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原則堅定性與方法靈活性的統一(3 / 3)

事物的多樣化發展要求切實反對那種不區分具體情況而采取“一刀切”的思想方式和工作方法,也就是反對不分差別的削足適履的做法,明確因地製宜,變通行事,一定要從本地區、本部門和本單位的實際出發,將中央和上級的政策與自身的實際結合起來,創造性地貫徹上級的精神。

4.事物波浪式、螺旋式發展的必然要求

世界上的事物,因為彼此之間是對立統一的,所以它們的運動、發展,都是波浪式、螺旋式發展的。就事物發展的總趨勢來講,是前進的、上升的,但是事物發展所經由的道路卻是曲折的,甚至在發展過程中還可能出現暫時倒退。事物的波浪式、螺旋式發展就決定了我們在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必須把原則性和靈活性有機結合起來,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和曲折,都要堅持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樹立將革命進行到底的信心和決心,不屈不撓,這就是原則性;同時,我們也要對前進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難曲折有清醒的認識和足夠的估計,並根據實際鬥爭需要和主客觀條件與可能,采取靈活的鬥爭策略,自覺走曲折的路,有時為了前進甚至要主動後退,這是實現原則性所必需的方法的靈活性。

三、原則堅定性與方法靈活性統一的關鍵

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統一,是我們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那麼,怎樣才能實現二者的高度統一呢?要實現原則堅定性與方法靈活性的高度統一,就必須做好“結合”這篇大文章。這是堅持原則的堅定性與方法的靈活性相統一的關鍵。在實際活動中,隻有把原則的堅定性與方法的靈活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夠既保持堅定正確的前進方向,又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采取符合實際的政策、方式和方法,紮紮實實地搞好各項工作。

做好原則堅定性與方法靈活性的結合,首先必須“吃透”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隻有認真學習、掌握理論,才能正確地分析和把握實際;隻有“吃透”了政策策略的精神實質,才能談得上靈活運用和創造性貫徹執行,也才能做到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其次,要做到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還必須正確把握實際。隻有正確地把握了實際,才能因時因地靈活地執行政策。隻有符合客觀實際及其規律的靈活,才是真正的靈活。最後,要做好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結合,還必須充分發揮主體的能動性。政策執行的得力與否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於主體能否在原則性與靈活性之間“左右逢源”,把二者恰當地結合起來。

鄧小平在長期的領導實踐中,非常重視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在他看來,沒有原則性,就失去了大局觀念,不服從大局,就無原則性可言。中國的大局就是集中力量進行現代化建設,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該在這個大局下行動,不管以何種理由破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工作的,都是沒有原則性的表現。但隻有原則性,沒有靈活性,就不會創造性地執行黨的政策,就隻能生搬硬套別人的經驗,就難以跟上形勢的發展。隻有把原則性和靈活性有機地統一起來,才能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

做好原則的堅定性與方法的靈活性的正確結合,特別要掌握好一定的度,把握好恰當的分寸,注意火候。鄧小平在解決這一問題上,既不把原則當作僵化的教條去死守,走隻講死板原則而忘了靈活性的極端;又注意避免無原則“靈活”,走濫用“策略”,隨意“變通”而出格的極端。鄧小平多次講過認識問題、處理問題都要實事求是,恰如其分,不能過頭。對拿不準的問題,不要匆忙做結論。對人對事的處理不要絕對化,要留有餘地等。正是恰到好處地把握了這些度,才使得鄧小平的理論和實踐能夠在原則性與靈活性之間穿梭自如。

鄧小平之所以能夠將原則性與靈活性運用到如此爐火純青的程度,也是鄧小平理論修養、政治智慧、領導魄力以及人格、胸懷等方麵的綜合體現。沒有厚實的理論根底,沒有無私無畏的寬廣胸懷和高尚人格,就不可能辨明方向,看清大局,也就談不上堅持原則的問題;沒有豐富的政治智慧和政治勇氣,就不敢變通,或者不會變通。所以,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統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需要長期體驗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