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家教與門風(2 / 2)

現在的孩子,已經遠離了分享。吃水果,都是爺爺奶奶削好了,切成塊,用叉子喂到孩子嘴裏,說:“多吃兩塊,吃完了練琴去!”從過去的捧著一塊饅頭在陽光下玩耍,到現在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們的家庭教育究竟是進步還是退步了?

所謂進步,有社會標準,也有心靈標準。有時候,我們隻欣喜於得到了多少,卻忽略了付出的是什麼。今天的教育,讓孩子得到了豐富的知識,卻讓他們失去了在人群中快樂的能力。

我小時候,在北京的胡同裏,女孩子流行玩扔沙包和跳皮筋。一角錢可以買一大把橡皮筋,一根一根地套起來,連成一根長皮筋。高度從腳踝、膝蓋、大腿一直升到腰間、肩膀,最後跳到“大舉”。那時候,窮有窮的玩法,而且很公平,哪一方輸了,絕對不允許耍賴,誰跳不好誰就得下來撐皮筋。

現在,我們小區裏幾乎每個孩子都有一輛滑板車、一副輪滑鞋。孩子們滑到麵前,彼此打個招呼又散開了。他們擁有的空間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快,卻失去了群體遊戲的環境。滑板車、輪滑鞋給了他們自由奔跑的刺激,卻缺少了大家都必須服從的遊戲規則。為什麼現在的很多孩子沒有合作精神,沒有團隊意識,不注重承諾?因為他們沒有在玩耍中接受服從規則的教育。我童年的時候,跳皮筋、扔沙包,都是和同齡人一起玩,你要是耍賴,人家就不和你玩了。所以,我們會自己解決規則認同的問題。現在的孩子都是好孩子、乖孩子,卻缺失了這種對規則的協商和認同。當所有的孩子都踩著滑板車獨往獨來時,他們怎麼能懂得合作和謙讓呢?

中國有句老話: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言者無二三。這就是生活的常態。如果你一個人如意的事有八九的話,那得有多少人因為你而不如意?每次大學新生入學,我都要跟孩子們講,宿舍裏不可能每個床都靠窗子,也不可能每個床都是下鋪,床跟床之間一定有那麼一點優劣的差別,分到一個不太好的床位,難道這輩子就吃了大虧了嗎?

中國人有個觀念叫“天人合一”,其中的“一”就像是成長中的準繩。當“人”從小孩子開始一天天成長,遇見“一”時,就說明你長“大”了,可以伸出手臂,筋骨強壯,立於大地。當“大”再遇到“一”,你再提升心裏的標準,就是“天”字。“天”就是人頭,中國人信天理、講天良,比社會道德更恒久的法則,就是蒼天跟人心的默契。守住這個大是大非,人才不會因為貪小便宜、犯小糊塗而釀成不可彌補的大錯。

家庭教育是對倫理的認同,也是對規則的認同,讓孩子從小就找到生命的自覺,一種建立在服從基礎上的自覺。為什麼現在的大學生容易和他人起衝突?因為到了念大學時,你再告訴他們什麼叫作規則,就已經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