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與父母溝通並不難

學校要開家長會了,初二(1)班的幾個男同學負責布置主會場,招待本年級各班家長代表。還差兩個小時才開會,家長還沒有來,幾個人坐在會場上聊天。

黃江先開了腔:我媽媽可主觀了,從來不發揚民主。

就說出去玩吧,她根本不征求我的意見,說什麼小孩子家,還要發表什麼意見,跟著走就是了。有時我就賭氣不去,明明是好事,鬧個不歡而散。洗衣機壞了,我給修理好了,她一不表揚,二不鼓勵,想起來就讓人別扭。我爸對我說:‘你媽當知青時,是全縣的先進人物。她能吃苦,幹活兒實打實,沒有人不說她好的。’在我爸眼裏我媽全身都是優點,而我體驗到的是她的缺點。我還不如她那盆心愛的米蘭哪!那天米蘭開花了,滿屋香氣四溢,她特別高興地對米蘭花說:‘夥計,你可真賣力氣呀……’“王剛接著說:”我看你媽媽是個很有愛心,又會生活又有風趣的人,對嗎?我想,可能她對你要求比較高,不表揚你是因為你做的還不夠,還沒達到她期望的那樣。在她眼裏,有些事就是家庭成員應該做的,沒有什麼可表揚的。“黃江說:”你真可以呀!你是她的秘書吧,怎麼這樣了解她的心理?

林昊說:“黃江,我聽你發牢騷說你媽媽的毛病已經是第三次了。你在家裏幹那麼一點活,就想得到表揚或得點好處,那麼斤斤計較,是不是太小氣了?家是自己的家,幹活是自己的責任,說句實在話,咱們這一代在勞動上比父母那一代差遠了,想獨立都獨立不了。我現在也學著幹活兒呢,光有書本知識應付不了未來的挑戰。”黃江喊起來:“好個林大學問,趕上諸葛亮了,分析的這麼到位。看來你們都站在我媽一邊,我認輸還不行。”王剛說:

我覺得你們母子缺乏溝通與交流,比如到什麼地方去玩。

你媽媽是有些主觀,你可以主動發表意見呀。比如秋天。

媽媽要去北海公園玩,你可以提議去香山看紅葉,你再形容形容秋天的紅葉怎麼怎麼好,你媽能不同意嗎?遇到事情,你就主動地說出自己的看法,隻要你說得有理,我就不信你媽媽不采納你的意見。

林昊還給黃江提了個建議:你可以看看父母當年插隊時的照片,找機會聽他們講講那個時代他們的勞動、學習和生活。你聽了以後就會懂得他們為什麼這麼要強,為什麼這麼能幹,為什麼對子女有這麼深切的期望。這一點,我是有親身體會的。有一次,父母和當年在一起的知青聚會,把我也帶去了,他們說呀、笑呀,有的還直哭。

一位阿姨指著我說:‘我插隊時就上初二,可還沒你高,到那麼遠的地方去,什麼不得自己幹呀!晚上躺在被窩裏哭,想爹想媽,可鍛煉出來了,現在不怕苦,什麼都能幹。你們有多幸福,將來還能上大學,可要把握住機會呀!多幹活兒,多學習,將來比我們有出息。’她說著就泣不成聲了。我回來後好像和父母的心貼近了。一想到他們當初受的苦,就想讓他們現在輕鬆些,一想到他們對我的期望就想多學點,讓他們高興些。我學會了洗衣服,做簡單的飯菜。每當他們回家,看到我做好的菜呀、粥呀,就特別高興,整個家也變得溫馨了。他們也很尊重我,有事,特別是與我有關的事,總是提前和我商量,‘下毛毛雨’,讓我自己做出最後決定。他們從不看我的日記,不翻我的抽屜,不拿我的信件。倒是我常常主動給他們看日記和自己的各種紀念品。有事和他們商量,讓他們幫著支招兒。我們相處得簡直就像是忘年之交。

黃江說:“真有你的,在校和老師同學處得好,回家和父母處得好,這點本事我得學,回家按你說的做。”

