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清晨,7點,使館小會議室,王大使正在聽取領事部的情況彙報。
王大使和梅武官同歲,雖然臉上也有不少皺紋,但是滿頭銀絲,一副金邊眼鏡,說話平和,給人的第一印象更像是學者教授,而不是外交官。
在L國的外交場合上,王大使一向待人謙和、與人為善。不過,這兩天來他帶著參讚和隨員們,在L國外交部、國際紅十字會、國際人權組織等部門來回奔走,處理一係列中國工人受侵害的事件,為此,他已經把嗓子都喊啞了。
這會兒,他一邊聽彙報,一邊喝著菊花薄荷茶。可惜一開口說話,依然是有些嘶啞的感覺。
“同誌們,情況大家也都看到了,局勢已經到了十分危急的地步,我們的同胞在L國多待一天,都是極其危險的。從昨天到今天早上,我和部長、書記、黃司長又通了好幾次電話。部裏已經成立了由書記掛帥的應急領導小組,具體工作由領事司領保中心打頭陣,其它部門全力配合。現在,領保中心正在根據我們發回的報告,擬定出一個詳細的撤離預案。等下午一上班……”王大使習慣性地看看表,“我說的是北京時間兩點半,先開部內協調會,討論預案。通過之後,再在下午4點召開的部級協調會上討論。等國內開完會,我們這邊應該在中午一二點就能得到消息,到時候就可以正式啟動撤離程序了!”
大家聽了這話,也說不清是什麼心情。
事關3萬多人的撤離大事,已經不是外交部一個部門能夠獨立擔綱的事情了。
它需要國資委、海關總署、商務部、民航局、交通部、公安部、安全部、農業部、國家質檢總局等國內多家單位,甚至是解放軍總參的負責人,參與商議與決策。
這麼多部門以及相關公司國企的負責人,平時就是把他們聚在一起,恐怕也不是一天半天就能完成的事情。
可是,沒有他們的配合,沒有國內的支援,隻靠大使館的這二十號人,更是沒辦法完成撤僑的任務。
使館現在能做的是一邊繼續登記在L國的企業和人員,一邊指導各工地的工人們,向祖瓦拉的工地學習,團結自救、相互幫助、共度難關。
黨委會結束後,大使和參讚等人又忙著打電話或是去當地部門協調關係,為大撤離做準備。
馮垚下樓到領事部找蒲英,一進門看見她一手拿著話筒,一手拍著桌子,對著電話線另一邊的人在大聲嚷嚷著什麼。
他走到她身後,仔細聽了幾句才明白,原來她是在教訓班加西那個1000人大營地的中水電公司項目經理。
“你說,你和張經理都是一個公司的,都是項目經理,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為什麼他隻帶著四五百人,就能守住工地?你呢,手下有一千人,居然就被幾十個混混給嚇跑了?你還是不是男子漢?”
蒲英說到這兒,暫時緩了口氣。
馮垚不知道那位項目經理是如何回話的,但是想來也該被蒲英的話刺激到,知恥而後勇了吧?
隻見蒲英邊聽電話邊不停地點頭,最後還表揚了一句:“這就對了嘛!就是要利用你們人多的優勢,把當過兵的、受過民兵訓練、身體強壯的工人,統統組織起來,組成護廠巡邏隊,三班輪流倒……對對對!好的,我這兒有個QQ群的號碼,你記一下,有什麼消息也好通知你……嗯,那好,就這樣!加油!堅持住!”
等她放下電話,馮垚拍拍她的肩,“你怎麼在這兒接起電話來了?”
“我順便幫下忙。”
領事部值班主任插話道:“小馮,你媳婦挺厲害,膽子大、會講話,把那些國企的什麼經理老總都訓得一愣一愣的。我就讓她幫我在這兒打電話,指導那些工地怎麼做好防護!”
馮垚不禁笑了笑,心知蒲英要帶一個營二三百名的驕兵悍將,身上沒點霸氣肯定不行。雖然她平時鋒芒內斂,看上去就是一文靜姑娘,可是一旦需要,別說是隔著電話,就是麵對麵,她也能震得那些老總們隻有俯首聽命而不敢吱聲的份兒。
相較而言,使館裏的這些年輕人,剛從大學畢業沒幾年,在單位裏都是夾著尾巴做人的階段,讓他們跟那些管轄幾百上千號人的老總吩咐點什麼事兒,是缺了點氣勢。
難怪領事部主任會讓蒲英客串電話接線員呢!
這會兒見到馮垚要帶走蒲英,主任還上前相送道:“小蒲,一路小心啊。把那個工地的事兒辦好了,趕緊回來啊!”
他的潛台詞顯然是——趕緊回來幫忙打電話啊。
“好,我會的。”
蒲英覺得自己能幫得上忙,心裏還是很高興的,隻是麵上盡量顯得平淡。剛回到武官處辦公室門口,她就忙著問馮垚:“說吧,我該怎麼做?”
馮垚還沒說話,裏麵的梅武官和薑秘書已經站了起來,同時說道:“還是讓小薑(我)去吧!”
最後,在梅大校的堅持之下,馮垚也考慮到蒲英對當地情況還是沒有小薑熟,再說她剛熬了個通宵,最後也同意讓小薑前往紮維耶。
蒲英的級別最低,當然隻有服從的份兒,現在她的任務就是休息。
馮垚也被梅武官勸去睡覺。
不過,他們和使館的其他年輕人一樣,都沒有回宿舍,而是在樓上騰出來的休息間裏,一人找了張床。
這樣,樓下一旦有事,可以更快地找到他們。
21日的白天來臨後,除了東部的班加西地區依然是一片混戰,首都和西部地區倒是暫時恢複了一些秩序。
主要原因是,首都和昨夜發生騷亂的城市都宣布了宵禁和戒嚴令,政府軍警們紛紛出動,開始維持秩序。
另外也是因為當地人怕熱,本來就有白天睡覺、晚上出來活動的習慣,所以暴徒的人數在白天就少了很多。
那些昨天受到一夜襲擾的中國工人們,總算是能暫時喘口氣了。
不過,大家也都知道,到了晚上那些暴徒肯定還會再來。所以,一些分散的小工地的人員,就在本公司或是大使館的調度下,開始向較大的、安全的營地轉移。
隻要是有能力的大營地,不管來投奔的是不是本公司的人,隻要是中國人,都會盡可能地收留。
武官秘書小薑,奔波了大半天,在一個駐軍軍官的介紹下,通過他父親的關係找到了某個部族長老。該長老帶著一些人,將那個被洗劫5次的營地工人,護送到了葛洲壩集團公司的千人大營地。
小薑還將該工地的十幾名婦女和三名被打傷的男子,帶回首都。傷員送到醫院,女同誌則送到中土集團駐L國總部,請趙薇女士幫忙照顧。
兩家國企的留守負責人,都沒有考慮自己營地儲備的物資是否會因此而減少,二話不說痛痛快快地接收了這些驚魂未定的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