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幫想把謝大胡子他們的棉田壓一壓:“不能讓他們再擴了,再擴,對全鄉全縣都不利。”
王樹林想了想,道:“棉田效益好,群眾積極性正高呢。”
“種鴉片效益更高,可能讓他們種麼?”朱世幫說。
“鴉片是犯法的,棉田不犯法。”王樹林說。
“大麵積擴張,對生態不利,再說都種棉,糧食誰種?”
“幾年前是你提出種棉的,現在又是你反對,這話跟群眾不好講。”王樹林的話裏已帶了情緒。
朱世幫沒在意:“幾年前是幾年前,現在是現在,事物在發展變化,我們的思路也得不斷變化。”
“群眾重的是利益,種啥好,群眾心裏有數。”
“……”
今天的王樹林真是奇怪,像是對朱世幫帶了一種成見,以前他從不這樣,朱世幫說啥,他都很謙虛地聽,很誠懇地接受,從沒在工作上跟朱世幫鬧過別扭。今天他的話裏,分明有了另一種東西,這東西很陌生,卻也很能刺痛人,特別是朱世幫現在這種身份。
朱世幫沒再說下去,他是那種識眼色的人。
幾天後,王樹林帶著勞務大軍出發了,朱世幫沒去送行,林雅雯倒是給他打過電話,讓他也到火車站去。朱世幫想了想,還是沒去。他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現在是一個待崗幹部,是一個因錯誤被涮下來的幹部,縣上對他的錯誤還沒公開處理呢,不應該過分拋頭露麵。
這想法很灰暗,朱世幫心裏第一次有了灰色。他在電話裏跟林雅雯說:“新疆那邊我都打過招呼了,其他的事就讓樹林去辦吧。”
林雅雯嗬嗬笑了笑,壓了電話。
第二天,林雅雯來到胡楊鄉,先是跟宋部長他們談了半天,宋漢文說,采訪工作現在進展順利,兩個采訪組都已挖掘到不少素材,特別是從八老漢身上,了解到不少感人事跡。“這些事跡稍加整理,就是很有說服力的教材,我們一直強調要用典型來說話,八老漢的事跡,在全省、全國都是很典型的,是站得住腳的。”宋漢文順著這話題,又談了許多,談到八老漢冬天守在茫茫的沙漠,看護自己的莊稼地一樣看護林子時,他的聲音激動起來,聲情並茂,抑揚頓挫,講得十分激情。看著他手舞足蹈的樣子,林雅雯心裏,也生出不少感慨,八老漢,真是一麵旗幟啊。
從宋漢文這兒出來,林雅雯緊著去找朱世幫,關於組建沙灣村農民考察團的報告,朱世幫已通過正常程序報給了她,林雅雯也覺這想法不錯,有新意,這些年縣上組織過不少考察團,到外麵學習取經,但都限於領導幹部這一層,掏錢讓農民出去考察,這還是第一次。孫濤書記指示她,一定要把這次考察組織好,要在全市開一個好頭,把三農工作推向新的高度。林雅雯知道,孫濤書記所以重視這次考察,跟沙灣村目前所處的特殊環境有關,這也許就是司馬古風說的“迂回”。
朱世幫等在村支書胡二魁家,林雅雯走進院子,見一院的人正圍著朱世幫,爭先恐後說著什麼。副書記許恩茂也從鄉上趕了過來,他跟林雅雯說:“一聽要到江南,老的少的全都吵著要去。”
“熱情很高嘛。”林雅雯笑說。朱世幫聞聲,推開眾人,邊問好邊請她進屋,胡二魁更是堆出一臉的媚笑,喝罵著讓七十二他們往邊上去,別把縣長的路給擋住了。對胡二魁,林雅雯現在是完全變了態度,這人是有點小心眼,但在工作上,沒一點含糊。
“去的人已基本定了下來,四十二個,加上鄉上兩個帶隊的,一共四十四個。”朱世幫說。
“怎麼搞了這麼一個數字,不吉利,再加兩個。”
“我去!”七十二的媳婦搶著說。
“女人家瞎嚷嚷個啥,夾嘴!”七十二惡了媳婦一聲,他媳婦就不敢說話了。
林雅雯看了一眼名單,都是些青壯勞力,青一色的男人。“八老漢你們沒安排?”
“想了,這次去怕是不合適,這次重點是學習,打算給他們單獨找個機會,拉出去轉轉。”
“村裏這麼多婦女,怎麼不考慮?”
“這……”朱世幫尷尬地笑笑,胡二魁接話說:“女人家把門看好就行了,大老爺們的事,甭讓他們摻乎。”
林雅雯瞪住胡二魁:“就衝你這想法,我看也得把你這個村支書撤了。”
“別,別,別嘛,林縣長,女人們真是出不得門。”胡二魁搓著頭,憨笑著道。
“理由?”
“咱沙鄉不跟你們城裏,女人要是看了外麵的花花世界,心就野了,收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