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初,由美國商人克拉維茨與芝加哥大學曆史學家伍茲領導的考古隊,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以北320千米的地方,發現了一座古墓,他們認為就是成吉思汗的墓葬。他們獲得蒙古政府批準,在古墓地點展開挖掘,但因為遭到大多數人的反對和發掘巾遇到的困難,不得不中止。
蒙古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20世紀90年代初對阿布拉格遺址進行了詳細考察。從2001年開始,蒙古考古學家又與日本國學院大學聯合對遺址進行挖掘,以尋找成吉思汗的冬宮所在。經過挖掘,他們發現了4層建築物的地基,認為這裏可能就是成吉思汗的冬官。蒙古和日本聯合考古隊在蒙古國肯特省德勒格爾汗縣的阿布拉格宮殿遺址上,發現了一個可能是用來祭祀成吉思汗的祭殿,他們由此推測成吉思汗陵墓可能就在方圓12千米內。
盡管到目前為止,關於成吉思汗葬地的確切位置還無法得知,但已經有了基本的線索。通過近些年的研究,學者得出了兩條結論:
第一,成吉思汗葬在肯特山脈南麵的山坡上,在呼和淖爾湖附近,在博格達河的上遊。《蒙古秘史》中所說的不兒罕山正是肯特山的一部分。學者們作了大量的實地考察,研究了地域狀況以及道路能否通過運送靈柩的馬車的問題。考慮了多方麵的因素,最後認定,不兒罕山可能就是肯特山。因為《蒙古秘史》還提供了一條線索,該書中多次提到騰格裏豁河發源於不兒罕山,而騰格裏豁河正是博格達河,博格達河又正好發源於肯特山。
第二,也有可能位於肯特省飲赫爾滿都拉縣境內。境內奴姑恩·奴魯山坡上的網形墓地離飲赫裏河發源地包爾胡爾幹泉不遠,飲赫裏河就是古連勒古河,即起輦穀。成吉思汗生前曾多次來到這裏。《元史》中說成吉思汗家族的墳墓就在此處。“圓形墓地”是不是與成吉思汗墓地有關呢?運用地名學的知識也可以得出證據。“圓形墓地”又稱“沙裏嫩·聖骸”,恐怕也隻有皇帝、大汗敢這麼稱呼了。
但到底成吉思汗陵在什麼地方,至今誰也無法給出確切回答,學者們正在努力,相信使“一代天驕”重見天日那天已經不遠了。
其實,關於成吉思汗到底葬在什麼地方,很多人更關心的是裏麵埋藏的財寶,或者是一些有助於研究曆史的材料,對於我們理解成吉思汗,沒有特別的幫助。倒是他留下的這個謎本身,就足以說明了他的偉大。
幾乎所有的征服者都給後人留下了似乎永遠解不開的謎團。成吉思汗也不例外。他是一個世界級的偉大人物,堪稱人類英雄群倫中最為出色的一個,他的豐功偉業自不暇贅述,其葬地何在就是一個真正的千年之謎!
在蒙古高原之上,誰曾馭千軍萬馬?唯有英雄!誰曾建千秋偉業?唯有英雄!
成吉思汗是英雄中的豪傑。他的人生,是一部傳奇:他的功績,彪炳史冊。試問幾百年後,誰能淡忘曾經改寫草原和中華大地曆史的成吉思汗,誰能忘記曾經地跨亞歐的蒙古帝國?望茫茫草原,那裏隱隱地有鐵騎急蹄的聲音;聽草原牧歌,那裏傳唱著草原英雄的傳世民歌。
成吉思汗有英雄之誌,也有英雄之能。少年時的成吉思汗善於騎射,是草原上有名的射雕英雄;中年時的成吉思汗雄才偉略,是草原上的一代梟雄。他的英雄魅力不僅表現在個人的英雄神武,而且體現在統率三軍的調度自如。
強悍不是成吉思汗成功的關鍵因素,實際上,在更多的時候,他都是一個弱者。無論是蔑兒乞部、泰赤烏部、塔塔兒部、乃蠻部、劄木合、王汗,還是後來的西夏、金國、花剌子模,從實力上說,都比成吉思汗強大。如果把鬥爭看成是簡單的角力,就無法觸摸到曆史運動的真正脈搏。從這位世界征服者身上,我們更應看到的是,他非凡的領袖魅力。
成吉思汗善於發現人才、識別人才,熟知人才的品德、才能,依據人的才識分別使用。成吉思汗的知人之明,使他成為一位從草原上白手起家、統一草原進而雄霸大半個亞洲的君主。從他幾乎貫穿一生的征戰生涯,我們可以窺視他知人善任的品質。
在他手下,那些勇猛果敢的人當上了將軍,那些伶俐的人管理了家屬、輜重營盤、財產和馬群。相反,那些粗魯無知的人則挨了鞭子,被派去放牧畜群。將每個人的職位依據才能而確定,使成吉思汗的事業逐步壯大,日新月異地興旺發達起來,終於成就了席卷天下的龐大帝國。
