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廣告策劃實戰篇:城市形象工程(2)(1 / 2)

城市形象的影響力

1996年5月,聯合國城市國際會議公布的兩份研究材料指出,城市是第三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事實業已證明,“發展中國家金融、經濟和社會的前途首先取決於城市今後的快速發展。”另外,96年世界人口狀況的報告中著重指出:集中了人類創造和社會組織最高形式的大城市,本身就為發展開辟了道路。

全球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1900年時11座,眼下已達257座,並且出現了區域性的城市群。如日本,從東京到大阪之間,有近百個大小城市,形成了東海道城市帶;在美國,從波士頓到華盛頓構成了縱貫四個州,長達920公裏的巨大城市帶,該地區擁有4200萬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20%。對國際經濟的影響巨大而尤為世人而關注的,是在歐、亞、北美等地還產生了跨國界的區域性城市群落。如西班牙的巴塞羅那與法國的盧茲、蒙彼利埃形成了一個經濟繁榮的三角地區;荷蘭的馬斯裏赫特、比利時的列日和德國的亞琛則建立起另一個繁榮的三角地區;在亞洲,進入90年代也出現了令世人矚目的“增長三角”,它們是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南端同新加坡相鄰的柔佛州和印尼的巴旦島構成的新經濟圈。顯然,這些新興大都市、城市群落帶成了經濟最活躍的地區,為下一輪產業革命蘊蓄了新的衝擊力。

許多經濟學家、計劃者和政治家都認為,作為經濟發展的動力,一些成功的城市的地位,甚至已變得比那些舊式的單一民族的獨立國家重要得多,如果管理得好,一座城市可以擁有一國經濟很難取得的內聚力和發展前景。巴那馬市市長、城市地區經濟學家帕斯卡爾·馬拉加爾斷言:“將來對世界上的多數人來說,區別他們的主要標誌是城市而不是國家。”至少在目有的歐洲,全球化的力量正使城市變得比國家更重要。

美國矽穀,作為新興的高科技工業城市,可以說是城市管理企業化的典範。40年前,這個從聖何塞通到舊金山的狹長穀地隻是加州的一處默默無聞的農作區,但是,自從惠普公司在此創業以來,現在已成了擁有7000家電子和軟件公司的絕對稠密的工業城市。今天,全世界最大的100家高科技公司有1/5把總部設地在矽穀,它吸引著全世界一流的公司、人才,美國的600家風險資本公司,至少有一半在矽穀。在過去4年中,風險資本家把大約55億美元投入矽穀進行技術開發,占到美國全部信息技術投資的37%。在那裏,由人、創意、金錢及多樣的組合形式融彙在一起,這是一個充滿了競爭活動的獨特的“生態係統”。1996年,矽穀平均每5天就有一家公司持牌上市,每24小時增加一個新的百萬富翁。它們創造了5萬多個新的就業機會,而工資是全美平均數的5倍!

我國近600座大中小城市,它們的城市形象定位卻大有趨同這勢。據國家有關方麵測算,我國中部和東部城市產業結構相似率達93.5%,西部與中部城市產業結構相似率達97.9,全國各省區城市產業結構相似率為90%以上。一位專家瀏覽長江流域部分省市“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吃驚地發現重慶、湖北、浙江、安徽、江蘇和上海各自發展的第一支柱產業無來例外,全是汽車!如果中國的城市都成了“底特律”,那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局呢?

城市麵向市場,應該各有定位。但是,計劃經濟時代傳統的觀念依然居上風,對城市發展,往往重硬件規劃,輕軟件策劃;重工商建設,輕人文環境。就象國外專家所批評的那樣,多年以來,是常見的城市發展策略都是一個龐大的項目,這個項目往往是在政府或大公司的資助下建造的一個什麼“中心”或高層辦公樓群。結果卻極可能成為空殼市場。

附錄世界著名城市的形象

巴黎:城市規範的典範

巴黎的城市規劃總曾作為學術界的典範:市區道路骨架為6條環線及其通向各方的放射線。巴黎的舊區保持了風貌建築的本色,基本沒有大的新建築,如六區為拉丁區,建築物基本都是大坡頂;拉迪方斯區是新區,基本都是現代高層建築,並多采有伯光亮派的玻璃幕牆;塞納河右岸是商業區,左岸拉丁區集中了科學研究機關和高等學校;工廠區多在北部效區,以汽車、飛機、電器、化學工業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