能把這幾個可惡的倭寇給消滅幹淨,樂文心裏很是不甘,不過這幾個倭寇心裏比樂文苦的多了。
他們的武士刀都是各自從家裏帶來的傳寶刀,不但價格昂貴不說,天天都要保養,這幫孫子把刀看得比命還重,1945年日本戰敗後,侵華日軍中許多有武士背景的軍官還曾向中國方麵提出申請,希望帶走他們的家傳寶刀,表示如不允許,就切腹自盡。
不久之後得到答複:切腹自便,把刀留下,就可見武士刀在倭寇眼裏的重要性了。
日本的許多名刀就此留在了中國,這也是為什麼無數日本人不遠千裏,帶著大捆鈔票,跑到中國買他們丟在中國的刀的原因。
其實那些被稱為倭寇的搶劫犯,是一支名副其實的多國部隊,除了日本人外,還有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中國沿海的漁民、海盜等等,總之,大家是為了同一個目標(發財)走到一起來的。
這些人使用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門,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老外們一般用火槍或佩劍,漁民、海盜沒有固定裝備,逮著什麼用什麼。但這支無組織、無紀律的雜牌部隊之所以會有強悍的戰鬥力,是因為其中有著一群作戰頑強的日本武士與浪人。
浪人:就是失去土地的日本武士,關於武士群體就不多說了,但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即使在日本國內,武士也是一個十分稀少的品種。
在日本戰國時期,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是天皇,實際控製者是各大諸侯,又稱為大名,而武士是大名的屬下。即使是如織田信長之類的大諸侯,手下的武士也不過一兩千人而已。
作為武士團體的成員,他們從小就接受過嚴格的武術和體能訓練,大多數人都練習劍道,練就了一身砍人的技術。
更為可怕的是,他們其中的某些人還曾練習過“陰流”,這是日本刀術中的一門絕技,傳自日本的絕頂高手,“劍聖”上泉信綱。
雖說練這門功夫的人並不多,也並非個個都是劍聖,但足可稱得上是一流高手。而在當時到中國來搶掠的日本人中,也有著他們的身影。
無論在哪裏作戰,和誰作戰,他們都會使用同一種武器——武士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