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希特勒、戈林和裏賓特洛甫,單是切齒痛恨是不夠的,單是一心希望他們劫數難逃也是不夠的。
我們必須知道,無論他們在什麼地方進攻、掠奪,我們都要把他們打垮,對他們迎頭痛擊,以便把各族人民所一致詛咒的這批犯罪的暴徒和侵略者的政權永遠撲滅。要達到這個目的,就特別需要打破他們的陰謀詭計。這種陰謀詭計的真正本質,就是要把他們的敵國逐個擊破。
這次會議的政治意義就在於事實上它已昭示我們:現在已經怎樣毅然決然地打破了希特勒匪徒的這些陰謀詭計。愛好自由的各國人民,由蘇英美做先鋒,已形成了反希特勒的強大陣線。狂妄自大的希特勒,還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強有力的各國大聯合,他還不曾受到過這種抗拒的威力。我們一點也不懷疑:我們的偉大的反希特勒陣線的實力是會迅速地增強,天下決沒有能夠打破這種反希特勒陣線的力量。這類國家的大聯合已終於團結起來對付希特勒主義了,這種大同盟必將想出種種方法來把歐洲納粹膿瘡,以及它對於一切熱愛獨立和自由的各國人民的威脅,統統從地麵上鏟除幹淨!
莫洛托夫最後代表斯大林,代表蘇聯政府和人民,向英、美兩國代表提出保證:“我們對希特勒德國的鬥爭是不屈不撓的!我們對所有一切愛自由的各國人民不共戴天的死敵必然能取得勝利,我們必勝的信念又是決不可動搖的!”
1941年底,蘇聯紅軍在莫斯科保衛戰中取得了偉大勝利,希特勒“閃電戰”遭到徹底破產。同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進攻英、美、荷在東南亞的屬地,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太平洋戰爭爆發後4天,德意日簽訂了對美英共同作戰協定。英、美被迫對日宣戰,德、美也互相宣戰。從此,美國正式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著,澳大利亞、荷蘭、加拿大、新西蘭、南非聯邦、哥斯達黎加、古巴、尼加拉瓜、巴拿馬、薩爾瓦多、“自由法國”民族委員會和波蘭政府也相繼對日宣戰,中國也向德、意、日宣戰,戰爭席卷和波及了世界4/5的人口。德、意、日法西斯不斷擴大侵略戰爭,進一步促進了反法西斯力量的壯大和發展,加強了國際反法西斯同盟。
1941年12月22日,美、英兩國首腦在華盛頓舉行“阿卡迪亞”會議,以商討兩國整個作戰計劃。會議期間,美國倡議由所有對德、意、日三軸心國作戰的同盟國家簽署一項共同宣言,即《聯合國家宣言》。美國提出的“宣言草案”經與英、蘇兩國政府磋商並加以修改後,用急電發給各同盟國政府。12月27日,羅斯福和丘吉爾分批會見了各同盟國駐華盛頓大使,並告知他們關於這個宣言的內容:
“本宣言簽字國政府,對於1941年8月14日美利堅合眾國總統與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首相所作《聯合宣言》稱為《大西洋憲章》內所載宗旨與原則的共同方案業已表示讚同。”
深信完全戰勝它們的敵國對於保衛生命、自由、獨立和宗教自由並對於保全其本國和其他各國的人權和正義非常重要,同時它們現在正對力圖征服世界的野蠻和殘暴的力量從事共同的鬥爭,茲宣告: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證對與各該政府作戰的三國同盟成員國及其附從者使用其全部資源,不論軍事的或經濟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證與本宣言簽字國合作,並不與敵人締結單獨停戰協定或和約。
現在或可能將在戰勝希特勒主義的鬥爭中給予物質上援助和貢獻的其他國家得加入上述宣言。
《聯合國家宣言》的簽訂,表明反法西斯同盟又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它標誌著這個同盟的進一步壯大和加強,同時也為聯合國組織的建立奠定了初步基礎。美國國務卿赫爾熱烈歡呼這個宣言的發表,他說:“聯合國家的宣言在曆史上最大的共同作戰努力中,把代表六大洲絕大多數居民的26個自由國家的決心和意誌聯合起來了。這是一個活生生的證據,說明遵守法律、愛好和平的國家到了必要的時候能夠團結起來使用武力去維護自由、正義和人類的基本準則。”
但是,在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內部並不是沒有矛盾的,作為統一戰線的主要成員——蘇聯、美國和英國之間,仍然存在著錯綜複雜的鬥爭。美國、英國和蘇聯,在戰爭中都是執行各自的戰前政策。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和英國的政策始終具有兩麵性:一方麵給蘇聯援助;另一方麵又力圖隔岸觀火,從中坐收漁利。它們對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的態度也不是很積極的。美國和英國之間又各有打算,英國力圖保持和恢複其原有的勢力範圍,而美國在政治上除了反法西斯侵略擴張的共同點外,也充分利用英國在戰爭中的困難處境和不得不依賴美國的援助和支持的機會,極力排擠、瓦解和奪取英國的勢力範圍,力圖在戰後取代英國的霸主地位。
蘇聯的政策也有從自身利益考慮的一麵。1941年4月,蘇聯同日本締結了《蘇日中立條約》。據日本報紙發表的《日蘇兩國共同宣言》,其中表明蘇聯實際上承認了偽滿洲國的現狀。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世界上多數國家紛紛對日宣戰,而蘇聯仍保持中立。直到1944年11月,蘇聯才第一次公開譴責日本為侵略國。在雅爾塔和波茨坦兩次會議中,蘇聯在美國和英國同意它提出的各項條件之後,才答應對日作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全世界的反法西斯國家和武裝力量,經過曲折複雜的道路,終於結成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形成了摧毀德、意、日法西斯的狂飆怒濤。盡管在同盟國內部充滿著矛盾和鬥爭,但這並沒有妨礙它們在反對法西斯侵略的鬥爭中采取一定程度的聯合行動。斯大林曾指出:“否認參加英蘇美同盟的國家在意識形態上和社會製度上的差別那是可笑的。但是,這是否排斥這個同盟中的成員采取共同行動,去反對使它們受奴役威脅的共同敵人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呢?絕對不排斥。”問題在於德、意、日法西斯把戰爭和奴役的威脅強加給各國愛好和平的人民,這是促使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決定性因素;而德國進攻蘇聯、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又進一步壯大和加強了這個同盟。
§§第二章 希特勒的信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