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一手播_人情_,一手管關係感情投資是成大事者一生都要用心學習的做事手腕。(1 / 3)

與人交往、求人辦事都是以感情做基礎的。懂得了感情的重要性,不但要學會儲蓄感情,而且要善於經營感情,善於使用感情,這樣才會讓你終生受益。

人情:人生之中的大"文章"

懂得處事藝術的人,都諳熟人情世故之道。他們會巧妙地選用人情來管關係。特別是在中國,人們都特別講人情麵子。巧妙地利用人情,就會使事情變得好辦起來。

善用人情關係,人情就是自己手中的資源,是無形的財富。他們在有意或無意中使你"落入"人情的"陷阱",不失時機地幫助你,故意讓你欠下他們的人情債。這樣在日後求你辦事的時候,不看僧麵看佛麵,在你能幫助他們一把的時候,你也就不會熟視無睹了。

要利用好人情來辦事。平時要留心尋找和結交能為你辦事的人,平時要注意多多聯係,要把人情的培養放在日常的交往中,不可以臨時抱佛腳。

都說感情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但是在這個處處需要人情的社會,人們還是不自覺地要對感情進行投資。正所謂"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沒有春風,喚不來秋雨"。感人心者,則莫過於情,也有人說過:"世界上最難征服的是人心,世界上最易打動的也是人心。"因此,情感投資成了成功辦事不可少的手段。

在中關村上班的於先生最近有點煩,他的女朋友經常是"同事聚餐三天兩頭,各色派對家常便飯"。有時候,女朋友一天趕場若幹,埋單也從不吝嗇,忙得不亦樂乎。更鬱悶的是,有時情侶座的電影票已經握在手中,女朋友的手機一響,留給他的隻有抱歉的眼神。於先生本想找女友好好談談,結果反倒讓女友紮紮實實地教育了一番:"我這是一種人情投資老板、同事、客戶,哪一個不重要?哪一個能得罪?"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類似於這樣的"人情投資"層出不窮,而借著一些節日的名頭,多花些心思就顯得更無可厚非了。就拿西方人的聖誕節來說,趁著節日送上幾張餐券,既趕潮流,也不至於太"紮手"。其實,說來說去,在人際交往與關係中重視感情因素,不斷增加感情的儲蓄,就是聚積信任度,保持和加強親密互惠的程度。

究竟怎樣去進行人情投資,並無一定之規。對於一個身陷困境的窮人,一枚銅板的幫助可能會使他緩解一下極度的饑餓和困苦;對於一個執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促膝交心的幫助可能會使他建立起做人的尊嚴和自信;就在平常的生活中,對一個正直的舉動送去讚賞的眼神,這一眼神無形中可能就是正義強大的動力;對一種新穎的見解報以一陣讚同的掌聲,這一掌聲無意中可能就是對革新思想的巨大支持;對一個陌生人很隨意的一次幫助,可能也會使那個陌生人悟到善良的難得和真情的可貴,說不定他看到有人遇到難處時,他會很快從自己曾經被人幫助的回憶中汲取勇氣和仁慈。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作為一個普通人都難逃脫一個"情"字。人既然能夠為情而死,那麼為情而辦事又有什麼不可那麼,什麼是人情呢?所謂"人情",說簡單點,就是在生意之外多了一層相知和溝通,能夠在人情世故上多一份關心,多一份相助。即使遇到不順當的情況,也能夠相互體諒,"生意不成人情在"。

從理論上講,人情是中國人維係群體的最佳手段和人際交往的主要工具。但是你如果以為好心都有好報,做完了人情必能換來交情,就未免太書生氣了。

比如說,做保人,也是天大的人情。但是,你為"朋友"兩肋插刀,具保開釋,而"友"潛逃;或是你作出擔保後,公司倒閉,當保人的你,可就倒黴了。

當然,做人情做出禍事來的,隻是極少數;但人情白做了,弄得雙方都不愉快的事,隨時可以發生。甲欠了乙的人情,後來找個機會還了。在甲看來,已兩清;但乙則很可能認為並不等值,自己付出的多,得到的少,心理不平衡;或者甲有可能認為自己還得多,應視為又一次的人情交往。這樣,甲、乙就可能結怨,甚至結仇。

所以,人情要做,但事前要權衡利弊,對自己有害的盡可能不要做,有弊的少做。朋友的人情,不但要做,而且一定要做足。做足,包含兩個含義,一是人情要做完;二是人情要做得充分。