他們說著,見到家長陸續入場,就忙著去招待了。想來談話並沒有結束,但“與家長溝通並不難”是顯而易見的了。

二、不應回避與異性同學的交往李娟吃驚地發現,杜莉莉兩眼紅腫,像是剛哭過的樣子,就關心地問:“莉莉,你怎麼了,為什麼哭啊?說說吧,說出來心裏會好受些……”杜莉莉被李娟的關切所感動,細聲細氣地說:“也沒什麼大事,就是最近和我媽的關係不好,很緊張……”你媽媽拿你當寶貝,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你是不是有什麼地方讓她傷心了?好好談談心,不就解決了嘛!

你的態度要好些,別總那麼倔。李娟勸說著。

你不知道,我媽太封建了,就怕我和異性交往。咱們每天都在一起學習,能不理男同學嗎?這陣子有幾個男生給我家打電話,有的問作業,有的問課外小組活動的事。巧了,電話都是我媽接的,她可不高興了,有時拿起電話聽是男同學打來的,就說:‘莉莉不在家,你們同學間有什麼事最好在學校辦完了,別老給家裏打電話。’我從房間裏跑出來時,她已經把電話掛了,你說氣不氣?她還冷冷地對我說:

‘你已經不小了,和男生最好少來往,接觸多了,可容易動感情,早戀會毀了你的前程……’你說多有意思,我會早戀嗎?

憑主觀臆測就說出這樣的話太傷人。再說,私自掛斷我的電話,這樣做不尊重我,也不尊重我的同學。“沉默了一會兒,杜莉莉繼續說:”現在我們母女間是控製和反控製的關係,和男生的交往成了矛盾暴發的導火索。我想起來就煩,什麼時候算有個頭呀!

李娟說:我非常同情你,可也理解你媽媽的心情。她是怕你學壞,怕她的寶貝女兒出差錯。你應該心平氣和地同媽媽交心,告訴她現代社會男女社交是不可缺少的,在學校與男同學交往也是正常的,並不是一交往就是談戀愛。

告訴她,你很有主見,也很有分寸,讓她放心,不會有事。你媽媽很通情達理,一定能接受,不然這麼僵著也不是辦法呀。“杜莉莉說:”也隻好如此了。你的父母對這個問題怎麼看呢?“李娟說:”我的父母很開通,對我和男同學的交往從來都不幹涉,並告訴我與異性交往要熱情大方,有禮貌,學會保持距離。同時要有自我保護意識,互相尊重,友好往來。我牢牢記住他們的話,倒也行之有效。我與男同學關係都很好,但從來沒有出格的事。“杜莉莉羨慕地說:”你真幸福,能得到父母的理解與支持比什麼都珍貴,我也盼著我的父母早日開竅。“她又難過地自責著。”我也有不對的地方,和他們爭吵時很蠻橫,媽媽看我的樣子很傷心,說白疼我了。倆人兒正說得投機,王悅和胡揚有說有笑地走過來。

胡揚高興地說:“二位好,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是王悅的事,你們先猜猜吧!”“一定是你爸的遠洋貨輪靠岸了,帶回新鮮的禮物了!”情緒好轉的杜莉莉活躍起來了。王悅欣喜地點點頭。胡揚接著說:還有一件好事,也是王悅的。

李老師向我透露了一點消息,期末家長會上要表揚的同學很多,可王悅是第一名。原因是她活躍多了,開朗多了,與同學交往多了,特別是與男同學交往多了。以前她見了男同學就躲,就臉紅,現在能夠自然地交往,還能互相幫助。

王悅,你真是雙喜臨門,該慶祝慶祝。“王悅認真地說:”我的變化是從提高人際交往能力開始的。同學們關心我,幫助我,我若不關心別人,幫助別人就太自私了。我的數學題不會做,林昊主動來幫助我,軍訓的時候,王剛幫我練打靶,司我對人家總是冷冷的。其實男同學對我都挺好,就是我自己想的太多,自尋煩惱,現在想通了,行動也就積極了。我雖然有點進步,但與李娟他們相比,差多了,還得努力。

