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戰事不利疾病傳 周郎巧施反間計(3 / 3)

周瑜正在寨中思考如何除去蔡瑁,張允之事,聽說蔣幹來訪,笑著說:“說客來了!”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就低聲向眾人吩咐一番,出寨迎接蔣幹。

蔣幹拱手施禮道:“九江一別已是十五六載,公瑾活得可好。”

周瑜說:“一介書生,竟然遠涉江湖,恐怕又是替曹氏當說客來了?”

蔣幹聽周瑜一語中的,非常驚愕,笑著說:“我與公瑾分別這麼久了,特來敘舊。居然疑我為說客,實在有些不夠朋友。”

周瑜說:“我雖然不如師曠那麼聰慧,但對你還是了如指掌。”蔣幹顯得有些不悅,說:“公瑾如此對待老朋友,我隻好告辭。”

周瑜笑著去挽住蔣幹的臂膀,說:“我滿以為你是替曹氏做說客。既然是以老朋友身份來訪,怎麼能讓你走呢?”二人一同進入帳中。

這時,江左的許多文武百官雲集帳下,周瑜向他們介紹了蔣幹之後,讓他們分兩排坐定,自己與蔣幹坐在上位。這時,樂隊已陳列於帳下,一群美女也翩然而入。

鼓樂聲起,舞女們輕舒廣袖,好不熱鬧。

一曲終了,周瑜說:“蔣先生是我的同鄉,雖是曹營中人,但今日特來與我敘舊情,先生絕不可能作曹氏說客。”又將佩劍解下交與太史慈,說:“你可以佩劍監督我們飲酒,老朋友相見分外親切,切勿談起那些衝衝殺殺的事,否則,我讓太史慈執劍斬之。”四座噤如寒蟬。

蔣幹哪裏還敢提勸降之事。

周瑜說:“我本來滴酒不沾,今日與老朋友相聚,破例開戒,大家開懷暢飲,一醉方休!”說罷,大笑暢飲,座上觥籌交錯。

飲至半酣,周瑜拉著蔣幹的手,一同出帳觀賞江上夜景。周瑜問:“我的軍士如何?”蔣幹說:“真是威武之師。”周瑜又帶蔣幹到帳後觀望,隻見糧草堆積如山。周瑜問:“我的糧草如何?”蔣幹說:“兵精糧足。”

周瑜裝著酩酊大醉的樣子,大笑著說:“想當初我與子翼同窗之日,哪裏想到我有今天。”蔣幹說:“公瑾讀書之日就鋒芒初試,能有今天,當屬情理中事。”周瑜又拉著蔣幹的手說:“大丈夫行事不能見風使舵,應擇主而事。孫仲謀為人率直,勇謀過人,前景光明,我已跟定了孫將軍,榮華富貴都不能動我跟定孫仲謀之心!”說罷大笑不已,蔣幹勸降之意更是遠在九霄雲外。

周瑜又拉著蔣幹入帳,與眾人再飲,直至月亮西沉,蔣幹說:“我實在不能再喝了。”周瑜說:“好久不曾與子翼同床而眠,今晚就與我同睡。”時已近三更,帳內燈火微明,蔣幹看見桌上堆著一卷文書,於是躡手躡腳走到桌旁,輕輕翻閱,忽然看見一封信,上麵寫著“蔡瑁、張允謹封。”蔣幹大為震驚,便悄悄展讀。蔣幹想,怪不得丞相責備二人不思進取,治軍不嚴,原來這兩人早已有謀反之心。又想,勸降之事不成,帶回這份情報也算不冤枉。於是將信裝入內衣口袋。這時,周瑜在床上翻了個身,嘴裏含混地發出一串夢話:“子翼,你若不走,我幾天之後讓你看操賊之首。”

蔣幹忙吹滅燈盞,將翻檢過的文卷稍事整理,回到帳中,輕喚:“公瑾,公瑾。”沒有回應。蔣幹揣著密信如獲至寶,哪裏還有心思睡覺。周瑜很是懊悔地說:“我平日不沾酒,昨晚多喝了幾杯,不知說了什麼?”那人說:“江北有人到此。”周瑜說:“輕點聲!”又喊:“子翼,子翼。”蔣幹也學著周瑜打起鼾來。之後,周瑜悄悄走到帳外,蔣幹側耳偷聽,隻聽得外麵有人說:“蔡、張二將軍讓我們這幾天暫不出兵……”一會兒,周瑜又進帳來喊:“子翼。”蔣幹依然鼾聲如雷。周瑜又倒頭便睡。

蔣幹想:“周瑜是個精明之子,假如他醒來找不到密信,我如何脫身。”時至五更,蔣幹穿衣完畢,又喊公瑾,周瑜正睡得香甜。蔣幹悄悄出帳來,叫小童一道快步走出轅門。守門軍士問:“先生到哪兒去?”蔣幹說:“公瑾昨晚貪杯,正蒙頭大睡,我實在不忍驚擾,留下幾句話在案上。”那軍士也不阻攔。蔣幹快步登船,命小童快速劃船,自己也幫著操槳劃水。

天色微明,蔣幹徑自到了曹孟德帳下。

“丞相不曾醒來。”守帳軍士不讓蔣幹進去。

“子翼莫非帶回了好消息。趕快進來!”帳內傳來曹孟德的聲音。

“周瑜心腸似鐵,不是言詞能打動的。”蔣幹說。曹孟德臉色陰沉。

蔣幹神秘地說:“我得到了一份重要情報。”看看左右無人便從懷中取出密信遞與曹孟德。

曹孟德一麵整頓衣冠,一麵說:“給我傳蔡瑁、張允到帳下來。”

一會兒,蔡、張二人到來。

二人見曹孟德滿臉殺氣,不知發生了什麼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感到十分惶惑。

“我待你們不薄,為何這般吃裏爬外!”曹孟德吼道。二人不知所雲,麵麵相覷。

曹孟德將那封密信扔給二人,二人看了信,哭道;“冤枉啊,丞相!”

