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聽懂了老先生的心事,我也像老朋友一樣明確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綜合如上的情況,我看兩個年輕人複婚的可能不是沒有,而且可能性很大。一來,兩個人的吵架,也許正是緣未盡,如果情斷意絕,如果緣分已盡,也就沒有架可吵了。二來,兩個人至今都沒有再談戀愛,都沒有再婚,也很可能是舊情未斷。
但是,有一個前提是必須的,那就是要順其自然。就是說,不要有太多的外力,不要讓雙方看在老人的份上,尤其不能讓當兒子的為了老爸而複婚。也就是說,不論複婚與否,都要順其自然,都要取決於當事人雙方自己,都要取決於當事人雙方的心靈成長。如果有了心靈的成長,如果情緣依然在,那麼,兩個人複婚就是開始了新的生活,就有了新的生活方向。反之,如果過多的外力作用,比如為了孩子而複婚,為了老人而複婚,當事人雙方卻沒有心靈的自我成長,那複婚不過是重複過去的故事,必然會舊病複發,會故態複萌。果如此,豈不是讓所有的人再次受傷?
總之,婚姻是兒女自己的事,結婚自己做主,離婚自己做主,複婚當然也要自己做主。如果父母過多的幹預,不僅剝奪了孩子們自我成長的機會,還會把原本可能的複婚給弄砸了,沒有幫上忙反而添了亂。您說是不是呢?
老先生聽到這裏,一個勁兒地點頭:是的,是的,我已經弄砸了,我已經添亂了。一個是那次給孫子姥爺的那個電話,一個是那次看到那個男的與孫子媽媽同來我的過敏反應,都是我給他們添了亂。
見老先生有所反思,我繼續說道:何止於此?兒子作為婚變的當事人,心態正處於不平穩的狀態,需要有人幫他沉靜下來反觀自己過去的婚姻。可是,您這位老爸如此焦灼的心態,在和兒子的交流溝通中,除了火上澆油,除了讓兒子更心煩意亂,能傳遞給兒子多少有益的信息,能提供給兒子多少有益的幫助呢?
還有,您作為老爸,茶飯不思,愁眉不展,豈不是都會成為兒子沉重的心理壓力?您的兒子又是孝子,來自老爸的這種心理壓力怎能不影響到兒子的選擇?如果兒子真的隻是為了老爸而選擇了新的生活,那麼,不管是複婚,還是再婚,都會埋下新的隱患。您想是這樣嗎?
心靈跨越:該放手時就放手
老先生也意識到,自己這樣糾結與兒子的複婚會有潛在隱患,不再絮絮地訴說自己心裏的糾結,抬頭看住我:那我該怎麼辦呢?
正當此時,我想到了一個關於猴子的故事。
據說,在南亞地區,人們有一種捕捉猴子的方法很巧妙。獵人在椰子殼上挖一個小窟窿,窟窿的大小恰好能讓猴子空著手伸進去,卻無法撂成拳頭拔出來。然後,他們把椰子殼或者拴到樹上,或者固定在地下,再往裏麵放一些猴子愛吃的食物。然後,他們躲得遠遠的,靜候猴子上鉤。不久,就有猴子聞香而來,把手伸進了那個小窟窿。但是,本來空著的手掌,可以直著伸進窟窿裏,抓住東西攥成拳頭後就膨脹了許多,怎麼也無法拔出來了。這時候,獵人來了,猴子伸進椰殼中緊緊抓著食物的手,最終也不知道放開,於是自己難逃厄運了。
聽了上麵的故事,不用我再多說一個字,老先生就醒悟地自言自語:對,放手,就得放手不管了,兒孫自有兒孫福,管那麼多幹什麼?
我表示了對老先生的讚同:兒女的事兒,該放手時就放手,這樣,您首先解救了自己,首先從內心深處解脫了自己。更重要的是,一旦您有了這樣的平和心態,就會影響兒子也平穩了心態,不再衝動,不再吵架,他們雙方也就都有了一個自我心靈成長的時間和空間,也就都會對自己的未來生活有理性而成熟的選擇。至於最終結果嗎?還是那句話,順其自然,讓時間來做判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