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不認為目前上江的那些事情是什麼國家機密,因為上江市的改革已經即將拉開帷幕,所有的政策及規劃也將馬上出台,所有提前告訴他也無所謂,如果因此能夠讓他找到一些商機的話又何不可呢?隻要是在公平競爭的條件下。
當然,對於一家企業來講,掌握先機往往才是最大的商機。所以我覺得自己能夠給他一些信息,他從中能夠找到商機,而且也能夠對我指點一些迷津的話,這又為何不可呢?
隨即,我把自己到了上江後的整個情況對他講述了一遍,同時也講到了自己如今的困境以及對酒廠那件事情的疑惑。
他聽完後點頭道:“上江市是我們省,同時在全國範圍內看也算是重工業基地了,但那隻是它們以前的輝煌,如今這些企業已經成了政府的包袱,經濟發展的絆腳石,所以對其進行改革是勢在必行的。
你們陳書記的那種思路是對的,而且也非常可行,其實這就是國企的優勢,因為它們有政府的庇護,如今這些國企就像母親懷裏正在生病的嬰兒一樣,有著政府這樣的母親的關愛,它慢慢變得健康起來是必然的。怕就怕在當母親的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病了,或者明明知道它病了卻因為各種原因不去對其進行治療。
我們私營企業就不一樣了,我們從頭開始都需要自己去打拚,去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謀求生存之道。不過國企要改革的難度也是很大的,一是體製的問題,二是工人的安置問題,這兩點比其它任何方麵都重要。當國企改革到了一定的程度後,最關鍵的就是政企分離了。
企業一旦脫離了政府的庇護,就會被完全推入市場經濟的競爭中,存活與否,就要看企業的真本事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高,市場經濟的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企業要想生存,就必須做出變革,革除自身的種種弊端,才能立於不敗。
這其實就叫優勝劣汰,適者生存。說實話,作為我們民營企業來講,也特別希望對國企進行改革,因為這樣一來的話大家都同時站在了一條起跑線上,我們在麵對有些項目的時候就可以得到公平競爭的機會。”
我點頭,“是這樣。您可以對這裏麵的事情詳細講解一下嗎?”
他隨即說道:“目前國企改革麵臨的問題主要是,第一,國有大中型工業企業以外的國有企業脫困問題突出,難度很大。絕大部分國有企業脫困問題沒有解決。而且職工的安置,技術落後,缺乏資金都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第二,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和改組國有企業的任務還很重。一方麵是認識不統一,一些地方不敢積極推進改革,另一方麵,一些國有企業改革中出現蠶食國有資產,出現國有企業承包一輪,國有資產流失一輪的局麵。
第三,對國有大中型企業進行規範的公司製改革仍然是真正的目的。真正的投資主體多元化應是股權相對分散、均衡的,不應一股獨大。避免一家說了算,以利於政企分開、持股者相互製約、形成較合理的治理結構等。
第四,加緊探索和建立國有資產有效的管理體製。改國家統一所有、分級管理為分級所有、分級管理。不但有助於清晰產權,也有利於形成發展市場經濟所要求的多元投資主體,改善國有企業的股權結構。
國有資產管理應實行管資產、管人、管事統一。政府應有專門的機構,專司國有資產的管理,負責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而且管資產和管事管人相統一,不再多頭管理。完善三個層次的管理形式。由地方國資委到國有醬經營機構再到企業。實現了出資人最終控製企業同企業作為獨立法人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分離。
第五,轉變政府職能實現政企分開仍然任重道遠。政府幹預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現象時有發生,國有企業吃國家大鍋飯的狀況仍有待消除。改革審批經濟體製,推進投融資體製改革。打破行政和部門壟斷。當前我國行政和部門壟斷還相當嚴重,這很不利於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的形成。
第六,這一點非常重要,就是社會保障體係建設的問題。對於國企改革後出現的下崗工人要妥善安排,國家不能為了甩掉包袱而無視這個群體未來的生存。
第七,我們發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國企改革後所帶來的紅利滯留在企業內部,回饋社會的資源卻非常的少。馮笑,你發現沒有?現在國家某個地方發生了自然災害之後,捐款捐物最多的是誰?是老百姓,是私營企業!難道你不覺得這裏麵有問題嗎?