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論道】 企業風險防範的六大要素
文/郭廣昌
企業是社會各種關係的綜合,企業的價值觀決定了其處理社會關係行為的模式和結果,如果企業沒有很好的心態,不能正確處理問題,就會在經營過程中積累很多的風險,如何防範處理是每個企業家應該重視的問題。
一、維持企業短期利益和長期發展的平衡
民營企業想持續發展,就要解決好自身存在的問題,要敢於麵對自己的缺點,不斷改進才能不斷提升。企業的運轉都存在著冒險主義因素,如果資金非常雄厚,企業一般不會失敗,但是,企業總會有缺乏資金的時候,所以維持短期利益和長期發展、有限資源如何利用是很關鍵的問題。企業長期業務和短期風險之間要有一個合理的比例,長期業務的比例要達到70%以上,要拿出30%的資金進行風險性的嚐試,如果這個比例搞錯了,企業就很難持續發展。
企業發展的速度要有科學的控製,環境好的時候,要快一點,環境差的時候,要慢一點。作為企業的負責人,要明白自己的家底、負債能力、人才狀況等,如果在這些方麵都沒有清晰的了解,隻是想不斷地加快發展的速度,就很可能會撞車。我們企業80%的問題,不是發展太慢而是發展太快所造成的。解決了快和慢的問題,就解決了生和死的問題。在進和退之間,進比較容易,退比較困難,中國人經常說“舍得”,但是“舍”比較容易,“得”比較難。
二、清晰多元和專業的思路
不少企業都在實行多元化經營,這本身沒有錯,問題在於企業是否善於進行多元的經營?是否有能力經營多元的公司?作為一個多元的公司關鍵是要做得比別人強。比如複興集團,雖然我們進入地產業的時候是從很小的規模做起,但是這些年注重在專有品牌方麵下功夫,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現在我們能在香港上市,國際資本對複興也持認同態度,這證明複興在經濟上實現了良性的循環。企業如果要做多元化的投資,就要具備多元化的結構和多元化企業的文化能力,需要做得非常專業。
三、看清內涵的增長和外因的發展之間的關係
企業要發展,就要在跑馬圈地的同時將地種好。如果民營經濟長期停留在跑馬圈地的階段,不具備將地種好的能力,那麼,這塊地遲早要交出來。所以,我們要培養精耕細作每一塊已有土地的能力。在這一點上,複興集團還是值得自豪的,剛做南鋼的時候產能隻有200萬,而且都是中低型的鋼材,這些年我們提升了產品的類型,擴大了規模,南鋼的競爭力慢慢體現出來,具備了較好的營利能力。
有的企業會產生一種錯覺,覺得自己的規模足夠大,即使出現問題,政府也會出麵救助。其實不然,從做企業的第一天開始,企業家就要對自己的每一個決策負責,每一個決策都會表現在經營結果上。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社會創造價值,做每一個決定,並不是簡單地將資源堆積在一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