晚上,李娟做完功課後,想起班上的事,感到關於異性交往問題,來自家長的阻力還比較大。不少家長就怕孩子早戀,不允許異性交往,這豈不是因噎廢食?他們不太了解異性交往是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要,單純靠禁止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積極的作法是教會孩子怎樣和異性交往。第二天下午見到李老師,李娟說:“咱們要開家長會了嗎,可不可以在家長會上談談有關中學生異性交往的問題。我覺得可以讓家長暢所欲言,把顧慮和想法都說出來,再解決問題,您看怎麼樣?”李老師說:“我和你想到一塊兒去了。會上,我先談談杜莉莉的委屈,王悅的進步,咱們班的大致情況,再讓家長就異性交往問題發言。最後,想請你爸或你媽談談如何對待年輕人異性交往的問題,家長怎樣指導孩子處理好異性交往的問題,怎樣做個民主開明的家長,這樣做可以嗎?”李娟說:“老師想得很周到,不知道我媽我爸能不能完成這個任務。”李老師說:“沒問題,你就是他們調教出來的樣板,不是各方麵都很好嗎!”“李老師,您別開玩笑了,我的缺點比誰也不少,正等著您幫助呢!”李娟又高興,又害羞,臉都變紅了。

三、少女應如何與老師交往現在我們上初中二年級了,小學時那種處理與老師的關係交往的的方法似乎不能適應了。

因為我們有好多個老師,所以,我不知道該怎樣與老師處理好關係,同時又不會失去分寸?

小燕同學,多數同學都和你一樣有這樣的體會:與哪個老師關係比較融洽,喜歡上哪一門課,哪一門成績就好;如果與哪個老師關係不和諧也會殃及那門課,這大概也是愛屋及烏的反映吧。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在學校裏,就免不了和老師交往,對中學生來說,該怎樣與老師交往呢?

第一,尊重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老師們幾乎是把所有知識無私地、毫無保留地教給學生,如果他們希望得到什麼回報的話,就是希望看到學生成才、成熟,在知識的高峰上越攀越遠。學生要尊敬老師,見到老師禮貌地打聲招呼。有句話說:師生如父子。上課認真聽講,不破壞紀律,把老師留的作業保質保量地完成。有些同學作業寫得馬虎、潦草,單是讓老師辨認字跡都要費很多功夫,給老師增添了很多額外的工作量。經常這樣,老師怎麼會高興,怎麼會喜歡你呢?每個人都希望別人尊重自己,如果你跟別人說話,他愛理不理的,你會喜歡這個人嗎?尊敬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是師生和諧相處的基本前提。

第二,勤學好問,虛心求教。做學生時,經常發現“那個老師並不怎麼樣”,“他的水平太低了”,等長大以後才知道這種看法和想法是多麼天真。就像作弊者從來都認為老師發現不了,其實,隻要往講台上一站,誰在下麵幹什麼都一目了然。

老師在他的年齡、學問、閱曆上的水平肯定是高於學生的,所以,要向老師虛心求教,這樣不僅直接使學習受益,還會增多、加深和老師的交流,無形中就縮短了與老師的距離。其實,向老師請教問題往往是師生間交往的第一步。除班主任外,任課老師並沒有多少時間和學生直接交往,常向老師請教學習上的問題會加深師生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第三,正確對待老師的過失,委婉地向老師提意見。心理學的研究發現,人們會對沒有缺點的人敬而遠之。其實,根本不可能存在沒有缺點的人。老師不是完美的,如果他有的觀點不正確,或誤解了某個同學,甚至有的老師“架子”比較大,或是太嚴厲,這都是可能的。發現老師的不足要持理解態度,向老師提意見語氣要委婉,時機要適當。如果老師冤枉了你,當麵和老師頂起來嗎?不行,這樣不但無助於問題的解決,還會惡化師生的關係。暫且忍一忍,等大家都心平氣和再說。不管怎麼說,老師是長者,作學生的應該把他們置於長者的位置,照顧老師的自尊心和麵子。

