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前的誓師大會把西征推向了高潮。那天,三軍齊聚鄴城郊外一平原,戰馬嘶叫,旌旗蔽日,金鼓齊鳴,刀劍生輝,已經六十一歲的曹操登上點將台,俯瞰台下雄壯、整齊的軍隊,年輕時征戰的熱情貫滿全身,此時,士兵們根本看不出曹操有絲毫的老態龍鍾相。曹操振臂高呼,千萬名士兵響應,真是響徹雲霄。當曹操宣布出征時,夏侯淵、夏侯惇、曹休、曹真等將率隊依次離開鄴城,鐵流滾滾望西逶迤而進。
夏侯淵為先鋒,先率三千精兵到達陽平關。早在曹操附耳密傳夏侯淵以詭計逗弄張魯軍不久後,夏侯淵就派了一口舌伶俐的心腹到漢中,打扮成黃老道士模樣。以生花妙舌給那些頗信鬼神的張魯士兵宣稱,曹軍帶妖氣,如其攻城時,可備豬羊內髒和米粒拋下,其沾上這些腥氣,將不攻自退。一些將官信以為真,就在關口準備了成群的活羊活豬,以備急用。
夏侯淵帶三千鐵騎日夜兼程。曹操因為想到遠途用兵,糧草很金貴,打算“克扣”夏侯淵的三天糧草,叫他以計賺得口糧。夏侯淵的士兵們隻帶了一天口糧,到陽平關時,肚子已餓得咕咕大叫。
夏侯淵就給士兵鼓氣說:“大家休整一下,等夜幕一到,諸位衝至城下,隻顧呐喊,便會有豬肉、羊肉可吃。”
眾士兵跟隨夏侯淵多年,知道夏侯淵將軍從不食言,果然磨刀的磨刀,紮腰的紮腰。
深夜,夏侯淵令士兵點起火把,鼓噪前進,到達關口,隻見上麵的張魯士兵扔下了豬羊內髒,霎間,曹兵的臉上、身上鮮血淋淋,血腥熏人,早有士兵伍長之類的人喝道:“一邊撿東西,一邊呐喊。”夏侯淵的士兵這時方明白主帥的意圖,加勁呐喊,也竭力撿拾關上雨點般掉下來的東西。
看看撿夠了,傳令官一聲令下:“撤”。
三千士兵真的溜之大吉了,關上的張魯士兵竟歡呼得手舞足蹈。張魯府中。
張魯,其弟張衛,張魯的主要謀士閻圃正在爭論對付曹操軍隊的方法。
張魯的探子半年前就向他報告了曹操圖謀漢中的消息,他雖作了準備,如鞏固險關要隘的防務工事,一些具有戰略性的大道也設置了柵寨、鹿角柴,連一些小路也設下了若幹陷阱,也準備了足以應付一年之久的糧草。張魯與張衛爭執的焦點是閉關自守還是主動迎擊,而閻圃對他倆爭論的問題不發一言,他憂慮的是曹操避開陽平關,繞道武都,順西漢水東流而下,擊張魯的後方。
在張魯集團中,閻圃是一個極有遠見的人物,張魯每逢大事必找他商議。
張衛最後服從張魯的安排,決定率重兵把守重要關口。
而閻圃卻說:“陽平關等關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夏侯淵已攻打數日,關口巋然不動。據諜報說,攻陽平關僅夏侯部,曹大軍並未出現,其中必有詐。”
張魯一聽,恍然大悟:“操賊準繞道而行,襲擊後方?”
