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頓時默然。

其實我還是不能理解一個人為什麼會在權力欲望的籠罩下會變得如此的自我,也許是我不是他,所以根本就無法理解一個人內心的變化。

我們在茶樓裏麵並沒有坐多久,因為我的心情還是有些鬱悶的,像那樣沉悶的氛圍讓我更加壓抑。

第二天上午的時候我接到了楊書記的電話,他問我道:“發生什麼事情了?老陳怎麼對你那樣的態度?”

我苦笑著說:“很簡單,因為你上次的預言真的出現了。我沒有答應他那朋友。”

他不禁唏噓,“原來是這樣。這個老陳,怎麼變得這麼沒涵養了?哎......”

我不語。

他隨即又道:“老兄,沒什麼。他除了給你臉色看之外,還能對你怎麼樣?不過這樣也好,估計很快就會有人傳言你和他之間在鬧矛盾的事情了。”

我苦笑著說:“隨便他吧。不過我還是想去和他談談。”

他頓時就笑,“談談也好。其實吧,我是知道你的性格的,你去找他談也是遲早的事情。”

我心裏頓時就很不是滋味,“楊書記,什麼事情都被你預料到了啊。”

他笑道:“不是我預料到了,而是有些事情是必須會發生的。因果關係是一對孿生兄弟,那些因早就出現了,結果的出現隻是遲早的事情罷了。你說是嗎?”

我不禁苦笑,隨即就問了他一句話,“楊書記,假如今後你當了一個地方的市委書記,你也會像他那樣自我膨脹嗎?”

他沉默了片刻,隨後才說道:“難說啊。其實最不了解自己的還是我們自己。馮市長,你說是嗎?”

我深以為然。

他說得對,其實一個人最了解的是自己,最不了解的也是自己。有很多時候都是因為不了解自己而不知自己應如何決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這樣做,也不知道這樣做是為了什麼,所以便有了執著和後悔......

現實中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為別人判斷人生的得失過錯,卻無法理清自己人生的愛恨情愁......。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才有了“當局者迷”這樣的說法。

在經過幾天的猶豫之後,我終於決定去找陳書記談談。

我沒有像以前一樣給他秘書打電話,因為我估計那樣做的話很可能會被他拒絕。電話撥通後我直接就對他說道:“陳書記,我想和您談談,把有些事情向您解釋一下。希望您能夠給我一次機會。”

他說:“談什麼?你什麼事情都做得很對,在你的眼裏,我就是一個用權力為朋友謀私利的市委書記罷了。既然如此,我們還有什麼可以談的?天地良心,馮市長,我倒是想問問你,你就從來不曾幫助過你的朋友?”

我頓時語塞,當我準備再次請求他給我機會解釋的時候,他卻已經掛斷了電話。

我沒有想到他會拒絕與我的談心,我頓時明白了:他的自我膨脹已經達到了他自己都無法克製的程度。

他向我關上了那道與他溝通的門。因為他無法容忍我對他權威的挑戰,無法容忍我對他如此的不給麵子。

也許在他的心裏是這樣認為的:所有的錯都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