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企業的互聯網新生 萬達集團:房地產企業轉型的互聯網加減法
在王健林心中,萬達集團作為地產界的“龐然大物”,已經到了非轉型不可的
危險境地。盡管截至2014年萬達集團已連續8年保持環比30%以上的增速,但王健林
早在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布局互聯網轉型。
今天我們看萬達集團的轉型,實際是一家傳統房地產企業向互聯網轉型的標準
過程。王健林希望萬達集團降低對房地產業的依賴,將重心轉移到服務業,即“互
聯網-”重資產,“互聯網+”重服務。而萬達集團轉型的四個方向則是商業、文
旅、金融和電商。
為應對互聯網時代對零售行業的衝擊,萬達集團建立電商板塊,整合線上線下
資源,把目標定為實現O2O商業模式轉型;體驗式經濟是當下的大勢所趨,萬達集
團的文旅產業,包括院線、主題樂園、旅行社等,都為消費者提供了具有創意的體
驗式消費;商業地產的去房地產化,正是新常態下萬達集團擴大規模,減少資金壓
力,降低企業負債,積累流量的重拳;而金融有利於將萬達集團的所有業務板塊更
好地融合為一體,在資金、資源配置上更加靈活。
王健林給萬達集團定了一個目標:2020年萬達集團收入的三分之二、利潤超過
三分之二要來自於服務業企業。到那時,萬達集團核心業務才算完成全麵轉型。
特色O2O模式:把別人無法企及的線下流量與電商結合
電商會議是王健林參加最多的會議。二三十位部門員工常坐在一起討論,會開
得數不清。對於萬達集團內部僵化思維的阻力,王健林反複強調:“不要用傳統的
管理思維管電商,不能用房地產思維模式來思考電商發展。”他要求電商團隊“別
人有的我們不要,創造一個完全自己特色的、中國找不到的新模式”。
2012年,萬達集團正式招聘電商管理運營團隊,布局電商。剛開始萬達集團
對電商的認識停留在網絡購物上,即建一個虛擬的王國,把商業地產、酒店、旅
遊、電影院線和連鎖百貨這5大主營業務同時打包上線,形成虛擬的“線上商業綜合
體”。然而,經過兩年摸索試錯,萬達集團最終才決定做擁有自己風格的O2O。
2014年萬達廣場有4000多萬會員,2015年的目標是1億。別人無法企及的線下
流量,這是一切O2O模式的核心。“如果會員數量足夠大,一切皆有可能,比如說
廣告、活動分成,價值都出來了。”王健林覺得用互聯網工具使現有的傳統產業升
級,更接近年輕人的喜好,或者是更好地把用戶黏住。而黏住的方法,就是讓萬達
廣場更智能、更有體驗感。萬達集團花費巨資在成都建立雲計算中心,從最基礎技
術端投入。“如果有100個專利,O2O就算成功了。”
2014年8月,萬達集團與百度、騰訊合資成立飛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即外界
戲稱的“騰百萬”,聯手打造全球最大的O2O電子商務公司。“騰百萬”中騰訊、
百度兩家給的意見不多,主要是萬達集團在研發,“別看他們搞互聯網的,在O2O
上,得線上線下都有業務的企業才能找到感覺”。
關於電商的具體戰略,“騰百萬”將打造國內最大的通用積分聯盟平台。“騰
百萬”將打通賬號體係,在支付、積分聯盟、大數據、產品和流量整合上進行合
作。這意味著大量的QQ會員的積分可以直接兌換成線下購買力,微信支付等也可以
促成線上交易。百度提供大數據服務,以及LBS(基於位置的服務)的位置導流,萬
達集團龐大的餐飲、娛樂等業態都可以對接百度旗下的糯米網。
王健林對萬達集團O2O的期望,不僅想用它盤活萬達廣場已有資源,更要成為
一個開放的社會平台。未來王健林手中將有一個“看不見的萬達集團”。
體驗式經濟:布局院線、主題公園、文旅城,給消費者極致體驗
萬達集團完成商業地產布局之後,王健林把投資的重心轉向文化、旅遊等領
域,由此成為國內文旅方麵投資額最多的企業。
2005年,萬達集團以建設萬達集團影院為開端大規模投資院線。現在,國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