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家軍現有戰士五百員左右,可眼下一次性就擴大了十倍。
按照新兵來,老兵則優先錄用為軍官的原則,以前的漢家營老戰士最差也能當什長,但其中大多數戰士雖然參加過實戰,知道在戰場上怎麼聽從指揮怎麼殺人,其軍事知識和指揮能力並沒有得到訓練。
因而,楊明在提拔這些老戰士之前,必須得加以訓練。
為此,楊明專門撥款建立了漢家講武堂,以專門培訓中下層軍官。
講武堂最高管理人則是祭酒,由楊明親自擔任,下屬學正和博士也就是軍事教官和政治教官。
而原漢家營的隊正則作為第一期學員,並計劃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學習,因為他們當中的大多數都要成為指揮數百人的標統,必須進行培訓。
而原有的什長則直接提升為隊正,伍長提拔為什長。而以前的漢家軍老戰士則作為第二期學員同新招徠的因具備基本軍事知識或文化知識的新兵一起接受兩個月的培訓,以期他們以後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基層指揮官。
第一陸軍士官學校建立在漢家村,以原有營地為基礎建設校園,並以原來的校場為訓練基地。
這樣一來學校建成時間也不慢,預計不超過半月,第一期學員就可直接入校學習。
軍事教官自然是楊明和蘭官偉還有幾個被俘虜的官軍把總、總旗等低級武官,連巡檢司的經曆也被破格提為學正,另外幾個會操作火銃和火炮等火器的官軍以及關家鐵場的老工匠也被授予了博士之職。
第二期學員則要和五千新兵一起接受軍事訓練,但他們接受訓練的日期縮短為一個月。新兵則是三個月,而同樣作為第二期學員的老兵則先任新兵伍長之職,親自帶著新兵訓練。
既要管理東鄉縣的行政事務,又要著手擴充和強化漢家軍,忙得焦頭爛額的楊明在成立參謀部後又成立了秘書處,而雲蝶和徐水仙則成為了上文所提到的秘書處知事。
徐水仙負責選取最緊急最重要的事務稟報給楊明,雲蝶則負責安排楊明的日常行程。
本來,楊明也想讓堵小媛在自己身邊做事的,這樣也可以談談戀愛什麼的。可堵小媛去執意要繼續從事教育工作,而且村裏本就教師急缺,蘭大夫和雲蝶已經被調走,要是堵小媛再被調走,漢家村的山洞學校可就真沒老師了。
好不容易可以談場戀愛,楊明可不想來個異地戀,直接就將隸屬於單家的西林書院半搶半賺的收購過來加以擴建,專門作為東鄉縣的第一個小學,且漢家村和低收入家庭可免費入學,而士紳家庭的孩子則需繳納學費,而教師則直接從本來已經罷黜回家的縣學老儒和生員中錄用。
除了及個別堅持不給流賊做事的頑固士子外,其他的儒生都架不住楊明的威逼利誘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堵小媛自然就來了縣城,並成為了西林書院的院長,楊明也常以關懷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師生活情況的名義來巡視學校。
除了成立秘書處,楊明還將權力下放,為的就是給自己減負。
比如東鄉縣的日常行政事務則全交給了歸崇春,可以說歸崇春現在已經成了縣衙名副其實的當家人,比他當初當典史還要風光。
楊明幹脆就讓他當了縣丞,而不太熟悉行政事務的張員外則成了主簿且兼任漢家營的總後勤部部長,並專門負責漢家軍的後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