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大劫》投資十六億,對外號稱二十二億,而這部《掃毒》公布的投資僅為一點二億。
十幾倍的差距足以說明問題了,今年賀歲檔要不是有李木的加入估計要成為最近幾年最寒酸的賀歲檔了。
今年賀歲檔是一零年以來同期最低穀,電影總數首次跌破三十部,截止到現在,確定檔期的電影有二十八部,遠遠低於去年的七十部。
賀歲檔的製片成本方麵,今年除了標王《龍鳳大劫》之外投資最高的就是《掃毒》號稱投資一點二億,連五、六年前的《集結號》、《投名狀》都不如。
今年全國上映的華語片約有二百八十部左右,與去年的約二百六十部相當。但在賀歲檔範疇內比較,二十八比七十的差距還是相當明顯。
因此,除了十一月二十九日六片紮堆外,整個十二月再也沒有哪天有超過兩片同映。反觀去年,十二月七日五片同映,十二月二十一日八片同映,群架打得很熱鬧。
賀歲檔片量如此縮水,這裏麵肯定有道道。
片量減幅的“罪魁禍首”之一,就是來賭博的“一日遊”小片少了,這全要歸功於此前的光棍節檔分流了大半。
在此之前十一月十一號光棍節當天竟然有十三部電影同時上映,如果不是為了賭一把,想複製之前《失戀三十三天》的奇跡,這=十三部片子多半會蜂擁紮堆賀歲檔的。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這部《龍鳳大劫》,超過二十億的投資,三億多米元,放到世界影史都是足以排進前五的驚世巨作。
當李木宣布定檔賀歲檔的時候,國內大大小小的電影公司都不約而同地將自家的電影提檔,全都往五一檔、暑期檔、國慶檔湊。
往年五一檔、國慶檔一般隻有兩三部國產大片,暑期檔也不過五六部。
但是今年這個數字直接暴增近一倍,五一檔投資超過一億的國產電影就有五部,再加上以《鋼鐵俠3》為首的好萊塢軍團,光五一檔就有八部電影碰在一起。
暑期檔更是恐怖,國產保護月的七月就有八部大片上映,第一個周末三部,第二和第三個周末各兩部。
八月份由於好萊塢電影的加入,國產大片要少一點,不過也有四部之多。
熱門檔期擁擠異常,這就到這很多人將目光放到一些以前被遺忘的時段,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小長假紛紛被盯上。
這三個假期都隻有一天,就算調休也隻有三天時間,往年這樣的時段都不被那些大佬放在眼裏,根本不會將自家今年主打的電影放在這個時段上映。
最終的結果無疑是慘痛的,甚至說今年的電影市場是近十年最慘烈也不為過,今年除了春節上映的《西遊降魔篇》之外竟然沒有一部電影票房超過十億,在五一檔大殺四方,橫掃一切的《鋼鐵俠3》也不過是拿下八億票房而已,之外再也沒有哪部電影能達到這個數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