第四,犯了錯誤要勇於承認,及時改正。有的同學明知自己錯了,受到批評,即使心裏服氣,嘴上也死不認錯,與老帥搞得很僵。有的人則相反,受過老師一次批評心裏就特別怕那個老師,認為他是對自己有成見。這都是沒必要的。錯了就是錯了,主動向老師承認,改正就是好學生。老師不會因為誰有一次沒有完成作業,有一次違反了紀律就認為他是壞學生,就對他有成見。相信老師是會全麵、客觀地評價學生的。

小燕同學,與老師關係融洽既可以促進學習,又可以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會使你一生受益無窮。相信你能做到這一點。

四、怎樣和女同學交往

青春期的男孩是非常渴望與女同學交往的,盡管有的男孩表現得比較直接,有事沒事都往女孩堆中湊;而有的男孩卻比較害羞,見了女孩就臉紅,還躲得遠遠的。

都在一個班集體裏,共同地學習著、生活著、成長著,男孩女孩進行正常的交往,是很有必要的,不僅能有效地促進大家的學習,而且還能改變班集體的麵貌,開展更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有益於大家的身心健康。

心裏有了煩惱,也許你不願給父母、老師、或男同學說,但如果講給女同學聽,聽到她們的勸說和安慰,你的煩惱就會煙消雲散了。

和女同學在一起,男孩都有一種體驗,就是自己有一種不能解釋的舒暢心情。不一樣就是不一樣,這是與男同學在一起時從未有過的感覺。與女同學在一起切磋學習,帶著坦蕩的心,學起來就是有勁頭,效果也出奇地好。而在有女同學參加的活動中,男孩的表現也往往出人意料地好,甚至會取得連自己都不敢想的好成績。

這真是一種奇妙的心理,盡管連男孩自己都解釋不清,甚至在口頭上也不願承認,但這確實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

但這並不意味著男孩都懂得該如何與女同學交往。拋開那些陷入早戀之中的事例不說,隻說說正常的男孩女孩交往,男孩還是必須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的。

有些男孩愛逞能,越是有女同學在的場合,他們越要誇誇其談,越要大肆張揚,顯示自己的不平凡,但效果往往不佳。女同學並不歡迎這種類型的男孩,他們的某些表演甚至還會成為女同學們的笑柄,結果弄巧成拙。

另一些男孩卻恰好相反,見了女同學他們就不會說話。

心慌得厲害,結果呢,就是有女同學想與他們交往,也無法威功,他們隻能眼巴巴地看著別人談笑風生,而自己卻成了研家寡人。

既然這兩種做法效果都不好,那麼到底應該怎麼樣與女同學交往呢?簡單地說,就是既要尊重對方,又要大方誠懇。

與女同學相遇,男孩要大方地打招呼,尤其是性格比較內向的男孩,要努力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點,學得大膽一點,大方一點,都是自己的本班同學,有什麼可羞可怕的?上前說句話,互相問候一下,說說作業,談談學習,都是現成的話題。

就是說錯了,也沒關係,道個歉,自己糾正過來就是了。

與女同學談話的時候,男孩一定要認真傾聽,不要輕易打斷對方的話,尤其是那些愛逞能的男孩,不要做出無事不知的樣子,隨意糾正對方的話,以免引起對方的反感。不要不懂裝懂,更不要信口開河,說話一定要誠懇,即使開玩笑,也一定不能過分。

如果對方所談的話題自己不感興趣,男孩也不能做出很不耐煩的樣子,而應該想辦法轉變話題。即使對方說錯了,也不應該諷刺挖苦,使對方下不了台。如果實在談不下去,男孩也不能惱怒地拂袖而去,顯得自己缺乏教養。

如果同時有幾個女同學在場,男孩一定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其中的一個身上,隻與這個女孩交談,而冷落了其他女孩。

