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海德格爾曾說:人,詩意的棲息。由此看來,詩歌對於人而言,是多麼的重要。詩歌,是詩人精神情感的寄托,是詩人對社會的慨歎。對於詩人而言,詩歌是他們精神上至高無上的瑰寶,更是他們對這個社會對自己人生的無限思量。
蘇東坡也曾經是意氣風發,正茂風華。他滿腔都是沸騰的熱血,心中充滿了報效朝廷做出一番事業的衝動。他慨歎大江東去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無人及他;他笑看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寵辱不驚;他歎息時光弄人,未能與周郎試比拚;他挽弓猶如滿月,士氣足西北射天狼。他作詩,抒發自己的豪放心情,表達了自己想在天地間施展一些作為的心情。這些詩歌,讓他信心十足。他本以為憑借自己的才華和能力可以得到皇帝的賞識,怎知天意弄人,世事無常。於是,他一再被排擠,從黃州到惠州再到儋州,距離朝廷,遠在天涯。
此時的他早已不若從前般信心十足,他仕途的道路是如此的坎坷。在被貶的路途中,他隻是一個小小的官吏,甚至連菜都要自己動手種植。但是,他沒有一蹶不振,這是詩人的天性。他依舊怡然自得,他在東坡種菜,樂得逍遙。妻子去世十年的日子,他傷心欲絕。他慨歎十年生死離別,兩茫茫不得相見。在睡夢中,他依稀見得,伊人小軒窗前,對鏡正梳妝。隻是兩人相顧無言,隻剩千行熱淚,輕輕流淌。此時他的詩詞,包含了他滿腔的柔情和他對妻子深深的愛。
與同行的人在林間的道路上遇雨,同行皆狼狽,他獨不覺。此時飄過幾縷風,吹麵不寒;揚過幾絲雨,沾衣欲濕。他手持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他驀然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他經過了一係列的挫折,早已波瀾不驚坦然自若。此時他的詩詞,已無當年的浮華,鉛華落盡的他已經不再在乎什麼名利仕途,那些浮華的東西,不再是他的追求。取而代之的,是他對人生的思考和自己釋然的心境。佛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應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本不必在乎一些身外之物,隻要得到了自己心靈上的追求,一切足矣。
蘇軾人生的旅途,是他詩詞的不斷進步,也是他人生境界上的不斷進步。他的每首詩,都是他情感的寄托,都是他精神上的棲息地。他可以在那方淨土,獨自耕耘。他可以在詩詞中找到人生的樂趣,那裏無人排擠,那裏是最最詩意的棲息地。
我似乎看到,東坡坐在窗前,靜看滿園花開花落,笑觀天邊雲卷雲舒;我似乎看到,東坡夜半敲門難歸家,倚杖聽滔滔江聲。此時的他,嘴角含笑,內心釋然。而我,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