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北平方式和平路!握手言和中南海(3)(3 / 3)

10月31日淩晨,鄭挺鋒與參謀人員還在忙著籌謀明日作戰事宜。這時,河對岸突然槍炮聲大作,指揮部附近不時有炮彈爆炸,但前沿陣地報告未見有解放軍進擊之勢。於是,鄭挺鋒判斷解放軍要撤退,舉兵過河追擊又怕上當,處於背水作戰或被包抄的不利地位。鄭挺鋒正當在是否過河問題上猶豫之時,一位參謀送來了總部特急電報:共軍2個縱隊已由熱、察兩省返冀援石,其前鋒已過察省蔚縣。著你部克日撤至方順橋待命,並已派第35軍接應。

原來,由平綏線兼程南下的華北解放軍第2兵團第3縱隊,在司令員鄭維山的率領下,已於10月30日拂曉到達望都,並繼續向冀中沙河以南地區疾進。與此同時,東北解放軍第4縱隊等部已入關向冀東地區挺進。第3縱隊突然出現在鄭部的翼側,使傅作義完全動搖了繼續南下襲取石家莊的決心,知道94軍如果再南下將會受到解放軍第7、第3縱隊協力圍攻。此外,東北戰場大勢已定,不出幾日就會結束戰事。如果鄭部繼續突擊下去東北解放軍主力勢必會提早入關,從而對京津地區構成重大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傅作義不得不電令鄭挺鋒率步騎聯軍迅速回撤。

鄭挺鋒接到總部的電報後,立即組織部隊撤退,恨不得一步就邁到北平。當日(31日)午後,鄭部回到了方順橋。隨後,在已到保定的第35軍和已到定興的第16軍的接應下,於11月3日晚總算逃回了北平。

仿佛是一場噩夢。蔣介石、傅作義挖空心思設計的偷襲計劃,就這樣半途而廢,宣告徹底破產了。

這一“錦囊妙計”“掏心戰”,原以為可以創出驚世之舉,沒想到非但無補於節節失敗的國民黨軍隊,反而使本已渙散的軍心又蒙受一次沉重打擊。

傅作義原想撈點資本,保存實力,結果是“偷雞不成反蝕米”。在這次為期十多天的行動中,他的集團損失官兵近4000人、戰馬240餘匹、汽車90多輛,以及大宗的作戰物資。部隊在回撤的途中,埋怨情緒有增無減,生怕遭到解放軍堵截,落荒而逃。

此時,傅作義麵臨東北、華北解放軍的聯合打擊,加上內部軍心渙散,民怨載途,真可謂內外交困,形勢危殆。何去何從,傅作義處在艱難的思考與選擇中。

密謀和談投石問路,千裏長蛇直撐華北

1948年10月30日深夜,北平市內的大街小巷早已平靜,稀疏的路燈被秋風吹得搖搖晃晃,燈光微弱而變動,顯得那麼陰森。重要的路口,持槍荷彈的哨兵在盤查著偶爾過往的行人,使本來就很淒涼的秋夜,變得更加恐怖。

北平西郊的“華北剿總”大院裏,除門口崗哨和作戰值班參謀外,人們也早已熄燈休息。但總司令的住處還亮著燈,傅作義背著手在房間裏來回踱著步子。有時佇立窗前凝視黑夜,有時停步沉思,有時低頭歎息,顯得心事很重。

近一個月來,東北戰場的炮聲,由遠及近,震撼著華北大地,也震撼著傅作義的心。

他在想,東北戰事一旦結束,解放軍就會殺進關來,與華北的解放軍一起攻打平津地區,自己的地盤和軍隊行將難保。而國民黨政府投靠美國人,喪權辱國,違背民心,已處於全麵崩潰的前夕。在東北戰局危急關頭,蔣介石竟為“私事”去上海而置幾十萬軍隊於不顧。怎麼能繼續指望國民黨統一中國、實現獨立,讓蔣介石來保護察綏軍?眼下應該當機立斷,走人民的道路,除此別無選擇。

想到這兒,傅作義眼睛一亮,轉身對外屋的貼身衛士和勤務兵說:

“我這裏沒事了,倒一杯茶,去叫王克俊來,你們都去休息吧。”

勤務兵沏好茶後,便與衛士一起離開了房間。

王克俊知道總司令深夜召見,一定有要事,急忙來到傅作義的住處。傅作義表情很深沉,讓座後,對王克俊說:“咱們談談,現在沒別人,直說無妨。”

王克俊一時找不著頭緒,便問:“總司令,談什麼?”

傅作義未作正麵回答,卻反問道:“你說要談什麼呢?”

王克俊在傅作義身邊工作多年,善於察言觀色,知道總司令眼下最關心的是時局發展,考慮最多的是走什麼道路的問題,現在肯定到了要作出決斷的時刻了,便問道:“是否要談自張家口以來,咱們屢次談及但沒有談透,而今需要作出決定的那件事情?”

傅作義點點頭,表示同意王克俊的判言。

停了一會兒,傅作義說:“一向很要好的朋友現在都主張和平談判,勸我走人民的道路。一些有學識、有地位的朋友,以及許多青年學生,都向共產黨那裏跑。這次‘援晉兵團’的總指揮鄭挺鋒軍長,最近又托辭母親病重,請假一去不歸了。就連蔣總統也為了家事而匆忙飛往上海,真是不愛江山愛美人,我們不能再盲目地依賴他了。”

說到這兒,傅作義好像斷然又聯想起什麼,接著說:“1945年蔣介石要縮編咱們的部隊,而近來又慷慨予以擴編,還一再讓我把部隊幹部家屬安置到福建後方基地去,並封官許願,任東南軍政長官,指揮全部國民黨的軍隊。可是,他對張學良、衛立煌是何等毒辣?在目前形勢下,咱們的前途何在?究竟誰是真正能使中國獨立統一複興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