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命運之石!(2 / 3)

高力士打心底為李太乙感到高興。

“對了,宮中最近有發生什麼事嗎?”

李太乙坐在書桌後,一邊拿過《春秋》準備閱讀,一邊開口問道。

李太乙很少過問宮中的事情,對政治也不太關係,所以這一切,都交給了高力士,若有什麼重要消息就回報,若是沒有,也少了一些事情染耳。

“除了最近討論正盛的突厥議和,確實還有一件事。”

高力士見李太乙拿了筆,立即躬身於書桌旁,一邊磨墨,一邊道:

“早些年,有位司仆少卿,因為製造各種殘酷刑具,采取逼供等手段,任意捏造罪狀致人死地,大臣、宗室被其枉殺滅族者達數千家,所以被處死了。但所推冤獄迄未平反,所以朝中很多人都希望能複查,給那些被汙蔑的人沉冤得雪。起初就連賢相姚大人都諫言了,但陛下也沒有允許。”

“前些日子,二皇子懇請詳細複查那名司仆少卿等所推大獄,伸其冤枉。陛下恩準了,並交給了一名新入朝沒多久的官員。”

“重點是,就在今日,那名官員被鄭大人彈劾了,聽說是因為在推冤獄的案件中玩忽職守,被關進了死牢。太和殿的小黃門說,那位官員似乎是因為剛放一些人,又把他們抓了回去,甚至還多抓了一些人。”

聽聞此話,李太乙的眉頭頓時微微一挑。

這件事,他在前世聽說過,但這件事情是為了沉冤得雪,所以對大唐走向來講沒有太大影響,而且李太乙記得,這件事不是在這個時段發生的,並且負責的人並不是什麼新入朝的官員,而是一名監察禦史。

很顯然,因為李成義在一個月內影響了兩件事,世界線已經發生了些微變動。

而且聽高力士所說,這是二皇子懇請推冤獄,後又是鄭大人彈劾,聯係著李成義有很多幕僚在牢中……,很顯然,這件事是二皇子李成義想要借著推冤獄,撈一些人出來,但卻沒有想到被一個小官給壞了好事,甚至還被抓了一些人進去。

“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不由得,李太乙搖了搖頭,暗暗笑道,沒有多說。隨即提筆蘸墨,畫著什麼,很快,一張新的車弩設計圖躍然紙上。

“將這張新圖送過去吧!”

李太乙吹了吹紙上的墨跡,然後遞給高力士道。

“是!”

高力士應聲接過,就要離開的時候,李太乙又拿起桌上的《春秋》,隨口問道:

“對了,今天是哪個右補闕,惹得父皇如此大怒?”

“嗬嗬,聽公公說,好像是新來的,不懂規矩,什麼都不知道,就亂說一通,寫了一本萬言書。對了,好像,好像是叫王九齡。”

高力士思考了一下,開口道。

“嗡!”

一瞬間,聽到這個名字,李太乙渾然陡的一震,猛的抬起頭來,臉色都變了。

王九齡!

李太乙怎麼都沒想到,居然是他!

這個名字他並不陌生,在他的記憶中,王九齡乃大唐有名的文將,文韜武略兼具,即便在這整個時代,也是相當耀眼的存在。

他在朝廷針砭時勢,慷慨激昂,對於大唐,對於中土,乃至整個世界的走勢,擁有極其敏銳的洞察。

他很早就察覺到了草原諸胡對大唐的強大威脅,也預感到了中土的衰落,甚至滅亡的危機,他甚至也一度大聲疾呼,積極提倡革舊迎新,改革大唐的各種製度,包括兵製、農製、稅製,法製等等。

在李太乙的記憶中,這個人的很多看法,都和自己如出一轍,並且驚人的準確。

隻可惜,這人的很多提議在當時都沒有受到重視。

在史書上,他的名字也沒有留下過太過璀璨的光芒。

——在戍邊北蕃之時,他被人陷害,在和突厥鏖戰之時,被突厥和烏斯藏兩麵夾擊,歿於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