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整頓軍製(2 / 2)

六千餘名燕軍分別編成虎衛軍、豹衛軍、天狼騎、飛狼騎、戰狼營和神狼衛。

原本為半重半輕的三百天狼騎,改為重騎兵,他們所用的依舊是彎刀,但是身上穿的卻是厚重的青銅盔甲,這些青銅盔甲大都趴自於秦軍之身,但是青銅甲這東西,即便在裝備極其精良的秦軍之中也不過兩千餘副,正好用來裝備天狼騎。其中部分青銅甲被回爐重煉,打造馬甲,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重騎兵。

除了配備彎刀、銅甲和馬甲之外,每人背上再負三枝短矛,臨近敵軍之前,先用短矛投射,再利用強大的衝擊力碾壓和衝垮對手的陣型,擊潰敵軍的士氣。

天狼騎仍由南宮塵雪所統率。

此戰之中,繳獲秦軍馬匹足足達萬匹,不過姬丹看得上眼的不過兩千匹七尺以上以上的戰馬。不過能選出兩千高達七尺以上的戰馬,也足見秦人的兵強馬壯了,畢竟燕地也是產良駒,但是在襄平城中不過精選出三百多匹。

這些戰馬在秦軍手中不過是運輸將士的腳力,但是在姬丹手中卻發揮出了數倍的威力。除了配備天狼騎一人雙馬之外,剩下的一千七百多匹戰馬,被姬丹用來裝備輕騎——騎信所統率的七百飛狼騎。

重騎的作用是利用巨大的衝擊力對敵軍發動坦克一般的碾壓式攻擊,衝散敵軍的陣型,特點是高防和高衝擊力。而輕騎的作用則是利用速度對敵軍進行奇襲,特點是速度快、機動靈活。

所以飛狼騎也是一人雙馬,其中一馬稍有疲累,立即換另外一匹馬,保持馬速。騎兵們個個身穿輕便的皮甲,手執長戟,腰挎弩箭,可利用馬的衝勢對若是敵軍發動衝擊,也可利用馬速對敵軍進行襲擾,幹擾敵軍。

而配備天狼騎剩下的厚重青銅盔甲,則被用來打造重甲步兵——戰狼營。戰狼營八百,人人身穿青銅重甲和頭盔,手持長戟,手持大盾;既能陷陣,又能防禦,進攻為鋒矢之陣,防禦為龜背之陣;每人也配備一馬,不過不是戰馬而是馱馬,用來馱重甲重盔和大盾,臨戰之前再披甲執盾上陣;由燕國第一猛將狗屠所率領。

另兩百禁軍護衛王宮,又精選五百人編為神狼衛,由鞠燕所統領,護衛燕王之安全,即燕王親衛隊。

餘下四千餘人,編為兩隻混合軍:虎衛軍、豹衛軍,分別由鞠武和樂開所率。

除了整頓軍隊編製,姬丹又仿照漢製,將燕國混亂的軍銜製進行整理:

一等軍銜: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

二等軍銜:前、後、左、右將軍;

三等軍銜:征東、征西、征南、征北將軍;

四等軍銜:鎮東、鎮西、鎮南、鎮北將軍;

五等軍銜:安東、安西、安南、安北將軍;

六等軍銜:平東、平西、平南、平北將軍;

七等軍銜:雜號將軍,如鷹揚、橫野、折衝、破虜、討虜、奮武等,凡不在前六等之列的將軍稱號,皆為雜號將軍。

再往後依次是:牙門將軍、偏將軍、裨將軍、中郎將、校尉、軍司馬、軍侯、屯長(百人將)、隊率、什長、伍長等。

拜樂開為前將軍,拜鞠武為左將軍,拜騎信為征西將軍,拜南宮塵雪為鎮北將軍,拜狗屠為鎮東將軍,鞠燕為平東將軍。

其餘各軍,軍司馬及以下軍職均由各部統帥自行任命和提拔。其中天狼騎、飛狼騎、戰狼營和神狼衛,因其由軍中精銳組成,故即便普通士兵之職也與隊率同級。

至於內政,主要以重建南城、安頓百姓、穩定城中治安為主,秦軍此次陰溝翻船,以嬴政的脾性必然再派良將率大軍再次來攻,沒有太多的時間讓他來折騰內政,主要依舊以整頓軍隊為主。

雖說此次僥幸贏了李信,主要與李信的輕敵和急於赴魏搶功的心情有莫大關係,否則李信若是求穩,將襄平城圍幾個月,耗光城中的糧食,姬丹就隻有坐以待斃了。

下一次,秦王會派誰來,會派多少軍馬,尚不清楚。但是可以確信的是,這一次來的秦軍將領的軍事能力絕對不會弱於李信,再次派來的秦軍將會更多更凶猛。燕軍是否能堅持得住虎狼之師的進攻,形勢絲毫不容樂觀。

即便天要亡我,我也要逆天而戰!

姬丹臉上的自信和從容是燕人士氣和戰意的來源,天狼神的傳說已經深入人心,區區秦軍再厲害也不過一群凡人,怎抵得大王有天神相助?

從李信兵敗的消息飛往鹹陽,到嬴政派兵遣將攻打襄平的命令下達,再到秦將集結大軍,準備糧草輜重一應物資,然後千裏迢迢殺奔遼東,沒個兩三個月的時間是不可能殺到襄平城下的。

然而姬丹和燕人不知道的是,率先殺奔襄平而來的不是秦人,而是異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