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八年四月初一,天津大沽口綠樹成蔭,生機盎然。
大沽炮台內,軍營。
劉修腦後懸掛的豬尾巴辮子盤在頭上,上半身-赤-裸-著,下半身穿著單薄的褲子,半蹲著磨刀。伴隨著刀刃在磨刀石上來回的摩擦,沙沙聲不絕於耳。
劉修是大沽炮台內的一名伍長,手下有五名士兵。
一個月前,劉修從二炮退役。一覺醒來,他竟然回到了大清朝鹹豐皇帝八年,成了天津大沽炮台的一名伍長。
劉修在二炮,不僅是專業技術強,更博聞強記。
劉修記得很清楚,鹹豐八年四月,英軍發動了第一次大沽口之戰,最終戰敗。
五月,大清與俄國簽訂《中俄璦琿條約》。
六月,大清與俄國簽訂《中俄天津條約》;與美國簽訂《中美天津條約》;與英國簽訂《中英天津條約》;與法國簽訂《中法天津條約》。
一切導火索,是第一次大沽口之戰的失敗。
劉修兩世為人,在大沽口的一月,親眼見證了清軍的孱弱。士兵懶散,內鬥頻繁,抽大煙的士兵和軍官更是不在少數。大沽口的清軍,已經爛到了根子上,不堪一擊。
他穿越而來,曾想隨波逐流,但親眼見到了滿清的衰弱,見到了百姓的困境。想到滿目瘡痍的祖國,心中總有不甘。他人微言輕,力量不足,但去做了,不管最後是否成功,至少無愧於心。
滿清不能守中國,鹹豐不能守中國,那麼,他來守。
隻要有希望,劉修就不會放棄。
按照上一世的記憶,四月初八,英軍會進攻大沽炮台,開啟第一次大沽口之戰。最終,清廷的直隸總督譚廷襄逃走,大沽口失陷,鹹豐帝顏麵盡喪,以失敗告終。雖然這一戰危機四伏,是必敗的結局,但劉修沒有選擇,危機伴隨著機遇,這是他嶄露頭角的機會!
想改變局麵,毫無疑問,劉修借助滿清這顆大樹是最快的捷徑。
四尺長刀在劉修的打磨下,越發鋒利。
“呼!”
驀地,劉修長舒了口氣,動作停止。
沾滿了汙漬的刀放入水桶中,拎出水麵,刀刃熠熠生輝,透著森寒的光芒。劉修提著刀,來到營帳旁豎立的一個草人前,凝氣揮刀。
刷!
一刀斜劈,草人斷為兩截。
劉修自己製作的草人,外表罩了一層粗布,裏麵填充了一層一層的廢紙,形成簡易的紙甲。刀劈在草人身上,稍不注意就會把草人撞飛,而不是劈為兩截。
他是普通的士兵,手中沒有火槍,刀就是他的另一條命。所以,劉修必須保證手中的刀足夠鋒利。看到地上的成果,劉修剛毅的臉上,浮現出滿意的笑容,轉身準備回營帳。
“伍長,不好了,老五被王石扣押了。”
焦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
一個身形魁梧,相貌憨厚的漢子,慌張的跑來。
劉修聞言,眼中閃過一抹冷意。
被稱作‘老五’的人名叫洪軒,是劉修麾下年齡最小的人。他麾下五個士兵,依照年齡從老大到老五稱呼。
王石和劉修一個營,也是一名伍長。相比於劉修,王石入伍多年,是軍中的老油條,他對劉修二十歲就被任命為伍長,非常不服氣,一直針對劉修。
劉修穿越一個月以來,王石連續挑釁了三次。
第一次挑釁,王石指使人辱罵劉修,反而被劉修指桑罵槐的罵了個狗血淋頭,顏麵盡失,最後灰溜溜的帶人離開。
第二次挑釁,王石派人圍毆劉修,沒想到,毆打不成,他的人反而被打得鼻青臉腫。事情不了了之,挨了打的士兵也白挨了。
第三次挑釁,王石讓人把大煙藏在劉修的被褥下,向軍中的把總魏劉英告狀。最終,反而在王石的床下搜出了大煙,導致王石被杖責了三十軍棍。
劉修問道:“楊羊,王石說了什麼?”
楊羊深呼吸幾次,等氣息稍稍平複後,快速的說道:“王石說,他在後營的樹林中等您。您什麼時候去,他什麼時候放了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