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曆史時期,鄧小平首先帶領我們黨糾正“兩個凡是”,開展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大力倡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鄧小平指出,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實質就在於是不是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要求分清什麼是“真高舉、假高舉”。正是在鄧小平的倡導和推動下,我們黨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正確總結建國以來的曆史經驗,科學評價毛澤東的曆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指導意義,堅持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
鄧小平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深入認識“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來解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新問題,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作出了曆史性的貢獻,對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開拓馬克思主義新境界作出了曆史性的貢獻。
鄧小平指出:“中國搞社會主義走了相當曲折的道路。二十年的曆史教訓告訴我們一條最重要的原則:搞社會主義一定要遵循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也就是毛澤東同誌概括的實事求是,或者說一切從實際出發。”為此,鄧小平在開辟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的過程中,從以下幾個堅持上保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全麵貫徹。第一,堅持從實際出發,走自己的路,破除僵化的社會主義模式觀念,確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概念;第二,堅持實踐第一觀點和群眾路線,尊重實踐,尊重群眾,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和統一思想;第三,堅持“三個有利於”的判斷標準,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勇於創新,開拓前進,破除抽象談論社會主義的曆史唯心主義觀念;第四,堅持“照辯證法辦事”,反對形而上學,真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解放思想永無止境,實事求是要一以貫之。隻有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中才能真正高舉馬克思主義,做到堅持馬克思主義;隻有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中才能真正發展馬克思主義,推進馬克思主義不斷與時俱進。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的堅持和發展,來源於他的哲學智慧,來源於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把握和運用。
三、鄧小平理論的精神實質
鄧小平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集中體現在他創立的鄧小平理論科學體係中。研究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的堅持和發展,不能不研究鄧小平理論。當然,這裏主要從總的方麵即從鄧小平理論的精神實質來分析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問題,具體的分析將在下兩節展開。
1.鄧小平理論的科學涵義
我們認為,分析鄧小平理論的精神實質應先從鄧小平理論的科學涵義入手。因為鄧小平理論的科學涵義是對“鄧小平理論”這一概念的基本界定。通過這一基本界定可以為我們分析鄧小平理論的精神實質指明方向,而且可以說,鄧小平理論的科學涵義已經集中概括了鄧小平理論的精神實質。
“鄧小平理論”這個概念,是江澤民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正式提出來的。在此之前,黨的十三大提的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黨的十四大提的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反映出鄧小平理論有一個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我們黨對鄧小平理論的認識也有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
“鄧小平理論”這一概念,言簡意賅,具有深刻的科學涵義。江澤民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黨的十五大通過的黨章指出:“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引導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前進。”
這兩處表述,實質完全一致。不同的是,前者高度概括,後者有所展開。綜合起來分析,“鄧小平理論”具有以下科學涵義:
第一,鄧小平理論的科學基礎。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表明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繼承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優良傳統和基本經驗,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緊密結合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際,堅持反映時代特征和世界發展趨勢,揭示了鄧小平理論的科學性基礎。
第二,鄧小平理論的理論性質和曆史地位。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表明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揭示了鄧小平理論的馬克思主義性質;同時表明鄧小平理論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曆史地位和作用,相對於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第三,鄧小平理論的創立主體。鄧小平理論的創立主體是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但鄧小平是這一主體的主要代表,鄧小平是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創立者,鄧小平對這一理論的創立作出了曆史性的貢獻。
第四,鄧小平理論的價值和作用。鄧小平理論引導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前進;在當代中國,鄧小平理論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這是鄧小平理論的價值和作用的高度概括。
第五,鄧小平理論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關係。鄧小平理論的理論性質和曆史地位,本身就包含著鄧小平理論同馬克思主義的關係,即繼承和發展的關係。鄧小平理論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直接反映了鄧小平理論同毛澤東思想的關係。
在上述科學涵義中,鄧小平理論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關係是最基本的涵義,它貫穿在其他涵義中,貫穿在鄧小平理論科學體係中。從鄧小平理論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關係中,我們可以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鄧小平理論的精神實質。
2.鄧小平理論的精神實質
鄧小平理論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關係,是一個大問題,也是一個重要問題。這個問題的實質是揭示鄧小平理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與發展、繼承與創新的關係。這是鄧小平理論的最基本最深刻的涵義,是鄧小平理論的精神實質。
理解鄧小平理論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關係,最主要的是要搞清楚它們在本質上是繼承與發展的關係,是堅持與創新的關係。因此,既要強調鄧小平理論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一脈相承性,又要強調鄧小平理論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開拓創新性,不能把鄧小平理論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割裂開來、對立起來。
把握了鄧小平理論的精神實質,我們才能真正懂得:在當代中國,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統一的科學體係。堅持鄧小平理論,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就是真正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旗幟。
把握了鄧小平理論的精神實質,我們才能真正懂得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鄧小平理論的主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同中國社會主義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的獨特創造,是紮根於中國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豐富和發展。
鄧小平理論的精神實質就是指對馬克思主義的堅持與發展,它像一根紅線貫穿於鄧小平理論的整個科學體係。鄧小平理論的精神實質也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每一次曆史性飛躍、每一個理論成果,都體現了對馬克思主義的堅持與發展,所不同的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縱向發展的多樣性,而這種多樣性又是由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的曆史階段性所決定的,是由每一曆史階段的主題和所要解決的根本任務決定的。毛澤東思想主要形成於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那時的主題是如何進行革命鬥爭,根本任務是奪取政權,如何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變成社會主義的新中國。鄧小平理論主要形成於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曆史的主題是建設社會主義,根本任務是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可以說,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都有各自的特征,具有不同的個性,但是任何個性中都內涵著共性。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都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革命、建設不同曆史階段中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不同曆史階段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貫穿於兩大理論的共性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堅持與發展。離開這一共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鏈條就會中斷,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就不可能繼續下去。正因為如此,人們把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視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時間發展鏈條中的上下環節,認為毛澤東思想是“上篇”,鄧小平理論是“續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又可以說是新的“續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必將繼續下去,我們有理由相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續篇”必將繼續寫下去。這一切,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質――對馬克思主義既要堅持更要發展、既要繼承更要創新、既要一脈相承更要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