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輪轆轆、馬蹄聲聲,漫天的塵土之中一隊人馬沿著古道蜿蜒而行,旌旗如雲,戈戟如林,前不見頭,後不見尾,如同一條黑龍一般。
密密麻麻的旌旗之中,一杆“秦”字大旗顯得格外惹眼。大旗之下,數十名秦將簇擁著一名身材魁梧的將軍,隻見此人三十多歲模樣,方臉大耳,濃眉密須,虎背熊腰,一雙虎目之中神光炯炯,不怒自威。
此人就是大秦征燕大軍主將辛勝,而且由於此次征燕被賦予重望,被秦王擢升為左更,位在大庶長之上。
對於此戰,辛勝的心情還是比較輕鬆的。
這一戰,原本就不應該有的。當初王翦為主將,他和李信為副將,三人統率十萬大軍殺得燕、代二十萬大軍丟盔棄甲,一路勢如破竹,橫掃燕地,燕軍幾乎毫無還手之力,不過幾個月的時間便被殺得逃到遼東苦寒之地,燕王姬喜不過帶著萬餘殘兵敗將躲入襄平城。
原本想要一鼓作氣掃平襄平而回,然而大王急著趁著連破韓趙燕的氣勢,迅速將魏國拿下,隻留下李信率三萬大軍繼續追擊燕王姬喜和那個該死的姬丹。
辛勝心裏都明白,大王一向看好李信,這是要讓滅燕的大功留給李信,增其軍功,再升其軍爵,以達到製衡王翦父子的效果,畢竟王翦父子近年來風頭太勁,功高震主終究不是好事。
隻是他心裏委屈的是,同為秦將中年輕一代,憑戰功和實力,他辛勝絲毫不遜於李信,偏偏這好事就落到了李信的頭上,而他隻能命苦的繼續做王賁的跟班,跟在王賁後麵去伐魏。
然而就在大軍即將攻到魏都大梁城下的時候,喜訊卻自天而降,李信這個華而不實的家夥居然被姬丹憑著區區五千殘兵大敗,三萬秦軍虎狼之師幾乎全軍覆沒,他自己也將命留在了襄平。
爛泥就是爛泥,再怎麼扶也上不了牆。這真是夠諷刺的,昔日他們率十萬秦軍殺得二十萬燕代之軍毫無還手之力,斬敵十餘萬,自身損傷不到一萬。此次卻被燕軍打了大翻身,聽說燕軍斬殺秦軍兩萬多人,損傷不過千餘人。
更夠諷刺的是,製造這場奇跡的大勝的居然是姬丹。姬丹的作戰指揮能力如何?在他的印象之中,除了在燕軍敗逃之時強令虎衛軍斷後死拚之外,再無印象。而且那場死拚的結果就是兩萬虎衛軍被秦軍的強弩射殺得幹幹淨淨,就是姬丹本人也差點被孔剛斬殺,幸得燕將狗屠救出才保住性命。就這麼一個無勇無謀的統率,居然能讓李信陰溝裏翻船,簡直就是丟人丟到姥姥家了。
不過辛勝心中鄙視歸鄙視,但是並不意味著就此輕敵。他從來就是個穩重的指揮者,在將對手擊敗那一刻之前,絕對不會在藐視任何對手。
辛勝一心矢誌要成為王翦、白起、蒙驁那樣的名將,對四周異族的信息收集不少,知道此時高夷人各部落逐漸被高德所統一,而草原民族每年深秋之際要舉行祭天儀式,所有部落人員都將雲集在一起,此時也正是舉族發動戰爭的絕佳時刻。
就在他征集大軍之前,便已準備了一招驅虎吞狼之計,派人千裏加急送出帛書到高德手中。
這是一招一石二鳥的絕毒之計,不管高夷人和燕人誰勝誰負,他都將坐收漁翁之利,隻要輕鬆收拾掉另外一方即可。這樣既平定了燕國,還讓高夷人元氣大傷,解除了邊患,畢竟遼東遲早要成為大秦的土地。
當然,奇跡隻會出現一次,他不認為姬丹能抵擋住數萬高夷騎兵的進攻,屆時他隻需在姬丹被高夷人收拾掉之後,再輕易的將高夷人堵在長城之內聚而殲之即可。
大軍每日行五十裏,不快不慢,太慢則容易降低士氣,太快則易使將士疲勞,按此行程計算,大概要一個多月之後才能抵達遼東。
而那時,高夷和燕人的戰爭也該接近尾聲了,他隻需收拾殘局即可。
想想如此輕鬆愜意的戰爭,簡直就是天賜的刷戰功的絕佳機會,李信這個廢物居然打得把命都丟了,辛勝心中忍不住想笑。
大軍逐漸行至邯鄲境內的時候,突然數騎自後軍飛奔而來:“辛將軍!辛將軍……”
辛勝轉過頭來,見來騎穿著均為宮內侍衛裝束,心頭一凜,急令大軍停下。
隻見那幾名宮內侍衛氣喘籲籲的奔近前來,見到辛勝立即翻身落馬,辛勝也急忙下馬迎了上去。
“辛將軍,傳大王詔令:此次伐燕事關重大,特令大公子隨軍征戰,以助軍威。目前太子已到韓地,請將軍稍緩行程,在邯鄲城休憩十日,待大公子駕到,再一同出征。”
又一個來刷戰功的!
辛勝心頭一陣苦笑,隨即又湧起一絲喜悅。畢竟這大公子不出意外的話就是未來的儲君,把大公子伺候高興了,自己的前途必然無量。
“兩位辛苦了,請代辛某回大公子,我等大軍在邯鄲恭候殿下大駕光臨,請殿下慢行,保重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