巧於利用人情,可以起到一定的凝聚人心的作用,在你的事業上,會有人在一定程度上助你一臂之力。對於人情,人們似乎記得最為長久,而沒有不給予重視或不了了之的。人情會深深地印在別人的腦海裏,別人會時時地念起你的好處來。那麼,你埋下的這種深刻的"私下"關係,會為你今後辦事提供極其有利的條件。

做順水人情是辦事中經常用到的技巧。如果運用得當,將會使你辦事時如魚得水,遊刃有餘,順利地達到自己的目的。不過,運用這一技巧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讓對方"欠"你一個人情固然好,但是要注意在使用人情的時候,不可過濫,並且也要表現出一定的溫情來,不能讓對方覺得你是有意要造成自己的心理負擔。如果你做得太明顯,就很容易被對方誤解成虧欠的感覺。這樣你辦事的預期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你的良苦用心如果不符合他人的心理,很可能會使對方發怒或者根本不感激你。這就像你想救助一位溺水者,但用力太猛把他的臂折斷了。雖然你救了他,但是他會從心底裏感激你嗎?這也要求使用人情時,要考慮周密,使用得當,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人情是一筆不可估量的財富,是人生之中的大"文章"。善於利用,將會使辦事呈現藝術般的美感,很順利地達到自己的目的;也會使你對自己的辦事能力更加有信心;使自己更有幸福感、成就感。

送禮要送到"點子"上我們生活在一個很大的社會群體中,每一個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幾乎每天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人際交往,包括與家人、親戚、同事、朋友、上司、下屬等。

送禮這一獨特的社會形態,在某些情況下,成為維係人際關係,或達到個人目的的必要手段。

禮物是聯係雙方感情的紐帶,在辦事交往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送禮一定要送到點子上。一件能夠讓對方很滿意的禮物,可以使自己在辦事時如魚得水,順利地把事情辦好。反之,花了很大的代價贈送禮物,反而起到了很不好的效果,那就得不償失了。

一般而言,送禮者經常以社會地位高低為標準。送給上位者高價物品,下位者普通物品,已成為一種風氣。例如,送給上司是昂貴的洋酒,給部下卻隻是幾條國產香煙,其中的差距著實不小。事實上,禮物的輕重與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地位成正比,這是常有的事,因此接受禮品時,便難免要自我衡量一番。

所以,身為上司應設法打破送禮的程式,在送禮給屬下時不妨大方一點,送給對方所需要且期望的禮物,必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回報。同時,上下級的差距越大,感覺受重視的程度越高,受到的回報也相對提高。要知道,贈送超出對方期望以上的禮品時,不但將使對方覺得受重視,另一方麵也提高了你對他的評價,而沒有什麼比別人看重自己更會令人高興的事了。這種提升自我的感覺,比物品金錢的價格更能滿足自我的優越感,同時,對送禮者也必心存感激,極易產生好感。

相反的,若對方為上司,身為下屬者一味地送高價的禮品,卻很難收到這種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若要使上司收到禮品能夠高興,且期望能達到受重視的效果,最好選擇與金錢價值無關的東西。如藝術品,或者是"我們鄉下自己種的香瓜……""親戚家自己養的雞……"等等,反而能收到意外之效。因為,對上司或社會地位高的人而言,送再貴的東西也隻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並不會產生任何特殊效果。

有一家出版社,他們內部的關係很是融洽,就像一家人一樣,完全沒有有些單位內部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為什麼?答案就在小小的禮物上。

由於工作的關係,編輯部的主管和發行部的主管們經常出差,天南海北,四季不定。基本上每次出差的人,都會給留守在單位的人帶一份禮物。大多數時候,禮物是當地的特色食品,比如大連的魷魚幹、海南的椰子糖或者上海的五香豆。也有一些特別的,小李從陝西給新婚的同事帶回的"喜"字剪紙,小張從平遙當寶貝一樣淘來的漆器盒子,王姐吃夠三亞的海鮮後順手捎上的椰殼手工零錢包……送禮物的人,看到收禮物的人開心的笑容,一路辛苦頓時煙消雲散;收禮物的人,體會到送禮物的人在萬水千山外時的那份惦念,自然深深地感動。在禮尚往來之間,心與心日益貼近,這也許是出版社氣氛越來越融洽的重要原因吧禮品是辦事時最不可缺少的東西,說白了,它是一種感情的載體。因人因事因地施禮,是社交禮儀的規範之一。任何禮品都表示送禮人的特有心意,或酬謝,或求人,或聯絡感情等等。所以,對於禮品的選擇,也應符合這一規範要求,要針對受禮品者的不同,區別對待。你選擇的禮品必須與你的心意相符,並讓受禮者覺得你的禮品非同尋常,備感珍貴。一般說來,對家貧者,以實惠為佳;對富裕者,以精巧為佳;對戀人、愛人、情人,以紀念性為佳;對朋友,以趣味性為佳;對老人,以實用為佳;對孩子,以啟智新穎為佳;對外賓,以特色為佳。