在西方國家,有一條約定俗成的規矩,叫做“女士優先”,體現了整個社會對女性的尊重。我們也應該如此,身為男孩,在與女同學交往的過程中,一定要時時處處照顧好女同學,外出時讓女同學先上車、先坐座位,活動中讓女同學玩得開心、遊得盡興,不管在什麼場合,自己要表現得像個男子漢。

掌握了與女同學交往的方式方法,既不過分熱情,又不害羞冷漠,表現得十分自然、無限真誠,男孩就能獲得女同學的友誼,使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絢麗多姿。

五、少女該怎樣結交真正的朋友“我想向你們訴說一件非常悲傷的事情,我常常受我認為最好的朋友欺騙!有些朋友,我們交往都已經好幾年了,但是,她們卻最後背叛了我,讓我非常傷心。為這件事情,爸爸媽媽都沒有少費神,再三地勸告我結交朋友要謹慎,否則受傷害的職能是自己。我覺得他們說的是對的,我也知道在結交朋友可能是我自己有問題。可是我就是不知道怎樣才能結交真正的朋友?”

明月姑娘,結交朋友的確是一門學問,也是我們需要用一生去掌握的學問。這裏,我們不可能說得過於詳細,隻能選擇一些最重要的內容供你在結交朋友時參考。

第一,要學會與朋友同甘共苦。“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是做朋友最為感到情意真誠的事,當朋友在悲傷時,就應該以相同的心情給予安慰,需要解決困難時,就應該盡力給予幫助,將朋友的心事或困境當做與自己相關的事看,讓朋友感到欣慰與溫馨,一定能獲得對方的感動,願意與你共織友情之網。

第二,結交朋友一定要做到坦誡無欺。要時常把自己的感受坦白地告訴朋友,不要隱瞞或偽裝另一種表情,說假話。

這樣才能互相達到心靈的溝通,取得協調的了解,知心的信任。如某些事令你感到為難或不滿,都應該真實地向對方表白,不過在態度上要婉轉些,以免傷了彼此的和氣。

真誠總比偽裝來的好,相信你希望被對方諒解而不是識破吧?隻有待人真摯無偽才能和人發生真摯的友情啊!

第三,不要總是隨便批評別人。談起朋友,總愛批評一番,這種習性是很令人討厭的,如有這種壞毛病,最好趕快改過。批評也許並不是絕對的壞事,有時也能指正或看清對方的缺失,有助於他的為人。不過,批評要有限度,要客觀,不可太過於武斷,更不可當麵指責別人,傷害別人的自尊,導致友誼的破裂。

第四,一定要尊重朋友隱私。再要好的朋友,彼此也有各自不欲人知的隱私,尤其是家務事,大部分的人都不太願意大家探問,這方麵的問題常使人感到不自在,因此最避免問起。若是自己要說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

其實朋友相處久了成為知己後,人家不避諱,你自然會得知對方家庭狀況,所以沒有必要多問。家中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應該避免張揚出去。俗話說:“家醜不外揚。”因此家醜最好加以掩飾。如果故意宣揚自己的家醜,以博取他人的同情,這是不健康的心態。同樣的道理,我們也不能隨意評論朋友的家人,如“你媽媽怎樣……怎樣……”“你哥哥又怎樣……怎樣……”如此聽的人即使是很好的朋友,心裏也會感到不愉快。

第五,對朋友要平等友善。雖然是至交好友,可是未必見得完全誌趣相投、心性相同,所以對事物的看法會有不同,你不能因為某件事或某方麵相異就與之拒絕交往,對於任何事情,應該和朋友和顏悅色地討論,彼此了解與尊重,不能強迫對方認同自己的思想,才不致造成吵架的局麵,傷害了友誼。

有的人太喜歡自己的朋友,往往會產生排斥他人接近朋友的獨占心理,這種情形要及時糾正才好。如果隻和幾個朋友在一起,一旦他們離開了你,你就要感到完全的孤獨了。所以,交友宜廣泛,不能隻限於幾個人或排斥他人接近屬於你的朋友圈子。由於朋友的關係而認識別人的朋友,逐漸擴大交友的範圍,這對於你的人生具有學習成長的意義,才是有度量的交友態度。

