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柏亭見聞(1 / 2)

頂著初夏的炎日,沿著官道而行,趕了小半天的路,雍真累得不行了,豐臣秀吉卻依舊神采奕奕的樣子,雍真心想這樣下去不行啊,自己得加緊鍛煉,至少逃命的時候,能比別人快上幾步。

他給自己設定計劃,比如幾點幾分起床跑步,幾點幾分鍛煉體力,不過以他痞賴的性格,這樣的計劃多半堅持不了多久,計劃是美好的,現實卻很殘酷。

懶癌末期重症已經無可救藥了。

路上來往的行人漸多,多數人身上都佩戴著短刀長劍,穿著打扮不一,可以分辨出他們各自的身份,不時有馬車牛車緩緩而行,木架的車輪發出難聽的“咯吱”聲響,卻看得雍真一陣羨慕。

這還是他第一次走出大王裏,所見所聞都覺得興趣盎然,就像是一個沒有見過世麵的鄉下小子。

遠遠就看到一跟高高聳起的柱子,上麵端著兩塊大木板。

豐臣秀吉指著那跟柱子,道:“那裏便是我們柏亭了。”

雍真抬眼看去,抬頭遠望,問道:“那柱子是幹嘛的?”

豐臣秀吉一陣無語,對於雍真“愚蠢”的常識問題,他選擇了無視,很認真回答:“那便是華表,乃上古遺製,為亭之標識,可為行人指明道路,為路標所用。”

“哦!”雍真大概明白了它的作用,就像現代馬路上的“XX路”“前方幾百米是XX”的意思一樣。

待走的更近些,看得更加清楚了,華表矗立在一座大院之前,大院被高牆包圍,從外圍看這個院子占地麵積很大,院門建的闊大,門上掛著一塊脫漆的牌匾,上麵用小篆寫著“柏亭”二字,門前有一條十餘米的青石小道,與官道相連,庭院前麵留下一大片的空地。

空地上長著一顆巨大的柏樹,枝葉繁茂,投下大塊綠蔭,樹下隨意散坐著幾個旅人,聽聞這棵樹就是柏亭名字的由來。

豐臣秀吉在身旁,像是熟練的導遊輕聲說著亭舍的作用,他從東瀛島國渡海而來,在大漢遊曆有段時間了,對於中原製度了解遠超雍真這個穿越者。

一路說來,雍真心不在焉的聽著,好奇的打量著今後自己工作生活的地方,對於自己這個亭長的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

亭者,停也,十裏為一亭,是前朝古製,一直遺留至今。

亭舍是官府最基層辦公單位,用他自己的理解,所謂的亭長就是居委會主任加聯防隊隊長,不但要管理民事,還要監察治安,追緝盜賊。

同時還要接待過往的官吏和遠行百姓,像是一個官辦的旅社一樣。

在亭舍的牆前站著幾人,有說有笑的說著什麼。

雍真二人走近一看,隻見牆麵上粘貼著二三十張小畫像,還有一些官府榜文,每份都蓋有幾個鮮紅的印章。

豐臣秀吉解釋:“這些都是朝廷通緝的要犯,和朝廷赦令。”

雍真細看了幾張,畫的還是很傳神的,沒有電視劇裏演得那麼誇張,配合文字,大概知道這些通緝犯的基本體貌特征,來曆和所犯之事。

那些赦令就是中央傳達的精神,四字姘文的,讀起來十分拗口,雍真隻看了其中一張開頭“赦天下,殊死以下……”就沒有興趣看下去了。

反而對那些通緝犯看得津津有味,大多是一些殺人,搶劫重大案犯,有老有少,有的已經有些年頭了,墨跡都模糊了,有些還是剛剛粘貼上去的。

“你們看典君的畫像還在!”

“哈哈啊,誰人不知典君托付於劉家,官府不敢上門捉拿,沾榜在此何用。”

“嘖嘖,李永乃富春長,堂堂三百石吏,家中備衛嚴謹,可惜遇上典君這樣的豪傑,死的不怨!”

“聽聞當日追者數百人,典君隻一人,卻無一人敢近身,轉戰數裏之地,還被他逃脫了。”

聽他們的語氣,十分敬佩的樣子,雍真也忍不住好奇湊上前觀看,隻見畫像上豹頭環眼,一臉惡相,介紹上寫著:“典韋,陳留己吾人,形貌魁梧,黃麵短須,……”然後是他犯罪經過和領賞購錢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