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應聘,每個人都滿懷著自己的期望進入職場。盡管當前遭受危機影響,不少人仍然是躊躇滿誌、期望很高。
值得思考的是:你的期望值如何把握?
有一個經典的提問:有一間藏有很多幅畫的房子突然著火了,房子最裏頭放著價值連城的名畫,而一般的畫作堆放在門口,你應該先拿哪幅畫?
這裏,搶救門口的畫作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職場的求職期望,就如搶救畫作一樣———讓期望值離自己近一點。
對自己要有一個恰如其分的評估,努力縮小“期望我”和“現實我”的差距。在尋找職業時,既不好高騖遠,又不妄自菲薄,要把長遠目標與近期目標有機地統一起來,這樣才有助於“期望我”的最終實現。
有一位劉先生,他在短短的兩年之內就找了3份工作,但每一份工作做到後來,都有種做不下去的感覺。劉先生對自己很失望。大學畢業後,劉先生首先進入了一家法資企業,每天都在生產線上“巡視”,上司的意圖是要他去動腦,看如何提高生產效率。劉先生做了4個多月,覺得很無聊。後來他又到了一家電子儀表的公司,從事的工作是銷售,但僅做了一個月,老板對他很不滿意,就把他辭了。之後,劉先生又到了現在的公司,從事的也是銷售,做到現在也有4個月了,但還是老樣子,平平淡淡沒多大起色。劉先生很迷茫,總覺得做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致,怕受挫折。受挫時,就畏縮不前,雖然要受到老板的責難,但自己好像也無動於衷,消極麵對。於是,劉先生打了一份轉正報告給老板。因為當時說好3個月試用期,然後轉正。但是,老板的意思是還要再看看。老板似乎對他的工作熱情不滿意。而劉先生在內心有著你給多少報酬我做多少事情的想法。他認為眼下所幹的工作與自己所期望的目標相差太遠,也許每天做的業務壓根就是朝著與目標相反的事情,真不知自己應如何去努力,老板又不想讓他及時轉正,他很懊惱。
劉先生的經曆告訴我們:許多時候,我們需要去嚐試做更多的事情,來證明你的價值。你隻有先讓老板看到了你的價值,才會得到更多的機會和報酬。
職場上的目標很多,哪一個才是你所期望的,要以狼性的嗅覺和技巧去捕捉:用敏銳的發現去圈定自己的門檻,用符合自己實際能力的尺度去叩響門檻,這個目標之門才會為你所開。
倫琴在實驗室裏蹲了6年,本來是想找晶體光譜的,結果光譜沒找到,卻意外地發現了X射線。他的“副產品”更多,除了X射線,英國政府給他12萬英鎊;瑞典諾貝爾獎委員會獎勵他53萬美元;他那張印著左手的感光紙,更是副產品中的大頭。
職場上的路,並不是一開始就能按照你的期望邁步,期望降低一點,或許步子會走得好些,但期望一旦抬得過高,反而可望而不可即。
在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我們都能看到那尊被稱為“鎮館之寶”的跪射俑。跪射俑被稱為兵馬俑中的精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傑作。
由跪射俑想到職場求職之道。從進入職場的求職者來看,許多人往往個性張揚,率意而為,一般不會委曲求全,隻會將自己的求職檔案裝扮得精彩絕倫,將自己的過高期望張揚不已,結果可能是處處碰壁。而務實的求職者,就知道自己的期望應該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學會內斂,少出風頭,不爭閑氣,專心做事。像跪射俑一樣,保持求職的低姿態,避開無謂的紛爭,避開不必要的傷害,更好地表現自己,發展自己,成就自己。
老子說,當堅硬的牙齒脫落時,柔軟的舌頭還在。柔軟勝過堅硬,無為勝過有為。學會在適當的時候,保持適當的低姿態,絕不是懦弱和畏縮,而是一種聰明的求職之道,是求職的大智慧、大境界。
有一位求職者,自認是名牌大學畢業的高才生,未出校門就已經為好幾家企業寫過文案,也獲得了一些企業老總的讚賞和青睞,他們也有意向聘用他。但真的走向職場,他卻對原先的意向聘用單位不屑一顧。他要尋找他期望中的高門檻,但結果卻是碰壁。
有人問這位高才生:“你的工作為什麼沒有著落?”
“因為招聘單位有眼不識泰山!”高才生憤怒地回答。
為這事,他的幾個好友也為他惋惜,但都愛莫能助。
高才生歎氣說:“現在是好鋼沒用在刀刃上,不是我求職不到理想的單位,而是理想的單位招聘不到我。”
其實,這位高才生恰恰缺乏的是務實精神,任何人,隻要能夠做到務實,就能在職場上走出自己的生存之路。
“你能翻多大跟鬥,我就能給你搭多大舞台。”這是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對每一個前來海爾的求職者所說的第一句話。從這句話裏,務實的求職者一定會聽出總裁的弦外之音:隻要你的期望適當,企業是會給你舞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