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心靈牧歌(7)(1 / 2)

社會不養懶人。你是能力做不到嗎?我們覺得你還有潛力。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你沒有最大程度地挖掘自我,所以才做不到別人那麼好——社會的衛道士們會振振有詞地說。

換句話說,我們在這個社會一出生時,就被打上了烙印:必須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價值,為此豁出命也在所不惜。

在巴黎的時候,我曾經驚詫於巴黎人的懶散:店鋪普遍開門時間是上午10點,偶爾還有ll點的。大部分到了下午三四點就關門了。老牌資本主義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巴黎人就常常坐在街邊的咖啡館裏喝咖啡看報紙。

也並非是巴黎人有錢才可如此逍遙。據說成都人也常常每天掙到夠用的錢後就歇工。坐在路邊的茶館裏打打麻將擺擺龍門陣,日子過得也悠閑得很。

回頭看看奔波於汽車尾氣和玻璃幕牆中的我們,我恍然大悟:

我們是有罪的。

亞當和夏娃偷吃了伊旬園裏的智慧果,所以被趕出樂園。他們的子孫,一出生就是有罪的。終其一生,都必須為祖先贖罪。

該隱因為不忿亞伯的貢品入選,偷偷地殺害了亞伯。自此,他被驅逐到了不毛之地。他的子子孫孫,也要為祖先贖罪。

我們不用為祖先贖罪,我們贖罪的對象是自己。出生在這個機械時代,規則就是要像個機器那樣竭盡全力。終我們一生,我們都將為我們的懶惰而贖罪,即使這個罪我們從未犯過。哲學家伯特蘭·羅素曾說:“保持好的心態比擁有好的環境更重要。”因為心態才是你真正的主人,要麼是你去駕馭命運,要麼是命運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誰建築了金字塔

文/熊春茂

平和的心是金,隻有內心平和,才能創造世間無與倫比的美。

早在1560年,瑞士鍾表匠塔·布克遊曆埃及的金字塔時,就曾經預言:“金字塔的建造者,不會是奴隸,應該是一批歡快的自由人!”

當時人們對此嗤之以鼻。直到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宣布,通過對吉薩附近600處墓葬的發掘考證,金字塔是由當地具有自由身份的農民和手工業者建造的,而非希羅多德在《曆史》中所記載的,由30萬奴隸所建造。

為什麼一位鍾表匠能有如此先見之明,在四百多年前就能斷定,金字塔是自由人建造的?

這與布克的親身體驗有關。

布克是法國的一名天主教信徒,1536年因反對羅馬教廷的刻板教規,被捕入獄。這位鍾表大師入獄後被安排製作鍾表。但在那個失去自由的地方,他發現無論獄方采取什麼手段,都不能使他和他的同行們製作出日誤差低於1/10秒的鍾表。

入獄前的情形可不是這樣。那時,他們在自己的作坊裏,能使鍾表的誤差低於1/100秒。起初,布克把它歸結為製造的環境,後來他們越獄逃往日內瓦,才發現真正影響鍾表準確度的不是環境,而是製作鍾表時的心情。

關於金字塔的建設者是自由人的結論,正是基於他對鍾表製作的這種認識。他曾經寫過這樣的話:“一個鍾表匠在不滿和憤懣中,要想圓滿地完成製作鍾表的1200道工序,是不可能的;在對抗和憎恨中,要精確地磨銼出一塊鍾表所需要的254個零件,更是比登天還難。金字塔這麼大的工程,被建造得那麼精細,各個環節被銜接得那麼天衣無縫,建造者必定是一批懷有虔誠之心的自由人。真難想象,一群有懈怠行為和對抗思想的人,能讓金字塔的巨石之間連一片刀片都插不進去。”

塔’布克由此認為,在過分指導和嚴格監管的地方,別指望有奇跡發生,因為人的能力,唯有在身心和諧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到最佳水平。

古今中外細想想,把握人生的金字塔建築,又何嚐不需要一種好的心態?

著名詩人蘇軾可謂曠世奇才,卻不得重用,但他不因宦海經曆而自暴自棄,不因生活顛簸就怨天尤人。“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人間有味是清歡,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就這樣以一份平和的心來麵對世間的得失進退,以一份激情來化解人生的悲歡離合,得意時可以築一道蘇堤,創一代畫風中;失意時可以耕田種地,寫下千古佳句,成就一生快樂。

印度的傳奇人物艾迪,年輕時貧困潦倒,遭人欺負,每當此時他就跑回家,繞自己的房子跑三圈,邊跑邊想:“我的房子這麼小,地這麼少,哪還有時間和他們生氣呀!”後來艾迪富有了,總有人圖謀侵占他的財產。每當此時,他還是會繞房子跑三圈,邊跑邊想:“年輕時如果不是他們激發了我的鬥誌,我怎麼會有今天,現在我的房子這麼大,地這麼多,哪犯得著跟他們生氣呀,應該感謝他們才對啊!”這樣想著,他心平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