閻圃點點頭,從座位站起,來回走了幾步說了自己的建議。張魯對閻圃是言聽計從,很快重新布置部隊。漢中地區草木皆兵,百姓人心惶惶。
閻圃的計謀並未完全得到推行,張魯之弟張衛一意孤行,仍率重兵把守重要隘口,這就為曹操取勝漢中搬去了最大的一塊絆腳石。
曹操率大軍西進武都,沿途頗為順利,在進入武都與漢中的邊界時,道路險阻重重,車輛輜重難行,士兵們經受著嚴峻的考驗。自然天險困擾著曹軍,當地的氐族部落也經常騷擾部隊,搶劫糧食,奪取馬匹。
曹操一怒之下,令張郃、朱靈率五千步騎軍為前鋒,先進行掃蕩。
張郃、朱靈行前,曹操親手剁雞,將血摻入酒,端與兩位將軍,並說:“山路崎嶇,險溝深壑,望二位將軍多留神,不鏟平氐族,休來見吾。”
張郃、朱靈被曹操一激將,就立下軍令狀,率五千士兵立於曹操前,異口同聲宣誓。侍從從帳內拿出筆、硯、紙,曹操前臨懸崖,背後是整裝待發的五千士兵。士兵們見衣衫獵獵的曹操眺望遠方以後,提筆在紙上寫起字來,少頃,曹操寫完,投筆於地,轉身把這張寫滿字的紙交給張郃。
張郃見是一首詩,他用雄渾的聲音,向眾官兵朗誦。曹操那種忍受危險和痛苦,寄望太平盛世養情怡性的理想,由六十一歲的他寫出來,雖有曆盡人間炎涼的苦味,但仍不失年輕創業時的熱情。曹操大膽、爽直、自然地以這首詩道出他的理想,感染著他的部下,士兵們振臂高呼:“不滅夷人,誓不歸還。”爾後,張郃、朱靈率部向氐族部落的營盤浩蕩而去。
大軍遠去了,曹操癡癡地望著遠處隊伍行進中激起的滾滾煙塵,感懷萬千。他叫隨軍樂官立即把自己這首詩譜曲作歌,教其他部隊的士兵演唱,以激勵大家的士氣。
很快,士兵唱會了以曹操的詩譜的歌謠。“……坐磐石之上,彈丘弦之琴,為清角韻……”曹操自己於音樂也是行家裏手,他也和著士兵們一起高唱,曹軍士氣大振。
張、朱率兵掃蕩了氐族部落的騷擾,為曹操大軍的行動開辟了道路,當曹操揮師過武都,抵達河池(今甘肅徽縣附近),遭到了一個強大的氐族部落的阻撓。這個氐族部落的首領叫王竇茂,驃剽、勇敢而有計謀,曹操率軍與之苦鬥達幾個月之久。
河池城高大堅固,守城的士兵善射,由於箭頭往往淬毒,殺傷率極高。曹操令夏侯淵攻打時,中箭者無法治,傷亡很大。
曹操推斷,如果再在這裏僵持不下,張魯得知消息後,他的部署就會打亂,甚至會陷入兵敗之窘境。曹操把憂慮告訴給劉曄等人,眾人也是一籌莫展。
當曹操在西線征討張魯受阻河池時,南線孫權果然如他所料率七萬大軍,以十倍於曹軍薛悌的兵員圍攻合肥。這樣,曹操麵臨著西、南兩線作戰的困難時期。
對合肥之戰,曹操希望取勝,但他不可能分身前去指揮。薛悌看完,派信使邀張遼等到合肥,召開緊急軍事會議,並出示曹操的親筆密函。眾將均以敵我軍力懸殊,主動出擊非常危險而頗感猶疑。
張遼卻自告奮勇給曹操一個很好的建議,要再打一次官渡之戰。張遼注意到眾將凝神聽他演說,就索性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如果我們現在趁孫權遠來,處於疲憊,立足未穩之際,率鐵甲精兵猛烈襲擊他,挫其鋒芒,一可以激勵我方士氣,方可作長久的堅守準備;二可以使東吳軍心渙散,作戰無力,懼怕我軍。待其糧草消耗完,孫權退兵自不消說。”張遼話語激動、樂觀。
但是樂進這個理智型的將軍認為主動出擊的成功機率太少,搖搖頭表示不讚同,可曹操的命令又的確是張遼所表達的那樣,所以不便反對,大家以沉默來麵對張遼的演說。
張遼看大家遲疑不決,恐誤軍機,於是站起來大聲說道:“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若仍前瞻後顧,遲疑猶豫,那就由我張遼獨自承擔攻擊東吳軍隊的任務吧!”
李典與張遼曾有過節,彼此積怨頗深,但此刻張遼那一腔慷慨熱情,視死如歸的氣魄感動了他,他先沉默緘口,這時支持張遼的提議了。隻見他站起來,扼腕大聲說道:“軍國大事迫在眉睫,我怎可以計私仇而讓張將軍孤身獨擋孫權大軍,是死是活,是勝是敗,我與將軍並肩作戰,共同承擔這一重擔,共同赴患難!”
於是張遼從自己部隊中,挑出精悍慣戰、勇猛頑強的士兵組成敢死隊,人員僅八百,分成四支隊,每支隊各二百人,一隊由張遼親率,其餘三隊分由三個將校帶領,打算突入孫營之後,各自成一個小團體,力求速戰速決。
當晚,張遼殺牛款待敢死隊,眾將士們也摩拳擦掌,鬥誌昂揚。偷襲行動決定於破曉時刻,士兵們與馬相擁,稍作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