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諂媚的笑道:“恭喜將軍,賀喜將軍,姬丹此次是在劫難逃了,明日的此刻,將軍就可收到姬丹的人頭了。”
李信微微一笑,沒有說話,而是目不轉睛的盯著對岸。
一個頭戴鬥篷的白色身影自船艙之中走出,朝蘆葦蕩中看了一眼,又繼續朝岸上走去。
雖然遠遠的看不真切麵目,但是那婀娜多姿的身段卻已足以讓李信心猿意馬起來。
***************************
襄平城,燕王臨時王宮。
雖然說是臨時王宮,倒也回廊曲折、飛簷走壁,顯得富麗堂皇。
寢宮之內,地麵鋪著溫軟的地毯,正中放著一個大火爐,爐中的木炭燒得通紅,使整個寢居之內溫暖如春。
燕王姬喜跪坐在臥榻之上,臉色陰晴不定,眉頭緊蹙。在他的左側,跪坐著一個二十三四歲的青年,肌膚雪白卻明顯帶著病態,雙目無神,神色略帶疲倦,一副縱欲過度的慘綠少年模樣。
燕王有四子:丹、雲、衝、毅。姬丹為長,二十八歲,文武全才,本是姬喜最看重的兒子;姬雲為次,二十四歲,喜淫好色有其父之風,但是陰險狠辣,善於謀心;姬衝為季,年方二十,性格魯莽而好戰,精於武藝;姬毅為末,年方十八,性格與姬丹相近,允文允武,娶得相國劇越的女兒為妻。
姬喜原本是對姬丹賦予厚望的,姬丹刺秦他雖然未明確支持,但是如此姬丹的行動是不可能不知道的,視而不理就是最大的支持。
隻是成王敗寇乃是千古不變的道理,若是荊軻能刺死秦王讓秦國大亂,使燕國躲過被攻伐的命運,或者能像昔年魯國大將軍曹沫一樣挾持嬴政退兵讓地,他就會考慮提前退位給姬丹,自己在王宮之中安享天年。
然而隨著荊軻刺秦失敗,嬴政勃然大怒,派王翦和李信兩人率十萬大軍伐燕,攻下燕地三分之二的國土,僅剩遼東一郡。而且秦將李信仍一副姬丹不死秦軍不休的勢頭,一路追殺到了遼東。眼看大燕數百年基業就要毀於一旦,姬喜感到一陣絕望,心中轉而遷怒於姬丹,將國破城失的責任全部歸咎於他身上,不讓他入襄平城。
秦軍數萬鐵騎雖然止步於衍水河畔,卻並未停止進攻的步伐。據探子來報,李信召集遼東的工匠,正在大肆造船,不日即將渡河而來,這讓他徹底崩潰了。
秦軍兵鋒三萬,個個都是悍勇之士,更有令天下諸侯聞風喪膽的秦弩和各種無堅不破的攻城利器,而他在襄平城內不過萬餘士氣低迷的殘兵敗將。襄平城高不過五丈,秦軍一旦渡河,就地製造雲梯等攻城利器,以秦軍的凶猛恐怕不用十天時間,必定城破人亡。
絕望之際,他再次派人緊急求救代王趙嘉,然而被王翦和李信殺得魂飛魄散的趙嘉哪裏有出兵的勇氣?送信者給姬喜帶來的隻是一封趙嘉的親筆書信,一個令秦軍退兵的毒計。
這個毒計,就是割下姬丹——燕王姬喜的親生兒子的人頭進獻給李信,讓李信退兵向秦王複命。秦軍破燕為姬丹而來,當然要讓姬丹來承擔這個惡果,這就是趙嘉給他的妙策。
這個退敵的妙計讓姬喜遲疑了許久,終於想通。
從荊軻失手的那一刻起,姬丹的命也注定要交給秦王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不複還的不隻是壯士荊軻,還有太子姬丹。
與其舉國與姬丹共同葬送在秦軍的強弩之下,不如犧牲他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