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天下響應(1 / 2)

檄文傳遍天下,群雄接連響應,紛紛起兵討伐董卓。

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皆會盟領軍朝著虎牢關進發。

而孫堅作為袁術部將,曹操與張邈私交甚密,張邈將全部兵力交給曹操統領,合為一路討伐軍,加上駐紮酸棗縣的驃騎大將軍公孫逸,共有十二路諸侯舉兵共討董卓。

至於西涼馬騰,此時尚且割據一方與羌胡作戰,忌憚董卓之威,並沒有響應公孫逸發出的檄文,而公孫瓚與幽州牧劉虞關係日益惡化,加上外族長犯邊關,公孫瓚親自領軍戍邊守民,並未領軍前來會盟。

與此同時,後將軍袁術屯兵南陽,孔伷屯兵潁川,冀州牧韓馥屯兵在鄴,公孫逸在酸棗接待先一批到來的張邈等人。

不過通過探報,這些諸侯的軍隊除袁紹擁兵兩萬餘,袁術一萬多兵力外,其餘諸侯領軍多不過近萬,少不過數千,何曾如演義一般,動輒數十萬。

而那防守洛陽的董卓,即便盡收周邊精壯,加上城中禁軍與從丁原那裏搶來的並州軍,加上從長安抽調的兵力,總兵力不過五六萬。

想想漢末戰火連綿,朝廷腐朽,民不聊生,從軍精壯皆死於非命,加上田園荒耗,疫病流行,人口大規模減少,後來魏蜀吳三國兵力總和不過百萬,也隻有小說裏可以變出那麼多兵力來。

驃騎大將軍公孫逸招待的這些地方豪強,在地方上擁兵自重,一言既出莫敢不從,都是十分狂傲的主。

隻是領軍來到公孫逸的底盤上,麵對近兩萬裝備精良的驍騎軍,加上糧草都是由驍騎軍提供,誰也不敢稍有不敬,見了公孫逸都是客客氣氣,口稱驃騎大將軍。

公孫逸其實原本也曾想過取代袁紹成為盟主,不僅因為檄文是他發布,更重要的是擁有金印紫綬,加上兩萬虎狼之師,即便這驃騎大將軍不過是自封,但沒有人敢質疑公孫逸的地位和權威。

公孫逸最終還是放棄了爭奪盟主之位,首先推薦袁紹為盟主,這也是無可奈何,誰讓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號召力實在太大。

若是公孫逸當了盟主,這討伐太師董卓的戰爭,很有可能被定義為一場叛亂,脅天子已令不臣的可是董卓,當今天下也隻有袁家有抗衡朝廷,言董卓是叛逆的資格。

關東軍是否是義軍正義之師,是聚眾反叛,還是清君側匡扶社稷,很大程度上必須靠袁家的影響力來證明。

曹操再一次見到公孫逸也是十分唏噓,沒想到當日匆匆一別,今日再見之時,這個捉摸不透的賢弟,居然搖身一變成為驃騎大將軍,即便是自封,但擁有金印紫綬和強大的兵勢,這個驃騎大將軍實至名歸。

身份雖然不同,但公孫逸對待曹操還是一如既往的恭敬,依然以長兄相稱,曹操感動之下與公孫逸更加親近。

一日,公孫在在府宅內宴請一眾豪強,眾人赴約而來分主賓坐定,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曹操幾人皆在場。

“諸位遠道而來,本將敬諸位一杯!”公孫逸麵色親和,舉杯邀在座眾人暢飲。

眾人皆抱拳相謝,舉杯一飲而盡,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橋瑁接著酒興抱拳道:“驃騎將軍兵勢大盛,部下軍容齊整,將驍兵銳,駐兵酸棗,進可攻退可守,恐怕不必等盟主前來,完全可以領兵擊垮董賊,成萬事之功。”

公孫逸淺笑並不多言,既不答應,也未反對,讓人捉摸不透,其實當初若非公孫逸搶先一步發出檄文,眼前的東郡太守橋瑁,會假作京城三公書信,發檄文傳至各鎮諸侯號召起兵討伐董卓。

公孫逸先下手為強,倒是搶了他的功勞,所以在橋瑁領軍前來之時,糧草足量供應,對本人也是十分禮遇,一時讓橋瑁受寵若驚,將心比心也對公孫逸更加敬服。

“元偉真是醉了,盟主未到,先領兵討伐,豈不有越俎代庖之嫌,還是說有人不願服我從弟本初為盟主,欲慫恿驃騎將軍取而代之,以彰顯擁立之功?!”山陽太守袁遺盯著橋瑁冷笑連連。

公孫逸沉默靜聽,隻是舉杯淺酌看著袁遺,袁遺是袁紹從兄,勤學多思,誌存雅量,隻是當橋瑁推崇公孫逸之時,袁遺不齒之下,出言痛斥,在袁遺看來,公孫逸仗著軍勢驕橫跋扈,也並非善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