對木華黎的任用是成吉思汗知人善任的一大表現。1196年,木華黎被父親送給成吉思汗做守門的奴隸,朝夕同成吉思汗相處,漸漸嶄露了頭角。木華黎多年隨同成吉思汗征戰,立下了汗馬功勞,成吉思汗深知他也是個智勇雙全的人物,視他為自己的左膀右臂。在統一蒙古的過程中,木華黎屢建戰功,成為成吉思汗最重要的將領之一。1206年蒙古建國後,成吉思汗封木華黎為左翼萬戶長兼怯薛長,1216年,又命他率領數萬軍隊征遼西。木華黎每次出征必建功立業。成吉思汗賞罰分明,後來又封他為太師、國王,賜誓券、黃金印,許以“子孫傳國,世世不絕”,讓他世世代代把爵位傳承下去。成吉思汗將劄剌亦兒、亦乞列思、汪古等部的蒙古軍約2萬餘人以及契丹、突厥、漢軍等8萬多人劃給木華黎統率,賜給他禦駕才用的九斿白旗,讓他承製行事,將繼續征金的權力交給了他。成吉思汗對木華黎授權之大、信任之深,不但給予了極高的名位,而且給予了實際的領兵、治地的權力,為曆代帝王所不能及,真正體現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坦誠作風。
對博爾術的任用是成吉思汗知人善用的另一表現。成吉思汗與博爾術是少年時期就開始相識的患難之交,數十年來二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成吉思汗熟知博爾術的人品與才能,知道他是一個忠勇智慧的將才,在稱汗後就任用他為護衛隊長,負責自己的安全防衛工作。成吉思汗仇家很多,曾經屢次遭人暗算,為了以防不測,他在被推舉為乞顏部落的汗後,便建立了一支小規模的禁衛軍,稱之為“怯薛”。“怯薛”全是由蒙古的精銳騎兵組成,由於直接負責大漢的安全,責任重大。成吉思汗信任博爾術,便讓他統領負責自己的保衛工作。成吉思汗說:“隻有博爾術親自為他值宿,才能安枕無憂。”這是他對博爾術最大的信任。後來成吉思汗把“怯薛”擴大到1萬人,按照蒙古十戶、百戶、千戶、萬戶的進製組織,依然由博爾術來統領。博爾術“誌意沉雄,善戰知兵”,成吉思汗因此就經常與他討論政事,采納了他提出的不少建議。在眾多人才中,博爾術輔佐成吉思汗成就大業,功績最多、最大。蒙古建國後,成吉思汗按照功績封他為右翼萬戶長兼怯薛長。
許多那可兒、部屬多年追隨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便從他所熟知的人中選拔人才,委以重任。蒙古開國時期,有88人被封為萬戶長、千戶長,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老部下。成吉思汗選用多年忠誠於自己的謀臣兀孫為薩滿教首領,掌管蒙古國薩滿教事務,又根據多年作戰的實際表現和長期觀察,選拔了木華黎、博爾術、赤老溫、博爾忽、速不台、哲別、忽必來、失吉忽禿忽、者勒蔑等一大批將領。為了使下屬能更好地效力,成吉思汗還選派機智有謀略的賢人給弟弟、兒子和大臣等做謀士,他將闊闊出等人委派給母親、幼弟帖木格,將忽難等人委派給術赤,將闊闊搠思等人委派給察合台,將亦魯格委等人派給窩闊台,將者台等人委派給拖雷,將者客委派給合撒兒,使每一個手下,都有智囊參謀。
成吉思汗麾下戰將如雲。他根據每個手下的實際表現,選拔了大批智慧、勇敢、忠誠之士為戰將、大臣,輔佐他成就大業。多次敗於成吉思汗的劄木合總結教訓說:“成吉思汗有眾多英豪為友伴,有73名駿馬般的俊傑為其效忠盡力,如此他怎麼會不所向披靡呢?”
成吉思汗用人的原則是“賢”。他所認為的“賢”,不是世人單單所想的聰明,更包含有品德的因素。成吉思汗認為人首先必須忠誠可靠,其次才是有才能。如果一個人有天大才能,但不忠誠可靠,這種人也絕不能留用。他依據這兩條標準,選用了大批忠誠可靠、有各種才能的賢才。
不裏孛闊是主兒勤部的大力士,在蒙古高原享有“國之力士”的盛譽,他力大無比,在曆次摔跤比武中無人能敵。成吉思汗剿滅主兒勤部後,俘獲了不裏孛闊。不裏孛闊表示願意用自己的力量為成吉思汗服務,但成吉思汗認為他長期追隨主兒勤氏貴族,仗勢欺淩成吉思汗家族,又多次隨其主叛亂,“雖孔武有力卻少忠心”,因此毫不憐惜地處死了這位大力士。蔑兒乞部首領脫脫的幼子蔑兒幹是世所罕見的神箭手,成吉思汗也聽說過他的盛名。術赤擊敗蔑兒乞部後,將蔑幾千擒獲,命其射箭試驗其才,果然箭無虛發,名不虛傳。英雄惜英雄,術赤是神箭手,因此憐惜蔑兒幹的才幹,派遣使者請成吉思汗留他活命。成吉思汗認為蔑兒乞人是死敵,堅決地答複術赤說:“沒有比蔑兒乞部更壞的部落,我們同他們交戰多次,怎能留部主之子活著,讓他重新進行叛亂!你們已經取得了他們的領土,消滅了他們的軍隊,留這個人還有什麼用啊?”於是,術赤處死了蔑兒幹。
由此可見,成吉思汗的用人原則是用人唯賢,德才兼備,而非用人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