斡羅思諸大公的聯軍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其軍隊數量雖然非常龐大,但其組織卻具有封建零散的性質,指揮不統一,每一個侯都各自為戰,同時每一個封建主也能隨意退出戰場。這就導致嚴重的後果。蒙古人發現敵人兵力強盛,主動向後方的草原撤退。欽察人和斡羅思人以為他們害怕而退走了,便(向前)攻擊蒙古人十二天。1223年5月31日,輕敵冒進的加裏奇勇侯率領部分斡羅思聯軍與欽察軍一起,在迦勒迦河與蒙軍主力接觸,兩軍發生了一場大決戰,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迦勒迦河之戰。
在這場有關雙方生死存亡的大決戰爆發之前,斡羅恩聯軍內部卻出現了矛盾,基輔侯是斡羅思聯軍的國王,加裏奇勇侯則是這支聯軍的實際組織者,他曾百戰百勝地打敗過波蘭人和匈牙利人,所以被人們稱為勇敢的人、常勝的人。“兩雄不並立”的原則在需要雙方團結的時候忽然發生了作用,他們二人都瞧不起對方,不知為什麼發生了爭吵,互相之間有些不和。所以,當加裏奇勇侯與欽察軍向蒙古軍隊出擊時,基輔大公竟按兵不動,屯兵於迦勒迦河對岸的高崗上,采用了隔岸觀火、坐山觀虎鬥的幸災樂禍、袖手旁觀的態度。
“在戰鬥正酣時,波羅維赤軍(欽察軍)不支後退衝垮了斡羅斯諸侯結紮的營寨,因此後者無法抗拒韃靼軍。這一戰是十分激烈的,戰鬥既凶猛而又殘酷。但是軍力是不平衡的,因為基輔侯姆斯梯斯拉夫就從不投入戰鬥,他據守迦勒迦河對過的山上以自固,一直袖手旁觀斡羅斯武士隊的覆滅。”斡羅思聯軍被擊潰了,六個大公當場陣亡,加裏奇勇侯和沃倫侯舟尼爾逃過第聶伯河,損壞了所有餘下的船隻,使蒙古軍隊無法渡河,才得幸免於難。而剩餘的軍士則成群結隊地各自逃回家去了。
擊敗斡羅思主力以後,蒙軍包圍了自作聰明的基輔侯的軍營,對他圍攻達三天之久。基輔侯支持不住,被迫乞降,要求蒙古人不要殺死他和他的兩個女婿。蒙古人與基輔侯的使者對天發誓,放其回營。但基輔侯投降後,蒙古人卻違背了自己的承諾,斡羅思的戰士全部被殺死了,基輔侯及其諸王也被捆綁起來,放倒在地。蒙古人在他們身上搭了一層木板,隨後在木板上舉行了慶功宴,諸位大公及其將領在蒙古人的歡笑聲中悲傷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斡羅思、欽察聯軍與蒙古人的第一次大會戰,就這樣以慘敗而告終了。諾夫哥羅得的編年史家寫道:許多的人被殺死了,哀號悲泣之聲遍於城鄉各處。迦勒迦河一役是留在人民記憶中的一件大事,由於在這次的事件以後,羅斯土地頹廢荒涼。
迦勒迦河大戰之後,蒙軍長驅直入斡羅思境內,“沿途無抗者。”之中有一個城市的居民聞蒙古軍至,不能敵,相率執十字架出城乞免死,蒙古軍盡殺之,死者萬人。蒙軍在斡羅思南部肆其殘殺,自第聶伯河進至黑海北岸,一路進軍到克裏米亞半島。1223年底,他們又經過伏爾加河,進入不裏阿耳境內,然後經過裏海鹹海北部,東歸與成吉思汗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