禦人重在禦心,從根子上把人控製住。很少聽說送禮給下屬的,如果你能夠反其道而行之,必能收到奇佳效果。正所謂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下屬感激不盡的同時,自然對你更加忠心耿耿。

小範有一次打算找一位老總辦事,本來已經快成功了。為了最後的促成,也加上有點感謝這位老總的意思,他特意買了幾條上好的"大中華"

煙,來到這家公司。他好像是要炫耀自己給老總送禮的貴重,或者生怕別人不知道他要給老總送禮,故意把"大中華"煙夾在腋下,大搖大擺地來到辦公室給老總送進去了。

結果,老總拒絕接受這份禮物,他堅決讓小範把禮物帶走,最後甚至讓秘書追到公司樓下把這幾條"大中華"煙又塞給了小範,從此,再也沒有和小範談過合作的事情。小範努力了好長時間的項目泡湯了。

其實事情壞就壞在這次送禮上。沒有哪一位老總願意給別人留下收受禮物的壞印象,而小範故意在公司大肆炫耀,無疑是在拆老總的台。你想,如果你是老總,你能收這個禮物嗎?再說了,小範在送禮時也沒有經過認真調查。他不知道,這位老總根本就不抽煙,而且也特別討厭別人抽煙。你想,他會喜歡你的禮物嗎?給小範一個閉門羹就在情理之中了。

有些人辦事時,、就沒有考慮那麼多,覺得我隻要給你送禮,你就得給我辦事。殊不知,有時候,如果不顧及對方的心理,不知道對方所需,反而會把事情辦砸。

由此可見,在給別人送禮時,一定要注意揣摩好收禮人的心理,送禮送到點子上,這樣才能夠把事情辦好。

其實,要摸透對方的心裏並不難。隻要平時多留心,就可以知道該送什麼禮物。如果你比較富有,送禮給一般的朋友也不宜出手太過於闊綽,以免使對方無所適從,有時會引起不必要的尷尬。送一些富有心思的禮品也許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有些人,喜歡一些比較有情調的東西,那就不要送得俗氣,否則就不會得到預期的效果。

而有些人,則正好相反,喜歡一些實用的東西,那在送禮時就要送得很實用,這樣就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巧妙送禮,傳達心意送禮,可算是古已有之的交際手腕了。尤其在:我們這個被稱為禮儀之邦的國度裏,送禮的曆史恐怕與我們民族的曆史一般久遠。

婚喪嫁娶、酬賓謝客、逢年過節、交友結誼,都需要送點禮物,目的在於聯絡感情,密切關係。那麼,送禮和行賄的界限又是什麼呢?簡而言之,若以送禮為名而行法律所不允許之事便是行賄。

送禮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自有其特定規律,不能隨心所欲,盲目地去做。它反映出送禮者的文化教養、交際水平,甚至藝術氣質;同時反映出送禮人對受禮人的了解程度和關係遠近。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送禮是一門人人都需掌握的特殊藝術。

禮品價值高低,取決於雙方的地位和關係好壞。受到別人的照顧或恩惠時,必定為了表達謝意而送禮。然而,送禮卻給許多人造成不少的困擾。有位朋友非常喜歡幫助別人,但卻對那些受惠者送來的禮物深感尷尬。因為許多家庭並不富裕的人,卻送來非常昂貴的禮品。自己隻是舉手之勞,常覺得受之有愧。他常常歎息地說:"其實可以不用勉強送如此大禮。"

送禮是表達心意的一種形式。禮不在多,達意則靈;禮不在重,傳情則行。雙方都不要著重禮物本身的物質價值,而應視收到的是一份濃濃的情、厚厚的意。

禮物是一種友情的表示。中國早就有"投我以桃,報之以李"的習俗。朋友之間或出遠門旅遊捎回一點當地特產,或年節佳辰、個人喜慶,贈送一點敬賀禮品,表現彼此間的一番情誼則是有必要的。這是一種誠摯的感情交流,是發自內心的贈予,是感情的物化。