“事實麵前還敢狡辯,推出去斬了!”曹孟德揮手說道。二人被軍士押解出帳。

“慢著!”曹孟德似乎意識到了什麼,連忙招呼軍士。

軍士止步。

曹孟德走到二人身邊,很是愧疚地說:“二位將軍受驚了,我差點冤枉了你們!”

成命收回,二人仍然莫名其妙。“你們走吧,訓練水軍去吧。”

二人走後,曹孟德頹喪地坐回凳上。

“人老了,這腦子也愚笨了,我險些枉殺了兩位能幹的將軍。”他仿佛經曆了一場噩夢。

婁生對曹孟德的舉止大為不解,說:“丞相今日如何這般表現?”

曹孟德說:“我差點上了周瑜的當。你想想,蔡、張二人可能叛變嗎?第一,兩個的親眷均在荊州,屬於我們的掌握之中,二人難道不為家人著想。第二,我方力量如此強大,滅孫權劉備是旦夕之事。二位願意去投行將為我所滅的孫權、劉備嗎?第三,蔣幹的去意周瑜明明知曉,一封絕密信件怎麼能輕易落到蔣幹的手中,蔣幹又如何能輕輕鬆鬆地回來。這分明是周瑜設下的圈套。我險些上當!”

婁生說:“可否找蔡、張二人核對筆跡?”

曹孟德說:“用不著,不能再讓二人擔驚受怕了。”

婁生忽然有個念頭,他想驗證曹孟德的判斷。

這一天夜晚,蔡瑁、張允正在訓練水軍,忽然有人喊:“兩位將軍稍息,丞相有會。”

二人走出水寨,婁生說:“二位將軍訓練很是辛苦。”二人沒吱聲。蔡瑁想,如今水軍已訓練得差不多了,莫非丞相……

張允說:“既是丞相吩咐,想必是有要緊事。”

婁生想觀察二人的反應,說:“可能是半月前那樁事。”

二人一聽,滿以為丞相見他們訓練已經成功,留他們沒有什麼用了。張允便向蔡瑁使了一個眼色,蔡瑁會意。三人走到一個僻靜處,張允拔劍說:“疑我們反叛,我們幹脆投東吳去。”一劍刺去,正中婁生心窩,可憐婁生一介謀士就這樣被小聰明誤了性命。

二人正想登舟逃跑,被夜間巡邏的虎豹隊發現,曹純問:“二位將軍半夜三更打算去哪兒?”張允說:“去下遊看看水情。”曹純說:“凡出水寨,必得有丞相的放行文書。請將軍出示與我。”二人殺了婁生,又拿不出放行文書,回頭也不免一死,幹脆駕船逃命。

曹純更懷疑二人是叛賊,躍上船頭,二人來不及作任何反應,就被曹純砍為四截。

可憐蔡、張二人,兢兢業業為曹孟德訓練水軍,卻因婁生的小聰明而斷送了性命,而讓曹孟德成為周瑜及世人的笑柄。

曹孟德冤枉,婁生冤枉,蔡瑁和張允更冤枉。及至明末,有一個叫柳敬亭的讀書人很為他們鳴不平,於說書講史中編了一首小詩,詩雲:

周郎巧施反間計,曹公識破竟不語。

婁生自作小聰明,蔡張屈成刀下鬼。

曹純提著兩顆人頭去稟報曹孟德,當即又有人稟報婁生被殺的消息。曹孟德氣得說不出話來。這個中究竟,把賈詡都弄懵了。還是老將程昱能理會,他說:“厚葬二位將軍,對外就說二人企圖謀反而被處死。”又派人到荊州安撫蔡、張的家屬。

曹孟德一氣之下又殺了蔣幹,說:“一介腐儒,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讓老夫貽笑大方!”之後,任命毛玠、於禁為水軍都督。

周瑜得知蔡、張二人被殺的消息,並沒有顯出太多的高興。魯肅說:“二人已除,都督的心腹之患就沒有了,眾將領興高采烈,為何你卻悄然不語?”周瑜說:“我的計謀能瞞過諸將,卻難以瞞過孔明,你去探探孔明的口氣,看他有何反應?”

魯肅依照周瑜的吩咐來到孔明的船上,孔明正在讀書。

“好久不曾拜望先生,今日偷閑來向你致歉。”魯肅先開口說話。

孔明笑著說:“子敬、公瑾這幾日好辛苦,總算幹成一件大事。我正想向公瑾表示祝賀呢。”

魯肅愕然。

孔明提出了計。魯肅聽了驚得說不出一句話來。

孔明又說:“希望子敬在公瑾麵前不要說我知道蔡、張二人被殺之事。我擔心公瑾加害生事。”

魯肅應諾一番,回去將孔明的料事如神以及希望公瑾不要加害於他的事告訴了周瑜。周瑜驚恐萬分,說:“此人絕不可留!”魯肅勸道:“若殺了孔明,恐怕被曹公譏笑。”周瑜說:“我當然要叫他死個明白!”

一腔的憤怒,隻是一時的衝動罷了了,要涉及正事的作戰應該把個人的恩怨放置一邊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