第六,不可凡事依賴朋友。朋友,尤其是知心朋友,需要互相幫助,但是,如果什麼事都要依賴朋友的幫助,會變成要求得過分,令人有不勝負荷的感覺,日久會使對方產生反感的。想信你對於凡事找你幫忙,自己又不好意思拒絕的朋友,一定討厭之至。自己的事盡由自己來解決,除非無法解決時,再與朋友商量對策。千萬不可隻圖利用朋友,要知朋友幫助你是基於友誼,該懷感激之情,凡事自己試著盡力去做,在必要時才求助於朋友,相信朋友必會樂於伸出援手,助你一臂之力。

不要以為是好朋友就可以隨便說話,有時言辭不當,得罪了朋友,自己猶不知,或是反唇相譏,針鋒相對地造成爭吵,皆是友誼的致命傷。因此,言談不可不慎!

第七,對朋友要多原諒和理解。雖然是好友,可是對於任何事卻不能存有“你會了解我”的想法,假如有這樣的心理,你會失望。省悟自己有錯時,就應勇於認錯,不要以為朋友會了解你,你就可以打馬虎眼地不了了之。朋友不和你計較不是完全由於了解,而是基於寬容,不要以為原諒就是了解。

第八,不要總是問朋友;你會怎麼做?這句話常在朋友間相互的問候,當有事情發生,你不知怎麼解決時,你往往會這樣的問。有事情時與朋友商量可以增進彼此的情誼,商量並不是不好,可是自己一點主見也沒有,隻一味地問人家:“你會怎麼辦?”別人對事也拿不定主意,這種問題有時令人厭煩於回答。

做事情要多用心思,不可敖衍了事,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對自己的行為要負責任,不可將不良的後果推給朋友,朋友也許不見得比你聰明,但可以拿經驗來互相討論,切莫遇有過失就賭氣地說:“算了嘛!”

說秘密話並不是友情之間的特權。心裏有話就應當說出來,表現出一副神秘兮兮的樣子,要說不說的會使人產生反感。朋友之間不應該有秘密,若有就不要提出來迷惑人,況且你說的那些所謂“秘密話”不見得就是無人知曉的秘密啊!

六、與身邊的同學怎樣交談到了學校,我們每天都要和同學在一起,共同學習,共同活動,共同鍛煉。與他們進行交談,是我們每天都要進行的事情,但有的男孩的交往麵卻比較窄,總是隻與個別幾個同學來往,而對於其他同學,他們就是坐在自己身邊,也常常采取視而不見的態度,這樣下去怎麼能行呢?

如果探究原因,就會發現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與那些同學談不攏、合不來。以這種姿態走上社會,對自己開拓事業、實現人生理想是極其不利的。

社會上的人物三教九流,五花八門,我們將來都要有與他們交往的能力,才能為自己開創更廣闊的生活舞台。要想鍛煉自己的這種能力,就必須從現在開始,學會在同學中交到更多的朋友,學會與身邊不同性格、不同誌趣的同學都能談笑風生。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主動、真誠地去接近對方,不卑不亢,以心換心,才能贏得對方的信任與尊重。同時還要盡可能地了解對方,對對方的興趣、愛好、年齡、職業、需要等都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找到雙方共同感興趣的話題,熱烈地交談下去。

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掌握一些社交場合的基本知識與談話技巧,才能表現得更機智、更有風度,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形象。

許多成功人士都有一條經驗之談,就是懂得自嘲的重要性,他們在施展自己的口才時,總是首先選擇取笑自己,而決不輕易取笑別人。

海利·福斯第曾經說過:“笑的金科玉律是,不論你想笑別人怎樣,先笑自己。”我們必須明白,自嘲不僅是自娛自樂的好方式,同時也有效地回避了對別人的口頭傷害,能讓別人在輕鬆的笑聲中愉快地接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