常言說,送禮要送到心坎上。禮物是感情的傳遞物,是傳送友誼的媒介。所以,我們在選擇禮品時,應根據自己的感情和心理來挑選禮物。也就是說要千方百計將自己的情感心理通過特定的禮品表現出來,讓對方在接受禮品時,能感受到你的一片深情厚誼,即以物見情,以情感人。

隻有做到這點,才能使你的送禮行為高尚、文雅、親切、友好。比如,為生病住院的朋友送去一束美麗的鮮花,定會使他心情愉快,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為遠方同學送去一幀昔日同窗好友相聚的照片,會喚起他學生時代的美好回憶;為愛好文學的朋友送去一套他現在手頭還沒有的文學名著,會使他欣喜若狂,愛不釋手;為心上人送去一條美麗而精致的紗巾或漂亮的領帶,會使對方感受到一份深深的愛的情意。

有一家水果店由於市場的因素,老板慘淡經營,仍然舉步維艱,顧客越來越少。老板不甘心從此就倒閉破產。怎樣才能從購買力降低而且日益挑剔的顧客中吸引更多的人呢?經過一番苦思冥想,他想到一個絕好的方法。老板命人去蘋果產地預先訂購一批蘋果,再從客戶名錄中挑選出大約名訂貨數量較大的客戶,在蘋果成熟以前用標簽紙寫上客戶的名字和祝福語貼在蘋果上。當蘋果完全變紅之後,揭下標簽紙,蘋果上就留下了客戶的名字和對客戶祝福的印記,然後隨貨送給客戶。結果幾乎所有的客戶都對這種蘋果感到驚訝並受到感動,因為客戶們認為商店真正把他們奉為上帝並且放在了心間。

很快,當周圍幾家水果店終於無力支撐倒閉之後,這家水果店的水果銷量大增,顧客盈門,而且還擴大了經營。

送給每個客戶一兩個本地產的蘋果,實際上花不了多少錢,但客戶接到這份禮物都十分感激,其效果不亞於送了一箱水果。因為這一兩個頗富人情味的蘋果,使客戶記住了這家水果店。每當水果上市的時候,差不多就是他們同水果店訂貨的時候。

千萬不要小看這一兩個小小的溫情蘋果,它代表一種關懷和溫暖,是對人的一種尊重。客戶並不需要這幾個蘋果,但是他們能夠從這幾個蘋果中感受到對方對自己的一種尊重,當有生意的時候,自然會對這家水果店照顧有加。

禮物雖小,但它代表的含義卻很豐富,遠遠超越了禮物本身。

李安國是一家醫療器械公司的業務員,他到一家公司去洽談業務,結果去了好幾次,禮物也沒少送,可都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

後來朋友給他出主意,說劉總什麼東西沒有見過,送他一般的東西根本起不了作用,要送禮就一定要送到他的心坎裏。

李安國就動起了腦筋,他經過多方打聽,了解到劉總有一個愛好,就是釣魚,沒事就要找個地方去釣魚。

李安國頓時有了主意,他花大價錢買了一根高級釣竿,在拜訪劉總的時候送給了他,卻絲毫沒有提辦事的話題。劉總見到這麼漂亮的釣竿,果然十分高興,拿在手裏愛不釋手。

後來李安國每次去見劉總都帶些小禮物,有時候是一根上好的釣線,有時是一枚精致的魚浮子,總之,都是和釣魚有關的小玩意。這些小禮品讓喜好釣魚的劉總愛不釋手。有一天,竟然主動問李安國有什麼需要他幫忙的地方。憑借不起眼的小禮品,李安國順利地拿下了這一個大客戶。

李安國送的禮品貴重嗎?一點不貴重。但是為什麼就能夠打動劉總的心呢?這就在於李安國仔細捉摸了劉總的心思。禮物雖小,但是送得巧妙,打動了別人的心。心意到了,辦事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製人要巧,巧在製不可製之人。雖然說意誌堅定的人很難受製於人,但天底下卻有一種方法可以最有效地製其人攻其心,這就是滿足心理需要。就禮物本身而言,它的價值不一定以值多少錢來衡量,而是由禮物本身的意義來體現的。如在選擇禮品時,從思想性、藝術性、趣味性、紀念性等方麵下點工夫,做到別出心裁,不落俗套,效果肯定是會好的。

所以,送禮時摸透對方的心理很重要。隻有摸透了對方的心理,才能夠用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好的效果花點心思將禮物送到別人的心裏去,是送禮的最高境界。在送禮時想點巧妙的辦法,將會使你順利地送出禮物,達成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