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7章 越來越明朗了(1 / 2)

四月十八日,距三一八清河茶樓火災過去恰好一個月,火災案情分析會在省專案組駐地、南城賓館五樓會議室進行。

參加會議的有省公安廳長兼專案組長江雲龍、省公安廳副廳長兼專案組副組長肖陽、省消防總隊長兼專案組副組長鄭賓,以及專案組下屬各小組負責人。

參加會議的還有,專案組特別調查組向天亮、餘中豪、肖劍南。

會議還邀請了四位當地領導,清河市委書記段仁傑,清河市長陳國華,清河市委副書記張海峰,清河市公安局長謝自橫。

江雲龍首先講話。

“同誌們,經過這段時間的調查,三一八清河茶樓火災複查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案子已基本明朗,現在,由特別調查組成員餘中豪同誌,向大家通報案子的調查情況。”

餘中豪站了起來。

身著新式警服,餘中豪顯得特別精神和英俊,不愧被譽為清河警界的美男子。

在領導麵前露臉,對吃公家飯的人來說,是莫大的機會和榮幸,無數仕途上的瞬間升遷,往往就在這露臉機會裏。

這個榮幸非餘中豪莫屬,肖劍南自認粗人,上不了台麵,何況級別也低於餘中豪,在業務上兩人是競爭對手,互相較勁,而在這種場合,肖劍南隻有往後躲的份。

向天亮更上不了台麵,在特別調查組裏他可以“作威作福”,對餘中豪和肖劍南發號司令,自任組長,當仁不讓,而對對上對下的時候,他必須選擇默默無聞。

“各位領導,下麵由我代表特別調查組,向領導們彙報一下案子的偵查情況,如有不到的地方,請各位領導隨時提出和指正。”

說過了開場白,餘中豪走到牆邊,牆上掛著從特別調查組那裏搬來的黑板。

此時此刻,黑板的左上部分,畫著清河茶樓的示意圖。

“三月十八日晚上七點四十三分,清河茶樓發生火災,對於純木結構的清河茶樓來說,就是一場滅頂之災,火災燒毀了整個茶樓,經濟損失慘重,同時,火災共造成四人死亡一人失蹤九人受傷住院,當時的市火災調查組,在省市有關專家的指導下,做出的調查結論,我個人認為是正確的,火災現場沒有留下任何人為縱火的痕跡,包括我們市刑偵支隊,都對首先起火的二一零和二一二兩個包間進行了反複的偵查取證,得出的結論都是意外起火,二一一號包間的四位死者,屬飲酒過渡,無力自救才被燒死……”

餘中豪首先回顧了火災發生以後,市調查組的調查和結論。

就連向天亮都不得不承認,原來的調查是正確的,幾乎無懈可擊。

二一零號包間是蠟燭碰到窗簾起火,誰都沒有看到是人幹的還是窗外的風幹的,要說責任,可以算到離開了的客人頭上,但更要責怪茶樓工作人員沒有及時處理。

二一二號包間是電線老化起火,責任隻能由茶樓經營者負責,監管消防的有關部門,頂多是一紙通報批評。

“但是,就在火災發生的當天晚上,特別調查組的成員向天亮和肖劍南,正好也在茶樓,當時向天亮同誌就提出了三個疑問,第一,在靠近茶樓的清河裏,離水麵大約一點二米深處,鋪著細鐵絲織成的柵欄網,當晚火災時,有將近八十人包括向天亮,是跳河逃生的,正是因為有了這道細鐵絲織成的柵欄網,跳水的人沒有一個溺水身亡,向天亮知道,清河江是禁止設立任何水下障礙物的,於是他當場詢問茶樓的服務員,服務員說這是五天前鋪下的,說是準備放網箱養魚用的,向天亮認為,那是有人知道有場火災發生才預先設下的,當時水溫不到五攝氏度,河道水深八米,又是在夜晚,跳水逃生的人中大部分不會遊泳,要是沒有這道細鐵絲織成的柵欄網,不知道要溺死多少人。”

江雲點著頭,對段仁傑說道:“這的確是個疑點,小向用的是逆向思維,一般人死裏逃生,先要感謝老天爺多了這道柵欄網,哪會關心為什麼會有這道柵欄網,為什麼這道柵欄網偏偏能救了我的命。”

“是啊……中豪同誌,你繼續說下去。”段仁傑也是不住的點頭。

“第二,那張所謂的內部員工專用樓梯,向天亮也在現場打聽過,是火災一個星期前才搞出來的,他看過殘片,那簡直是世界上最粗糙的木製樓梯,好象是為趕工期而做出來的一次性樓梯,而且把它安放在茶樓的正麵,離著茶樓大門不過才五六米,但這張樓梯的位置,是緊急情況下疏散人員的最佳位置,和鋪設在水裏的那道柵欄網一樣,都起到了救人的目的,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沒有這張臨時樓梯,當晚一百多名客人和工作人員不知道要傷亡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