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8年在北京師範大學初識心理學,心理學就與我結下了不解之緣,成了我一生鍾愛的專業和事業。在後來高校承擔的諸多心理學課程中,普通心理學是我最先擔任並擔任最久的課程,這本小書可以說是我講授和研習普通心理學25年的感悟和積澱。

誠如在第一章中所說,普通心理學在整個心理學家族中稱得上是總學科或母學科,它孕育催生出了心理學各分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同時又不斷汲取著各分支的營養,因而涉及的內容十分龐大複雜。同時,普通心理學又承擔著揭示各種心理現象的內在機製和發展規律的研究任務,帶有較濃厚的基礎研究的色彩,所以采用的方法和提出的理論也有相當難度。這就造成了這門“入門課程”並不粗淺,學習起來頗為困難的情況。

為了幫助後學者在走入心理學之門時更加順暢和快捷,並且與更多的心理學同道在普通心理學領域有深入的交流與切磋,多年來一直想把自己對這門課的感悟和心得奉獻出來,今天終於如願以償。

本書包含十六章內容,每章由學習目標、基本結構、內容要點、難點解析四個模塊構成。主要特點是:

1.全納性

囊括了國內各種版本普通心理學著作中所涉及的主要內容,反映了普通心理學迄今為止在它專有領域進行的研究及其成果,包括早年比較成熟的經典研究和當今有代表性的前沿研究,信息比較齊全。

2.結構性

心理學科的知識具有網狀結構的特點,互相聯係又互相區別,學習者容易產生混亂、混淆等問題。本書特別注意建立整個內容和每個章節的內在邏輯結構,使各種知識納入一種有內在聯係的框架之中,以結構圖的方式在先期提供出來,並在字裏行間貫穿和強調這種知識結構,使學習者能夠循著整體框架的清晰線索進行學習,由整體理解部分,再由部分深化整體。

3.整合性

本書處處滲透著本人多年對普通心理學研究的心得。它不是簡單地轉述各個版本普通心理學的內容,而是在深入理解和思考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加工組合。這種整合,有助於學生迅速地由對心理現象的表層認識深入到本質把握,並厘清各種心理現象之間的複雜關係。

4.簡明性

為了方便學習者學習,本書盡可能用最小的篇幅來反映普通心理學極其豐富的內容,采用內容要點的方式濃縮內容,並用深入淺出的語言表達出來,個別地方還輔之以圖示,使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等精要內容更加突出。

5.探析性

本書對重要內容中有難度的內容做了一一解析,有助於學習者在把握整體的基礎上深入重點。這種深入分析也有拋磚引玉,引發進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功用。

承蒙我國心理學界的著名學者、普通心理學領域的老前輩歐陽?先生厚愛,欣然為本書作序並給予高度評價,內心感激不盡。同時,也感謝同事和同行對我多年一貫的支持和幫助,感謝張海潮編輯為本書的付梓出版付出的辛勤勞動。

本書的基本素材來自國內外心理學前輩和同行的研究成果,在此特做說明並表示誠摯的謝意。

個人雖然勉力為之,但由於水平和眼界的局限,本書一定還有很多缺漏和不妥之處,懇請廣大讀者給予批評指正。

劉如平

2007.5.10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