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問世之日,正是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的熱浪最澎湃之時,此時的石獅一定是忙碌而熱鬧的。
其實,石獅是一本寫不完的書,一出唱不完的戲,更是一個猜不盡的謎,這本書所能揭示的僅僅是冰山之一角,它隻是從一個小小的雄心出發,離真正的彼岸相差尚遠。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盡管來去匆匆,本書還是盡最大可能聚焦了生活在這方水土上的普通人,觸及了這座城市的精氣神。
從某種意義上說,與其說石獅是一座城市,不如說是活躍在中國大地上的一個群落,他們有自己的風俗和語言,保留著天底下最難懂的方言,他們有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表達方式,跟石獅人相處得越久,就越能感受到他們身上散發出來的獨特氣息。
我喜歡他們的性格,正如有人曾說,沒有石獅人不敢說的話,沒有石獅人不敢做的事,也沒有石獅人不敢承擔的後果。難能可貴的是,財富的幾何增長並沒有銷蝕石獅人的團結進取精神,無論遇到什麼起落,他們照樣大口喝酒,大聲說笑,大步前行,聽不到一聲自怨自艾。
我尤其欣賞且感動石獅人的樂觀與豁達,“成敗不必在我,但操之一定在我”是這裏每一個人的信念。實際上,在寫作的過程中,正是這種看不見的力量使我一次次渡過了技術上的難關。
在石獅的短暫日子可以看做是我人生的一次奇遇,同樣,在這個充滿戲劇性和意外的地方,石獅人以其特有的方式向我展露了一方水土的襟懷與風采,因此,我要真心感謝遇到的每一個石獅人。
在這裏,我要感謝接受過采訪的每一個石獅人,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蔡友謀老師專門為我裁好了幫助寫作的小紙條,盡管講普通話對他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無論我何時打擾,他都開門納客。阿鋅,一個生於20世紀70年代的年輕人,第一次見麵他就開車帶我深入民間,他的熱情幾乎使我難以承受,當然,我們現在已經成了好哥們。還要感謝小胡和他的朋友們,正是在他們每天晚上聚會的據點,我開始一點點彙聚對這座城市精神層麵上的理解,實際上,每當我進行不下去的時候,想想這些年輕的麵孔就行了,他們天生的豪放與樂觀一次次給我傳遞著力量。
感謝市委書記黃源水在百忙之中閱讀了書稿,並提出了寶貴的修改意見,感謝宣傳部的所有人以及李麗月部長,他們幫助我完成了所有的采訪,希望沒有太辜負石獅人的期望。
還要感謝都是新華社出身的蔣耀波、朱幼棣老師,他們多年曆練形成的大局觀常常使我眼前一亮。感謝財經作家吳曉波老師,他對本書結構的指導使我決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最終完成了寫作。感謝從未謀麵的郭碧良女士,她15年前描寫石獅的書是我了解這座城市最便捷的入口,也為本書的內容創作提供了珍貴的曆史素材。感謝所有記錄過石獅的記者和作家。感謝《石獅日報》總編餘光仁老師,他為我的調研提供了盡可能的生活上的幫助。感謝藍獅子財經出版中心的編輯崔璀和葉讚,以及中信出版社的沈家樂,他們是本書最後的守護者。還要好好地感謝凡凡姐,她給我的關心與扶助,已經不能用一兩句話來表達了。我還要對老爸老媽說一聲謝謝,他們一直在杭州默默陪我度過了寫作中最艱難的時刻。
回首剛剛過去的半年,石獅是一個難忘的地方,一個感情黏稠而又勇猛精進的地方,我甚至有點害怕遭遇這裏的鄉情與友情,這種難以言說的情感常常會讓人不經意地想起很多已經逝去的美好回憶。
最後有一個心願,希望這本書通過對這座城市的一個曆史片段的梳理,可以成為人們了解閩南、走進石獅的通道之一,因為對閩南這塊熱土來說,更多的好戲還在後頭。或許文本並不重要,它的真正意圖隻是在於“解釋過去,馳想未來”,石獅之謎的答案還是見仁見智吧。
屈波
2008年10月9日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